劉猛
河北省張北縣文物局
元中都遺址的形制和價值探析
劉猛
河北省張北縣文物局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元代歷史遺址的元中都遺址,其發現引起了社會各界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并對其形制和價值進行了積極的研究。本文在對元中都形制進行簡要分析的同時,對其價值進行了探析。
元中都;遺址;形制;價值
元中都遺址在現在的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其最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元武宗海山建立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中都與當時的元大都、元上都齊名。
元中都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內、中、外三層,內部為外城;中部為皇城,而外部則為宮城。內城的平面圖呈長方形布局,周長為2360米;中城則在內城的外面,面積大約為80萬平方米。元中都的宮室內部建筑則按照中軸線布局來設計,其主要是以一號基址為中心的主體宮殿群位于內城的中北部。而正殿的一號宮殿基址則主要位于內城的中心位置,整個平面呈現出“工”字形,地表又有琉璃瓦當以及滴水、花磚等建筑構件。如在元中都出土的雕刻精美的漢白玉螭首,堪稱為元代石刻中的經典之作。
元中都在至正18年(1358年)被紅巾軍燒毀,只留下了城墻遺跡。從1998年開始,相關文物部門就對這一遺址進行了勘探和發掘,并對元中都進行了專業的科學認定。而元中都的價值則主要體現在具有意義深遠的歷史價值;較高的藝術價值;重要的科學價值這三方面,其具體表現為:
(一)具有意義深遠的歷史價值
第一,元中都遺址所在的地區為張北縣,而張北縣是歷史上聯系蒙古草原與中原地區的主要樞紐和交通孔道。從遼、金、元三朝都是通過這條通道南下問鼎中原的,所以其對民族的融合和國家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此外,元中都地處大都和上都之間,北邊與和林相通,洗面可以直接到達西域,北邊聯結著沙漠,南制中原,所以也是最為理想的建都之地。
第二,張北縣的氣候宜人,從遼代開始一直到金、元兩代,都修建有避暑行宮,而在這里建造的避暑行宮也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此外,根據近些年的考古發現,元中都里既有宮殿建筑物,還有放置氈帳的空地,這也顯示出當時的元中都是介于元大都與草原之間的都城,再加上張北縣水草豐美,為禽類和獸類的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使這里的獸、禽數量較多,這就使元中都具有草原文化和中原傳統文化這兩個特點。
第三,在歷史上,張北縣曾是契丹、漢族、蒙古、女真等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雜居地,同時也是遼代、金代時期以及元朝初年的經濟、政治、軍事重地和戰略要地,對整個朝代和國家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元朝的版圖為我國今天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元朝的這一貢獻與其他朝代相比具有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同時也為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資本。但是由于受王朝的更迭和戰爭的影響,元中都的廢存層一度成為中國歷史學界中的一個謎,直到1988年,通過考古界的確認,才將著一座氣勢恢宏的皇家建筑遺址定位“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行列中。
第五,能夠充分的反映出元代有生走向衰亡的全過程。從現有的元中都遺址中我們可以看出,元中都大致分為皇城、郭城、宮城、城墻和角樓這幾部分,而考古學家則可以從這些建筑物的建立以及焚毀的歷史中看出元代的鼎盛時期以及走向衰亡的這一過程,有利于考古學家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
第六,元中都的形制和規模與元大都的基本一致,都是一個典型的“回字形”城郭,從城郭的外形中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元中都還是元大都,都是尊崇周禮的典范。元中都遺址的建設不僅繼承了我國古都建設中國的對稱性原則,而且還在這一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使得我國的古都城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在表現《周禮》所記載的都城規劃思想的同時,也成為了古代都城建筑中的楷模。
(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第一,從遺址的地域特色來看,元中都遺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獨特的草原風貌。元中都遺址不僅地形平坦,而且還很遼闊。第二,從建筑風格來看,元中都的建筑風格是對中原傳統的一種傳承。如“工”字形的中心大殿、三出闕角樓等,這些奇特的建筑都為后來的考古以及古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最后,在元中都的建筑物中,還有一些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這些雕刻造型完美,是元代雕刻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珍貴寶藏。這些雕刻藝術不僅顯示了當時皇家建筑的宏偉與輝煌,還為學者們對元代建筑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實例。
元代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封建王朝,所以其文化受多元文化的影響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以上內容則是對元中都遺址藝術價值的簡單評估與介紹,其研究主要是依據現有的建筑基址對其藝術風格進行探討的,其研究的資料和角度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對元中都遺址藝術價值的研究中,要根據遺址中的全部遺址和遺物來進行探討。
(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第一,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現階段元代遺留下來的城邑較少,一些遺留下來的城邑又比較單一,還有一些保留下來的城邑不完整,而元中都遺址的保存則比較完整,對元朝的研究提供了比較詳細的資料,所以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參觀價值。
第二,從元中都遺址的朝向來看,基本上為坐北朝南,比較規整的正方形。元中都的建筑規劃并不是按照普通的行宮建筑要求去規劃的,而是以上都、大都的建筑規劃為樣本藍圖,并根據首都皇城的結構進行規劃的。
第三,在對元中都遺址的考古發掘中,我們探明了元中都遺址建筑的形制,對宮城中心大殿以及周邊的建筑物、西南角樓、南門等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并在出土的建筑基址與構件中獲得了大量的歷史材料。這些珍貴歷史材料的發掘,不僅為元朝社會歷史、民族以及建筑物等多方面學科的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資料,還成為了我國歷代都城建設中的最高實例典范。
元中都遺址考古為我國提供了詳實的都城建筑群資料,這對我國古代都城的研究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由于元中都遺址具有比較重要的考古價值,所以近些年來,我國在對元中都遺址的研究中不斷涌現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對于元中都遺址的研究也做了許多的專題研究,學術氛圍日益濃郁。但是在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由于對元中都的記載較少,使得現有的研究成果還不能滿足人們對元中都遺址的了解需求。所以,我們在對其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要創新思路,借鑒其他學科研究中的一些方法,更深一層次的對元中都遺址進行研究。
[1]張濤.元中都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研究[D].碩士論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2]經鵬飛.元中都遺址保護研究[D].碩士論文,云南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