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再翠
重慶巫溪縣長春小學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黃再翠
重慶巫溪縣長春小學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推進,教學中的重點不再僅僅是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相反,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教育更加凸顯學生個人素養的提高。在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學科中也不例外,它更加突出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是為適應新時期教育的發展所做出的一項舉措。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他們的意志,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以及對于社會的發展均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人文素養的培養作了簡要的闡述。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一方面指的是要關心人的生存狀態和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讓學生在擁有健全的人格的同時,也能夠對于科學文化知識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人文素養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體系、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課程理念與人文素養相吻合。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而言,其教育理念重在通過該學科的一些內容的傳授,使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有所提高,幫助學生能夠了解古典文化、對于人的價值、意義、理想目標等能夠有自己的獨特的認識,重視學生的德行和修養,使學生的社會價值能夠實現;二是學習內容與人文素養相吻合。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材,是根據教學的目標擬定的,其中包含了一些與人文素養相關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這一科目時人文素養能夠有所提高;三是教學過程利于人文素養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是在考慮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一目標的基礎上而衍生出來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開展自主式學習,獨立思考,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分發表自己對于某件事物的看法。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他們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1.結合生活案例,增加人文知識
要想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作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應當具有什么樣的道德品質,怎樣在日常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應當具有什么樣的心理品質,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一旦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這種價值觀念才會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指引他們面對一些事情如何處理,會在他們日后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些品質及價值觀念的形成,不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講述一些科學文化知識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驗,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具備優秀的品質的教學方法,同時,由于小學生容易受身邊的教師和同學的行為的影響,因此教師也可以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自身的優秀的品質。
2.整合信息技術,豐富情感體驗
目前,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很多領域已經開始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使其形式豐富多彩、效率提高,當然,教育也不例外。在教學中,適時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指導教學,豐富教學方式及教學模式,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顯著的作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中,有些內容對于尚未成年的小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通過講解也很難達到很好的效果,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時候,如果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將知識向學生更好地呈現出來,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視頻中可以真切地感受,能夠幫助他們對于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
3.通過社會實踐,體現社會價值
實踐是人文素養的源泉和落腳點,學生通過實際的社會實踐,對于他們的人文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夠使學生的意志更加堅定,在面臨一些功利時能夠保持自己的初心。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定期地帶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包括做一些義務勞動,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地去體會教師上課所講授的內容,要能夠真正地通過實踐有所收獲,不能視實踐為一項強制性的任務。通過這樣的鍛煉,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其人文素養,使自己的價值觀念能夠在實踐中得以體現。
[1]邱凱祥.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
[2]程小龍.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科中人文素養的培養.《讀寫算:教研版》,2014
[3]唐軍.試論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新校園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