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小愛
靜寧縣第三中學
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研究
席小愛
靜寧縣第三中學
本文以初中英語作為研究課題,主要分析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研究及相關問題。首先對翻轉課堂的概念與內涵進行了簡要概述;主要分析了翻轉課堂的益處與不足,并以此作為基礎,結合我國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對實現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計劃提供了一些初步的建議;希望可以通過初步論述引起更多的關注與更為廣泛的交流,從而為該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與課堂教學行動實踐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以供參考。
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
英語屬于國際交流語言,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在我國,由于缺少語境、傳統(tǒng)教學方法僵化、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訓練不科學、不扎實,而只將目光盯在單詞積累、記憶與單一化的升學考試之上,重語法而缺少邏輯訓練,重聽說讀而只停留于課本等,均是目前所面對的困難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以下就從這個視角切入,帶有意圖的從翻轉課堂的方法論角度,展開對主題的討論。
Fllipped Classroom,翻譯為中文就是翻轉課堂,重點是講在課堂教學中,翻轉原來的主體,以時間為主線進行新的調整;也就是說,課堂的主動權的掌握者應該歸還給學生,教師應該從大的方面,進行教學計劃的部署、課堂教學中的有力引導。
在翻轉課堂模式中,其最大的優(yōu)勢是節(jié)約時間,因為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工具,能夠提前做好視頻、音頻、圖片、PPT等,然后,在課堂中增加討論與互動元素,讓學生主體發(fā)揮出自身的參與積極性,激發(fā)興趣,以獲得教學效果的提升。概括來講,從有益的方面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比如,能夠節(jié)約課堂時間,實現重新劃分,并將手寫板報的時間省略,并提前到備課階段;另一方面,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fā)生轉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輔助性的指導角色,是引路人;另外,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盡情的在聽、說、讀、寫中發(fā)揮出優(yōu)勢,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并使其各種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按照目前情況,一些學樣的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因長期習慣而不能適應當前變化,在自主權方面雖有改變,但依然未能激發(fā)活力,主動參與性差,交流欠缺動力因素;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不是缺乏興趣,反而是課堂教學中缺少與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相適應的配套措施;如互動教學法的引入、情景教學的設置、探索式教學方法的應用等。
其次,教師因這種角色改變,任務量倍增,不僅要考慮素材、還要廣泛的進行資源搜索、整理,想辦法巧妙的設置問題,推行教學計劃,加上對于計算機的操作等技術方面的專業(yè)性不強,制作能力差等,造成了不適應,形成了一種不作為的現象,往往讓翻轉課堂變成了形式主義,并未起到真正的效果,因此,可以歸結為教師職業(yè)素質、專業(yè)性有待提升。
第三,家長只是關心成績,對于這種方法也不去深入了解,只認為能夠考上好的高中,然后升入一流大學即為教得好。而并不關注教學方法、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與各項能力的鍛煉;但是,當發(fā)生成績下滑時,卻會質疑教師能力、教學方法,而有反思其中的原因等,也是造成其教學得到不較好的推行的一個因素。
首先,針對以上問題,需要進行思想認識上的更新,給學生、家長、教師進行革新的必要性的講解,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引入的優(yōu)勢,以及學生在未來的成長;從思路上廓清意識障礙;另一方面,要研究翻轉課堂的多種構成要素與聯(lián)動機制,將上面所說的互動教學、探索式教學、情景教學等進行聯(lián)合應用。
其次,要對課堂教學本身進行反思,將課前-課堂-課后進行關聯(lián)性思考,讓課前的導入、課堂的具體互動、學習,與延伸至課后的探索式教學相關聯(lián),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就可以逐漸增強,而且,能夠通過實實在在的課堂自主性發(fā)揮,來提升教學效果,進一步形成學習-自主學習-自主式探索方面的演進。
第三,由于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暴露了教師的不足之處,所以,需要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化技能,具體是進行計算機的基礎性培訓;按照當前的教師角色制定配套的培訓課程,讓其不斷提升,達到目前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要通過教學反思來不斷的對翻轉課堂教學進行觀察、改善,以提升教學效果。
第四,以學生為中介,加強家長與教師間的溝通;從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后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等反映來分析教學的效果,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在這種方法下的成長與鍛煉,以及未來的益處,解除家長對成績的單一化需求傾向,將重點轉移到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能力訓練、全面素質培育方面等。
總而言之,時代的變化特征,帶動著周圍相關事物的不斷變動,這是規(guī)律所致;所以,應用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來理解,就是要求能夠將課堂教學進行重新審視、反思,利用翻轉譚堂的方法論思想與具體實踐,改變原有的教學思維與僵化模式,從而確立教學中的主體性,將課堂交在學生手中,讓教師的指導性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去學生,讓學生去探索,以主體需求,真正達到對于英語這個客體的理解與應用實踐,提高英語學習水平與應用能力等。
[1]繆靜敏,汪瓊.中學翻轉課堂:現狀、成效與挑戰(zhàn)--基于實踐一線教師的調查[J].開放教育研究,2015(5).
[2]胡金艷,蔣紀平.翻轉課堂在軟件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6(3).
[3]范文翔,馬燕,李凱等.移動學習環(huán)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轉課堂實踐探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3).
[4]蔣立兵,陳佑清.初中課程翻轉課堂有效性的準實驗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7).
[5]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等.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