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屠麗美 馬俊
“人類大腦又一次向電腦俯首稱臣!”這是韓聯社10日對備受關注的人機圍棋大戰第二天比賽結果的總結。如果說前一天韓國頂級棋手李世石九段的失利還能找出“輕敵”“不夠知己知彼”等理由,那么在10日的對壘上,李世石“以前所未有的慎重心態使盡渾身解數”,仍敗在谷歌公司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AlphaGo)”手下。對此,中國國家圍棋隊領隊華學明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的感嘆頗具代表性:“今天的震驚突破了昨天的震驚”。
李世石全力以赴仍無力回天
比賽之前,韓國《朝鮮日報》10日曾充滿期待地問道:“人類頂級棋手能否漂亮反擊?”這代表了很多關注者的心態:畢竟前一天的比賽中,李世石對“阿爾法圍棋”的風格并不熟悉,后者卻為克制李世石進行了數以千計的針對性訓練,“知己知彼”對于圍棋而言相當重要,所以此前的失利并不算什么。
但隨后的比賽讓職業棋手們也大為吃驚。韓聯社描述稱,“阿爾法圍棋”從序盤階段就接連使出“奇葩招數”,擔任電視解說的金成龍九段驚呼,從未看到有“人”如此下棋,李世石開局未幾便陷入近5分鐘的長考。此后“阿爾法圍棋”不斷走出求變之招,盡管有些招數被職業棋手們評為“臭棋”或“摸不著頭腦”,但并未對棋局構成重大影響,人工智能逐漸取得優勢。進入讀秒階段后,李世石竭盡全力,但“阿爾法圍棋”再未露出破綻,完美鎖定勝局。
比賽可能對圍棋界影響深遠
人工智能毫無爭議地第二次贏得比賽,震撼了很多業內人士。中國國家圍棋隊領隊華學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阿爾法圍棋”一直在進步,與年初與樊麾對局時又有了質的飛躍,可以達到李世石這樣一流棋手的水平。不過“阿爾法圍棋”10日的表現也并非完美,有棋手注意到,它在收官階段下得并不好看,而且似乎有意避開“打劫”。華學明表示,“阿爾法圍棋”在收官“打劫”方面是有一點瓶頸,沒有下好,但“對于電腦來說,下法完美不完美并不重要,目的就是追求勝利”。
“簡直不可思議!”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王飛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阿爾法圍棋”在10日的比賽里下出很多職業棋手看不懂的“臭棋”,結果卻是借此贏得比賽。有人甚至認為,這說明此前人類棋手受思維定勢影響太大,缺乏創新。對于這種說法,華學明承認,“圍棋也在不斷地演變中,以前的下法、觀念都在改變。棋手的思維模式有時固定化,所以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思維模式。看電腦下棋,很多思維似乎看上去不怎么樣,但從全局的思維看,還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阿爾法圍棋”不斷摸索新的招數,未來是否可能出現由它創造的圍棋新流派?王飛躍說,“阿爾法圍棋”目前的算法是“在最不利的情況下得最好,化最不利的情況為最好的情況”,因此讓人工智能理解圍棋的各種流派在目前是“不可能的”,但也許將來會形成“中國風”“宇宙流”之類的新流派。
幾乎所有棋手都認為,在協助棋手提高棋藝方面,人工智能大有用武之地。但曾多次戰勝李世石的中國棋手柯潔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擔憂:“如果人工智能在未來發展過于強大,會導致棋手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如果這種技術被運用到作弊等不良競爭上,也會對圍棋界造成不良影響”。
科技部部長萬鋼10日在記者會上也提到這場人機大戰,他表示,“從下棋的角度上我還是喜歡人人對弈,因為這里面除了背棋譜以外,還有很多的隨機性和未知性,情緒的好壞等,這樣可能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他還介紹說,中國在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發展。
需要擔心人工智能嗎?
由于李世石需要后續三盤棋取得全勝才能贏得人機大戰,韓國輿論普遍對此表示不樂觀。如果人工智能在圍棋上打敗人類,那又會怎么樣?很多媒體認為需防備人工智能反過來消滅人類。王飛躍對此表示,“人工智能絕對不可能勝人”。他認為,對于任何一個規則明確的特定問題,計算機的智能技術遲早要超越人的能力,這沒什么值得恐慌的。利用“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戰勝人類棋手,本質上“和計算器比人算得快,汽車飛機比人跑得快”沒有區別。
王飛躍表示,人工智能具備處理圍棋這個人類智力領域最高的棋類游戲的能力之后,應用領域將非常廣泛,包括物流、交通、城市市政的優化分配等。他強調,任何技術都可向好的方向發展,也能用到壞的方面。“不是機器利用人,而是人利用機器”。因此人工智能威脅人類“純屬杞人憂天”。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工智能相當于“集幾千甚至幾萬個臭皮匠于一身”,也就是“知識自動化”,但歸根結底只有人類才知道怎么做,“人有定義權”。▲
環球時報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