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群
荸薺,又名烏芋、馬蹄、地栗,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產于我國南方,秋季、冬初采收,洗凈鮮用或風干備用。
荸薺性味甘、寒,入肺、胃經,有清熱養陰、生津止渴、消積化痰、止血止痢之功效。對肺燥咳嗽、咽喉不適、口干欲飲等癥甚效,為潤燥生津食養佳品。此外,荸薺尚有降血壓作用。但荸薺甘寒,故脾胃虛寒及血虛者慎用。荸薺生食易感染姜片蟲病,故以熟食為宜,若必須生食時,應充分浸泡后刷洗干凈,再以沸水燙過,削皮再吃。
現精選幾則制作簡便、效果甚優的食療方,供讀者選用。
荸薺粳米粥:荸薺、粳米各100克,白糖適量。荸薺擇凈,去皮,切塊備用。大米淘凈,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荸薺、白糖,煮至粥熟黏稠即成。或將荸薺洗凈,榨汁,待粥熟時,同白糖調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可。可清熱養陰,潤喉去燥,生津止渴。適用于熱病傷陰、津傷口渴、陰虛肺熱、咳嗽日久、夜間咳多、痰少黏稠、小便短黃等。
荸薺紅棗飲:荸薺、紅棗各100克。將二者洗凈,荸薺去皮切片,同入鍋中,加水適量,中火煮熟后服食。可健脾養胃,清胃瀉火,化瘀止血。適用于胃脘灼痛、大便色黑、口苦口臭、小便黃短、大便燥結等。
荸薺蘿卜湯:荸薺、蘿卜各等量。將二者洗凈,切細絲,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煎15分鐘左右,溫熱服食。有化痰清熱、下氣寬中、消積化滯等功效。適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偏頭痛等。
荸薺旱蓮草湯:荸薺100克,旱蓮草30~50克。將二者洗凈,切碎,加水煎25分鐘左右即可,待溫服用。可滋補肝腎,清熱涼血,養陰止血。適用于肝腎不足、眩暈耳鳴、視物昏花、腰膝酸軟、崩漏下血、月經過多等。
荸薺蓮藕飲:荸薺200克,生藕150克,白蘿卜100克,洗凈切片,煎水代茶飲。可補益氣血,健脾開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適用于熱病煩渴,吐血、下血、鼻出血、胃納不佳、食欲不振等。對陰津虛損的便秘亦有效。
荸薺竹葉飲:荸薺200克,鮮竹葉30克,鮮白茅根20克。荸薺洗凈切片,與后兩味同入砂鍋內,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小火再煎25分鐘左右即可。有清心安神、除煩止渴、消熱解毒、生津利尿的作用。適用于陰虛肺燥、痰熱咳嗽、胃熱嘔吐,尤其對心火熾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口臭、鼻出血、尿少而赤、熱淋尿痛、大便秘結之癥有良效。
荸薺海蜇湯:荸薺、海蜇(浸泡去鹽)各50~100克,煎湯分2~3次飲服。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降低血壓之功效,可用于治療痰熱咳嗽、痰多黃稠、頭昏腦漲、中老年急慢性支氣管炎、原發性高血壓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