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廣泛性焦慮障礙是一種對日常生活事件或想法持續擔憂和焦慮的綜合征,患者往往能認識到這種擔憂是過度和不恰當的,但不能控制。此病起病緩慢,病因復雜,既與一些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又與腦內神經遞質改變有關,因此在治療上,早期可以進行心理治療,當疾病急性發作或惡化時,藥物治療往往是必要的。
心理治療
心理教育:將本病的性質告訴患者,讓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讓患者明白雖然自覺癥狀嚴重,倍感痛苦,但有一部分是心理上的問題,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暫時不見好轉,也不要擔心,幫助患者放下思想負擔,可降低患者對健康的焦慮,若存在生活應激事件,盡力幫助解決或使其適應該生活應激事件,以達到緩解焦慮的目的。
認知行為療法:采用想象或現場誘發焦慮,然后進行放松訓練,可減輕緊張和焦慮時的軀體癥狀。對導致焦慮的認知成分,則運用認知重建的方法,幫助患者認識其歪曲的觀念,矯正這些錯誤的認知,包括糾正對這些癥狀的出現以及發病時的軀體感覺和情感體驗的不合理解釋,讓患者意識到這類感覺和體驗并非對身體健康有嚴重損害,以減少焦慮、恐懼和回避。
生物反饋療法:利用生物反饋信息訓練患者放松,以減輕焦慮,對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有效。
其他療法:如催眠療法、生物反饋療法、音樂治療等,均有輔助治療作用。
藥物治療
抗焦慮藥: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有安定類藥物與丁螺環酮。兩類藥物均有抗焦慮作用,故選用其中一種服用即可。
安定類藥物:代表藥物有勞拉西泮(羅拉)、氯硝西泮(氯硝安定)、 阿普唑侖(佳靜安定)等,焦慮患者通常伴有睡眠障礙,該類藥物具有緩解焦慮、鎮靜和增強睡眠的作用,故可很快地控制焦慮癥狀及改善睡眠情況。
抗抑郁藥物:當廣泛性焦慮患者同時伴有抑郁情緒,整日郁郁寡歡,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去做的時候,往往選用抗抑郁藥物效果更佳,因為多數抗抑郁藥不僅有抗抑郁作用,也有抗焦慮作用,且無依賴性,可作為安定類的替代藥物使用。
廣泛性焦慮障礙目前雖然不屬于亞重精神疾病,但長期反復發作一樣可致腦功能和腦結構異常、社會生活嚴重受損、反復就醫消耗大量醫療資源及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因此,需要患者及家屬提高對疾病的識別度,一旦發生類似癥狀,應及時就醫,規范用藥,綜合治療,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