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 王維維 馬征 吳曉璐 熊瑞錦
大學生信息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①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 王維維 馬征 吳曉璐 熊瑞錦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唐山市高校大學生信息消費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同時還提出了大學生信息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為高校大學生信息教育工作提供客觀依據,以便針對大學生信息消費進行正確引導教育,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信息消費行為,從而促進和諧校園精神文化的構建。
信息消費 大學生 調查
信息消費行為是獲取、傳遞、組織、存儲和利用信息的行為[1]。大學生是年輕的一代,信息消費是他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在校大學生雖然綜合文化素質相對較高,但對信息消費水平卻不盡如人意。所以本文對醫學專業大學生信息消費的現狀進行調查,以為醫學院校大學生教育工作提供參考,以便針對大學生信息消費進行正確引導教育,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信息消費行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信息消費觀,從而促進和諧校園精神文化的構建。
為了調查更具有代表性,減小誤差,采取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
第一階段:單純隨機抽樣,唐山市所有高校中隨機抽取3所。
第二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所抽高校按專業分層為文科和理科專業,欲抽取2個學院(系)。
第三階段:整群隨機抽樣,對抽到的每個學院(系)所有班級中隨機抽取4個班級,對抽到班級所有學生進行調查。采用自行編制的大學生信息消費行為調查問卷,調查前對全部調查員進行培訓,采用統一的指導語,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學生20分鐘內獨立完成,由調查者當場統一收回。對所得數據進行審查和復核,進行數據錄入。
本文正式調查對大學生信息消費的現狀分析,發放問卷1052份,收回1052份,剔除漏答誤答的問卷,有效問卷為1006份,有效回收率為95.63%。分析大學生信息消費行為現狀,并探討大學生信息消費行為現狀得分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大學生查閱考研資料和就業資料的人數在15.3%,網上購物人數占有66.3%,使用網絡課程和微課進行專業學習的人數占24.3%,進行微信和QQ聊天的人數有93.2%,消遣娛樂的學生占87.3%,從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信息消費都集中于聊天、消遣娛樂和網上購物,而有少部分學生進行查閱資料和專業學習,可能由于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各種壓力,比如學習考試的壓力、工作就業的壓力、情感戀愛等各種壓力,這些壓力在現實中有時無法發泄,學生感到身心疲憊,于是通過聊天、消遣娛樂和網上購物等,緩解這些壓力,所以我們要提倡學生行娛樂和學習的結合,我們可以使用網絡課程和微課等進行學習,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學習形式非常好,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查閱學習資料和就業信息,及時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和就業形勢,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在信息消費時間和費用方面,每周經常去圖書館學習的學生和購買書籍報刊也是少部分,使用手機的費用每月在50元以上的占到了62.3%,這與大部分學生們聊天、消遣娛樂和網上購物的活動目的相輔相成,所以從節約費用上看,我們也倡導學生根據自身經濟情況進行傳統和現代消費的結合。信息消費和物質消費不同,消費者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消費能力和知識,才可以進行信息消費。
通過調查,大學生的信息消費內容非常豐富廣泛,人群也相當龐大,經過單因素分析,男大學生和女大學生在信息消費目的和信息消費費用方面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男生信息消費基本集中于娛樂游戲,還有的學生用于網上賺錢等,而女生基本集中于看視頻聽音樂,男生信息消費費用高于女生。醫學專業和非醫學專業學生在信息消費目的和信息消費費用方面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原因為隨著醫學知識技術的不斷加快和更新發展,教科書內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臨床醫學專業的發展速度,學生除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還要通過使用計算機在網絡上從文獻中進行查詢搜索資料、尋找信息,了解最新的技術和新業務的開展。所以,醫學與非醫學專業學生相比具有差別。因此,學校開展信息消費引導教育時,可以針對男生和女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也可以分專業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教育。從生活信息消費、科研信息消費、學習信息消費、娛樂信息消費等方面實施針對性的引導。
信息是各種各樣的,信息消費的方式和途徑等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良好健康準確的,大學生的消費有的互相攀比,有的消費過度,超過個人承受的經濟范圍。大學生有的進行“校園貸”等活動,不科學的不合理消費行為給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和壓力,形成了錯誤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現實生活中,在大學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學生,本應該用于學習專業知識、社會實踐、體育鍛煉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動時間都因沉溺于網絡,白白耗費了時間,這樣消極的網絡信息消費帶來的不良后果也是顯而易見的[2]。因此大學生在進行信息消費時,要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正確引導。學校要重視大學生的信息消費認知態度和行為,使其能夠進行正確的綠色消費,在消費過程中增強自身的信息消費保護意識。
首先可以建立良好安全的信息環境。良好的信息環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信息道德和意識。其次,加強學校的圖書館建設。作為培養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學生人才,學校要加強圖書館建設。學校可以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課程講座,開展導讀工作,進行網絡咨詢導航,組織用戶培訓,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提供使用各種數據庫和電子資源的培訓[3],提高學生信息的利用和分析知識和能力。同時還可以開展信息消費教育培訓講座。
在校大學生是信息消費的主力軍,為了提高大學生信息消費水平,高校可以開展關于消費心理、信息消費應用的方法等方面的講座,讓大學生對信息消費有更全面的認識,使其能夠重新審視在信息消費中的行為,做好自我監督[4]。
[1] 謝陽群,儲節旺.大學生網上信息消費行為研究[J].現代情報,2006,1(1).
[2] 陳浩東.從西方國家的消費教育看我國對大學生信息消費教育的引導[J].圖書館建設,2014(8).
[3] 張意志,徐小明,陳華,等.高校附屬醫院醫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6).
[4] 張琰,孫亮.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90后大學生網絡消費研究[J].商業經濟,2014(11).
F126.1
:A
:2096-0298(2016)12(b)-003-02
唐山市2016年社科聯課題(TSSKL2016-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