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紅鷹學院 吳宇濤
淺議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寧波大紅鷹學院 吳宇濤
“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的壓力。”這是魏紫川曾在“第三屆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暨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投融資高峰論壇”致辭中的一句話。眾所周知,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軍,但就當前而言,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步加深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導致我國中小企業陷入相對比較艱難的境地。拋開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不說,目前的中小企業不僅僅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自主品牌,而且成長潛力不足,平均壽命只有三年。“內憂不除,何以解外患”,因此,提高一個企業的整體素質,增強其可持續競爭力才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而此關鍵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培養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小企業 核心競爭力 培育
首先,中小企業在保持國家社會穩定、降低失業率、增加財政收入以及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近幾年來,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越來越受到我國政府以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相繼出臺了各種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減少了諸多外界環境的干擾,使得企業更好地生存下去。但在目前經濟全球化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雖說經濟全球化能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新的科技、市場以及外資,但如何去發現和利用新的資源成為一項挑戰。其次,不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國內外的學者,都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準備,不僅僅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理論和方法,還有應對各種外界風險的處理方案。但卻較少關注中小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構建,即沒有系統地研究和整理出一套適合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的體系。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培育出符合本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
核心競爭力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家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爾兩位教授提出,并在其發表的《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書中也引入了相關的概念。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組織所特有的、長期累積下來的并且是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或能力,它就是企業的決策力,可以幫助企業把握全局、大膽突破、提高創新力、博采眾長以及開拓進取,是企業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在WTO框架的趨勢下,國外的商品正不斷地進入我國市場,以價廉物美的特點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這無疑是對我國中小企業的一個艱難的挑戰。相對于國外而言,尤其是在美國,50%~60%的科技進步都是由中小企業產生的,絕大部分的新開發的技術都是由中小企業來付諸實踐的,使得國外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直處于領先的地位,而縱觀我國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在觀念還是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問題。
1.1缺乏創新意識以及技術創新薄弱
目前而言,我國多數企業的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是從外國引進而來的,毫無自身技術的創新與研究。據調查,我國中小企業研發經費僅僅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才0.4%~1%。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5%以上,企業才有競爭力;占2%才能夠維持;1%甚至1%以下的企業可謂是難以生存。在對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的這一方面的投資,這不僅僅是作為衡量一個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強度和活躍度,而且還可以看出一個企業創新意識的強弱,而我國中小企業的這種狀況嚴重地制約了自身的國際競爭能力以及可持續競爭力。其次,由于盲目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而自身的條件更不上,導致中小企業在新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方面沒有做到相協調,也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另一問題。
1.2生命周期短
據國際數據統計,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約為8年,日本和歐洲的約為12.5年,而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就只有5年左右,甚至80%的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都不會超過5年,到底是為什么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如此之短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小企業沒有形成自己企業特有的核心競爭力,致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缺乏可持續競爭的能力,所以早早地被市場淘汰,就如同曇花一現。
1.3缺乏高級人才以及用人理念落后
人才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可謂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說中小企業在我國創造的就業價值以及經濟價值都很大,但是由于中小企業在高級人才供需方面的矛盾,由于中小企業大多是一些規模較少以及實力較弱的,發展空間相對較小,很難招到人才;就算企業招到了人才,也很難留住他們。所以,人才的缺失自然也就造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的困難。另外,企業用人理念的落后也是另一原因,如果有些中小企業在用人方面還不沖破家庭血緣關系以及地域歧視的觀念,以倫理道德規范來代替經濟行為規范制度,那么終究導致優秀人才無法進入企業,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潛力,更加使得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薄弱。
1.4組織結構落后
隨著目前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在企業的管理等各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傳遞信息尤為關鍵。為了企業內部能夠更好地及時接受信息,必須要對傳統的組織結構進行調整,組織結構應該向扁平化以及柔性化方向發展。而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僅管理方式陳舊,組織結構也不合理,組織內部實現的還是陳舊的直線型組織結構,在現在信息日益變化迅速的時代,無疑會造成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的困難以及信息傳遞的緩慢,適應性差,管理滯后等一系列問題。企業組織結構的不合理,勢必會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1.5缺乏合理的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是企業根據環境的變化制定目標,并根據自身的資源和狀況來選擇合適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特有的核心競爭力,在將來的一段較長的時間內,要達到目的或將要形成格局的總體計劃。而一些中小企業經營決策的思維定式和盲目性、從眾性導致戰略規劃決策的錯誤。例如,目前多元化經營被很多中小企業認可和實行,認為是當下能夠擴張自身的規模、增加利潤以及分散風險的良好戰略規劃。因此,一些中小企業開始紛紛效仿,盲目地展開了多元化經營戰略,并沒有結合自身的條件,將有限的資源分散開來,而新進入的領域跨度太大或者優勢不夠大,導致最后財務危機,拖垮整個公司,巨人公司盲目多元化的案例就是其中之一。缺乏合理的戰略規劃或者說在戰略規劃上表現出“有戰無略”的現象,致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發展進一步被制約。
1.6缺乏品牌意識
在現代21世紀經濟發展的趨勢下,是一個品牌的時代,是一個需要靠品牌競爭的時代。一個有信譽的企業品牌對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種價值特別高的無形資產。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卻在品牌經營的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其一是由于不少中小型企業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卻忽視長遠利益,做出虛假廣告、食品健康問題、環保意識差等損害企業信譽的事情,導致誠信缺失、自毀品牌,缺乏誠信品牌的意識。在企業進行業務擴張或者多元化戰略實施后沒有進行品牌的整合,缺乏品牌整合的意識。
綜合上述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分析,目前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對于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迫在眉睫,應該“對癥下藥”,提出相應的策略。
2.1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人才優勢是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根本,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因此,為了不讓人才流失,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中小企業必須完善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第一,完善人才選拔和培養制度。建立和形成一套屬于自己公司獨有的人才成長、選拔體系,拋開地域差、唯親不用以及唯利不用的觀念,多多給予年輕人發展和公平競爭的機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第二,人事制度的公開化、規范化,完善內部激勵機制。公開公正的人事決策,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給予人才多方面的激勵,有長遠的發展機會、有良好的工作待遇、有工作的成就感等,從而使得企業能更好地留住人才。第三,構建團隊學習組織,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團隊不僅僅員工是學習的最佳組織單位,而且能互幫互助提高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也可以通過團隊來帶動員工學習,促使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2.2企業戰略管理方面
與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無論是規模、實力以及抗風險能力都是相對薄弱的,而市場是多變的,這對中小企業無疑是具有很大影響的。因此,企業如果能具有良好的戰略管理能力,不僅僅能應付外界多變的環境,而且還是中小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指南針和前提。首先,中小企業在制定戰略規劃時應該要科學的、合理的、實事求是地根據企業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條件來判斷發展方向;其次,要認真地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細分,來明確商品以及技術的需求和發展趨勢。第一,實行單一化戰略,這里的單一化重點是要求企業專于能給企業帶來優勢的產品或服務,并在這一領域上不斷進步,取得更加大的優勢。第二,差異化戰略,中小企業可以在競爭對手以及市場中尋找機會,努力研發和展示具有自己獨特文化的、不同內涵的或者是功能的差異化產品,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從而擁有競爭優勢。總的來說,中小企業在制定戰略規劃時,應致力于尋找自身核心競爭力可以發揮的領域,而不是去涉足那些自身核心競爭力難以發揮的領域。
2.3技術和理念創新方面
企業若想在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存活下去并脫穎而出,不僅僅要在思維上理解創新的理念,而且在實踐上應融會貫通,爭取在技術上取得創新。因為企業的創新技術能力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一,建立并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中小企業不該鼠目寸光,而要為長遠的利益著想,應該加大對技術創新的研發經費,建立屬于自己公司的技術研發中心,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第二,積極探索技術創新領域。開展多方面的學習,可以將高級人才保送出國的方式,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在創新領域方面探索他人的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先有的技術上進行另類創新,為自己所用。第三,形成公司獨有的創新文化。深化企業的人事制度和文化理念,打造良好的“科技興企”的氛圍,讓創新理念深入每個員工。技術創新是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創新出專屬與企業本身的核心技術,并以核心技術為基礎,研發出具有企業特色的、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新產品,從而逐步與其他企業形成在產品和服務上的差異化,最后脫穎而出,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4品牌建設方面
品牌不僅作為衡量一個企業的標志,而且也是在競爭優勢中最為持久的、最具影響力的和最有價值的。顧客往往將品牌與商品相聯系,選購商品先認準好的品牌,因此,企業必須先要塑造出自身的品牌,其次在經營方面要懂得誠信,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樹立良好的品牌和企業形象,如此將大大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挑戰接踵而至,我國中小企業必須要培育和提高專屬于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 劉剛.中小企業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策略研究[J].企業管理,2007(8).
[2] 崔劍非.淺談如何提高我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J].河南職業技術,2008(8).
F276.3
A
2096-0298(2016)08(c)-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