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牛 巖,王彥華,鄭愛榮
(河南省飼草飼料站,河南 鄭州 450008)
河南省種養結合模式及發展情況
張曉霞,牛 巖,王彥華,鄭愛榮
(河南省飼草飼料站,河南 鄭州 450008)
種養結合是將種植和養殖有機結合起來,變單程短鏈結構為長鏈循環利用,是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生態環保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和畜牧業大省的優勢,積極釋放農牧結合、草畜配套系統耦合產生的綜合效益,實現“保供給、保生態、保安全”,是擺在畜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1.1 種養結合提出背景
2013年8月任繼周院士就調整我國種植業結構專門致信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6月,任繼周等九位院士向中央提出了“我國耕地農業應向糧草兼顧轉型發展的建議”;同年10月,汪洋副總理在草原工作專題研討會上,采納了由方精云院士等向國務院提交的《建立生態草業特區,探索草原牧區發展新模式》咨詢報告中“草牧業”的提法;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正式提出草牧業,提出開展種養結合模式試點,“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草牧業,不斷推進種養有效結合不僅是調整我國農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更是畜牧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舉措。
1.2 種養結合的概念
種養結合是以種植業或養殖業一方為基礎,流轉土地以自種自養、訂單供應等方式,配套完善養殖業或者種植業,實現種養有機結合的生態農業模式,這種方式以當地的農業生產資源稟賦為依托,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種植產品就地轉化、養殖所需飼草就地供應、產生的農畜廢棄物就地資源化利用,實現“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是農牧業高效、低成本生產經營和生態循環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促進農業持續增效的重要途徑。
1.3 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的重要意義
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深度融合必將促進并推動一批農副產品深加工、物流配送、銷售運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種養加銷一體化的生態農業綜合體系,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促進生態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種養結合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量,實行有機與無機相結合,減少無機肥及農藥的施用量,同時能夠將糞污資源化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并最終形成綜合利用土地資源建設產業化生產基地的現代化農業模式。
現代畜牧業發展中“環保、土地、資金”三弦緊繃,迫切需要草牧業的融入調合。以養定種,種養結合不僅能夠提升畜牧業發展效益,同時能夠發揮草類植物在消納養殖污水、清除土壤污染方面的巨大潛力,解決畜牧業排污難、治污難的問題。河南省種植戶、養殖戶發展種養結合的積極性較高,且種植戶、養殖戶自我發展的模式種類較多,根據畜種和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2.1 根據畜種不同,可以分為苜蓿+青貯玉米-奶牛型、牧草-肉牛型、牧草-肉羊型、牧草-生豬型
2.1.1 苜蓿+青貯玉米-奶牛型 大型奶牛養殖企業租賃或者通過組建子公司租賃土地用于苜蓿、青貯玉米、甜高粱等優質牧草的規模化生產,生產的草產品以自用為主。該類型中,牧草生產達到規模化水平,機械化程度較高,生產的牧草產品質量高,能夠確保提供給奶牛安全高質量的飼草。同時降低了養殖環節的飼料成本,養殖糞污堆貯后直接作用于牧草地,提高肥力的同時解決了養殖企業糞污處理費用,減少化肥使用量,減少了土地污染。
從經濟效益分析,自種牧草比購買牧草費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苜蓿每1 000 kg降低約800元,全株玉米青貯飼料每噸降低約100元,玉米秸稈青貯飼料每1 000 kg降低約250元。按1頭奶牛1年消耗1 000 kg苜蓿和6 000 kg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計算,可節約粗飼料成本1 400元,而且保證了青貯飼料和苜蓿的質量,進而提升乳品質量。苜蓿+全株玉米青貯-奶牛模式中牛奶中的蛋白含量達到3.6%,乳脂率達到3.8%。
2.1.2 牧草-肉牛型 河南省肉牛養殖場種植的牧草主要有專用青貯玉米、甜高粱、甜玉米、紫花苜蓿、黑麥草等,以青貯玉米、甜高粱等大面積禾本科牧草為主,配套種植小面積的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以“青干草+青貯飼料”飼喂的肉牛平均日增重比普通秸稈飼喂肉牛高0.45 kg,每千克按28元計算,生長期內每頭牛每天可增效12.6元。該類型中,青干草的種類通常為苜蓿、羊草、黑麥草等,青貯玉米可用青貯甜高粱、青貯甜玉米等青貯飼料替換。
2.1.3 牧草-肉羊型 種植的牧草主要有高丹草、籽粒莧、苜蓿、青貯玉米、飼用甜高粱等,同奶牛、肉牛一樣,發展肉羊種養結合除了節約飼料成本外,可在人工草地劃區輪牧,由全舍飼改為夏秋放牧,冬春舍飼,既能為冬季貯草,又能改善羊只生長環境,提高肉羊生長性能和繁殖率。
2.1.4 牧草-生豬型 據報道在母豬日糧中添加苜蓿鮮草能夠顯著提高母豬繁殖率和仔豬成活率。如濟源市坡頭鎮某農戶家飼養有37頭經產母豬自繁自養,2015年出售育肥豬700頭。現種植冬牧70和狼尾草輪播3畝,紫花苜蓿1.2畝,每天每頭妊娠期母豬飼喂3.5~4 kg青綠飼料,精料僅喂1~2 kg,產仔數高達13頭左右,斷奶仔豬11頭;且豬體抗病性強,母豬產奶多,仔豬成活率高,僅2015年1年利潤達80多萬元。
2.2 根據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以種帶養、以養促種和訂單種養三種模式
2.2.1 以種帶養 近年來,河南省在發展草業產業化方面出臺了多種舉措,促進了河南省草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形成了一些草業專門化企業。但由于草業產業市場尚不完善,企業效益易受價格影響產生波動。一些企業為了降低因價格下調帶來的風險,主動投建養殖場,自用一部分草產品,剩余部分投入市場銷售。該模式以種草為主,養殖為輔,呈現出種草面積大、專業化程度高、商品草質量好,養殖畜種多為草食性動物、規模小、糞污產生量小的特點,種植用地能夠完全消納養殖糞污。
2.2.2 以養促種 養殖企業為了節約飼料成本,降低糞污處理費用,利用養殖場剩余土地或者租賃養殖場周邊土地種植飼料作物,多為青貯玉米等一年生牧草或玉米等糧食作物和蔬菜,在收獲籽實的同時獲得農副產品飼料,養殖產生的糞污直接用于種植用地。該模式以養殖為主,種草為輔,種草面積小,養殖種類主要為肉牛、奶牛、豬等糞污生產量較大且不易處理的畜種。
2.2.3 訂單種養 專業的商品草生產企業與一家或多家養殖企業簽訂供草合同;或者規模養殖場與周邊農戶簽訂飼草收貯合同;養殖企業同樣可以將糞污處理成有機肥出售給草業企業。該類模式下,草業生產和養殖都能達到規模化和專門化水平,同時降低市場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上述三種模式之間的界限不明顯,側重點不同,以種帶養和以養促種中同時可能存在訂單種養。只有少許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能夠實現種養并重,如牛碩牧業、南陽市臥龍區農開種植專業合作社、湯陰大運等。
2.3 根據產業延伸方向分為“養殖-沼氣-種植”,“養殖-有機肥-種植”,“養殖-種植-旅游”三種模式
2.3.1“養殖-沼氣-種植” 養殖場將糞污用作沼氣,產生的沼液和沼渣用于蔬菜、糧食作物或者牧草的種植,高效循環。漯河市天農源實業有限公司以肉牛養殖為主,公司建千立方沼氣一座,所產沼氣供周圍800戶農民生活用氣,年產萬噸沼液作為肥料種植牧草,產生沼渣利用烘干機處理,生成優質肥料外銷。
2.3.2“養殖-有機肥-種植” 多見于中小規模養殖場,將糞污堆貯作為有機肥直接用于種植優質果蔬,少量采用微生態發酵生產有機肥自用或出售給附近農戶用作蔬菜和糧食種植。如鄧州昱通牧業通過利用牛糞種植雙孢菇,在牛奶價格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依然實現全年盈利。
2.3.3“養殖-種植-旅游” 近年來不斷興起的農家樂是促進這一模式發展的主要因素,該模式通常兩種或多種畜種散養,如土雞、黑豬、肉羊等,也有單一養殖模式,糞污作為有機肥用于種植花卉、蔬菜、經濟林木等,發展觀光旅游。如洛陽牧豐農業有限公司、湯陰大運等在種植紫花苜蓿的同時,發展生態散養、觀光旅游。
3.1 種養結合技術環節薄弱,效益未全部凸顯
一是種草技術掌握不全面。很多農戶輕視種草技術,造成種草效益低下甚至失敗。二是草畜配套技術不成熟。種與養在種類、質和量上不能科學匹配,牧草的收貯加工與畜禽不同階段的日糧配比不科學等等,導致養殖效果沒有能夠完全發揮,反而增加了生產成本。三是缺乏相關技術標準規程,不能有效指導生產。
3.2 種養結合產業鏈不完善
一是種養結合比較優勢尚未發揮,增值效果不明顯。飼喂優質牧草生產的優質畜產品未能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除了增量外,其增質效益尚未得到認可。二是種養加一體化產業鏈不完善。種養結合供應鏈初步形成,但種植和養殖深加工開發力度不夠,種養加一體化、產加銷結合的全產業鏈未形成。三是系統內循環模式簡單。目前養殖業向種植業轉移,糞污處理模式較為簡單,大多為簡單的堆貯或直接上田,循環的糞便和污水量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4.1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將優質牧草苜蓿、青貯專用玉米、飼用甜高粱等的種植納入政策補貼,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提高草產品質量,充分發揮牧草在畜牧業生產中的作用;二是對養殖企業糞污處理進行補貼,加大對養殖場糞污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對于建設配套先進糞污處理設施的養殖場給予適當獎勵;三是對種養結合型農業循環產業的發展,在整合的支農資金中進行適當傾斜,促進種養循環經濟的發展。
4.2 加快技術研發
一是有效整合科研院所科技力量,加快研發種養結合各個環節關鍵技術,如草田輪作、以草代料日糧配比技術、糞尿無害化處理肥田技術等。二是加快整合一批種養結合集成技術模式,將成功的模式、成熟的經驗盡快推廣出去;三是繼續加強對發展種養結合的技術培訓與指導,并將技術服務逐步融入到種養結合的每一個環節,幫助規模養殖業主解決生產中的各種技術難題,真正消除其種養結合的后顧之憂。
4.3 加強示范推廣
一是加強宣傳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加強種養結合的宣傳,讓廣大規模養殖業主充分認識到種養結合的現實意義。通過效益分析與對比,讓規模養殖業主深刻體會種養結合的良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從而提高其發展種養結合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二是積極培育典型企業,示范帶動發展。立足現有種養結合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一批典型模式,通過典型帶動,以點帶面,以面帶片,促進發展適度規模的種養結合企業。三是將種養結合與精準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因地制宜,示范推廣種養結合模式,帶動農戶盡快脫貧致富。
S816
B
1004-5090(2016)12-0026-03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