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不同抗氧劑體系在低密度聚乙烯中的抗氧化效果分析
周瑜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隨著化學的進步,聚合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聚合物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和空氣進行接觸,特別是在一定的溫度下,這些聚合物會和氧氣發生反應,因此,進行抗氧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的化學研究進行,提出了不同的抗氧體系,因此,本文針對當前的復合抗氧劑WM-1通過在低密度的聚乙烯加工環境中的抗氧化效果,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研究,做了具體的分析。
抗氧劑;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化效果
研究發現,聚乙烯材料在進行加工時,受熱將會發生分子的降解斷裂,導致分子量減少,而且材料的熔體指數也有所上升,所以,加入抗氧化劑能夠有效的緩解這種熱氧老化現象的出現。當前對這種現象的研究比較多,而且抗氧劑的種類也比較多,本文選擇了酚類和其他抗氧劑進行對比和分析。在抗氧化效果的評價中,主要應用的方法包括熔體指數測定比較法、氧化吸收法、氧化誘導期法等,一般考慮評價方法的控制性和使用性,在具體的加工中,應用測定熔體指數的變化率,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避開抗氧劑分散不均勻出現的問題。
抗氧劑,是一種化學物質,一般會在聚合物的體系中少量存在,能夠有效的延緩和抑制聚合物發生氧化過程,因此,能夠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同時,延長聚合物的使用壽命,也被稱為“防老劑”。廣義上來說,目前比較多的弱還原劑都屬于抗氧化劑,其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根據具體的需要進行選擇,而且具有比較高的物理、化學穩定性,或者是一些低毒性的弱還原劑,都能巧妙的應用在具體的配方中,作為抗氧化劑來使用[1]。例如:檸檬酸是一種有機酸,具有一定的弱還原性,在飲料的配方中使用能夠產生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1)實驗原料與儀器 ①實驗的原料。實驗中,選擇低密度的聚乙烯(2220H),材料的熔融指數2.0g/10min。試驗中,使用的抗氧化劑主要是酚類的抗氧劑,并外購A1和A2;對硫代脂類選擇B1和B2;其他的輔助類抗氧劑選擇外購C[2]。對復合型的抗氧劑只要使用自制的WM-1或者外購的D。②實驗使用的儀器。實驗中使用到的儀器,主要有34型的雙螺桿擠出機;25t的平板硫化機(XQLB-350×350);熔融指數儀(MI-3);氧化誘導期測試儀;差示掃描熱量儀;電子式的拉力機,以及加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2)實驗步驟 ①對樣本的制備。樣本的制備中,配方造粒,主要使用2220H為機體的樹脂,使用酚類抗氧劑來作為主要的抗氧化劑,選擇硫代脂類和亞硫酸脂類的抗氧劑進行輔助使用,通過34型雙螺旋桿擠出機進行造粒[3]。同時,拿出少量的粒子進行熔融指數和壓片的測定,并對力學性能做測試。然后進行第2次的擠出加工,以及測試,重復進行4次,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抗氧化劑體系,隨著擠出次數增加對熔融指數的影響,實現對材料熱氧化效果的比較。
壓片處理中,使用25t平板硫化機,稱取58g的顆粒,放入1mm的模板中,控制壓片工藝。壓片的溫度控制在(145±5)℃,壓力為15MPa,壓制時間為5min,然后進行減壓,并將模板放在冷壓機上進行冷卻,時間一般為5min[4]。最后取出制好的樣片,標上樣號。
②試樣的正常化處理。對所有進行實驗的樣品,要在樣品制備后放置16h以上才能進行。進行力學檢測,要保證樣品在(23±0.5)℃的溫度下,正常處理3h,再進行性能測試。
③樣品性能測試標準。對樣品的熔融指數測定,主要是按照ASTM D1238的方法和條件進行測試。樣品的拉伸性能測試,依據GB1040的標準進行,對樣品的拉伸速度控制在100mm/min,溫度控制在(23±2)℃左右。對樣品的氧化誘導期測定,主要的條件為0.2濃度,100ml/min,N2濃度為100ml/min,并保持200℃的恒溫。
(1)對抗熱氧化的影響 根據實驗的結果顯示,不使用抗氧化劑,聚乙烯材料就會隨著加工次數的增加,導致熔融指數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加工受熱的過程,會造成分子的斷裂和重組,熔體的流動性會變差。在樣品中通過添加抗氧劑后,聚乙烯材料的熱氧化現象得到了明顯的減少,隨著加工次數的增加,流動性也會增強[5]。而且使用自制的WM-1復合型的抗氧劑,加工次數增加,熔融指數也會變大,但是波動比較小,說明穩定性比較好。
(2)對PE力學性能的影響 根據實驗研究,對材料的加工次數增加,材料的斷裂強度就會增大,斷裂伸長率也會降低,因此,聚乙烯材料的穩定性比較差。實驗中,不同樣品,在隨著加工次數增加時,力學性能變化比較小,說明了抗氧化劑的實驗,能夠產生比較好的抗氧化性。
研究發現,將酚類的抗氧劑和硫代脂類的抗氧劑進行復配,能夠對聚乙烯材料產生比較好的抗熱老化影響。而且在使用自制的WM-1復合型的抗氧劑時,對聚乙烯材料進行多次的加工,會產生更好的抗熱氧化效果,所以,也說明了WM-1復合型抗氧化劑在聚乙烯材料的加工中,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1]劉美兵,楊凱軍.不同抗氧劑體系在低密度聚乙烯中的抗氧化效果[J].科技創業家,2013,11:148.
[2]盧偉.聚乙烯的老化與防老化研究進展[J].塑料助劑,2015,02:17-21.
[3]辛明亮,鄭炳發,馬玉杰,許凱,陳鳴才.抗氧劑的抗氧機理及發展方向[J].中國塑料,2011,08:86-90.
[4]歐陽平,邢曉晨,張賢明,陳凌.抗氧劑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應用化工,2015,02:344-348+354.
[5]杜新勝,陳秀娣,張霖,徐惠儉,潘廣勤,李亮.國內復合抗氧劑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塑料助劑,201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