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張偉云,吳 春,張亞楠,黃秀梅,王雅英
(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8)
高職藥學專業天然藥物化學實訓課程教學改革
王 青,張偉云,吳 春,張亞楠,黃秀梅,王雅英
(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8)
通過優化實訓內容、結合微課等網絡信息技術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及采用多種考核評價手段等措施,對高職藥學專業天然藥物化學實訓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職;藥學專業;天然藥物化學;實訓課程
天然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是以來源于自然界的各種植物、動物、礦物、微生物及海洋生物為對象,研究其中含有的各種化學成分的結構特點、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及結構測定等知識的應用型學科[1]。自然界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為藥物學家提供了研制新藥的各種模版。許多著名的化學藥物均來源于天然產物,其中一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藥物科學家關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這一獲獎與天然藥物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充分說明該課程在藥學專業課程中的重要性。
無論是本科還是高職高專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都將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對于本科和專科生來說,該課程的側重點應有很大區別。對于專科生主要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對于理論知識特別是難度較大的結構測定內容基本不做要求,更多的訓練放在實訓操作上,以適應未來具體工作崗位的要求。基于此,高職天然藥物化學實訓課程尤為重要。針對目前該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相關改革,以期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以往天然藥物化學實訓課程由于受實訓場所和實訓時間限制,基本都是安排驗證性實驗,教師將實訓目的、實訓材料、實訓原理、實訓步驟等設計好,學生按照實訓講義和PPT操作就可以了。而且學生往往是尚未系統掌握該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就匆忙進入實訓室進行相關技能操作,對于整個實訓過程沒有進行深入系統的思考,只是被動地按照實訓指導完成整個流程。這樣的教學實施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十分不利。為此,我們對該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理論和實訓兩部分重新進行了合理安排,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動手能力。
1.1基礎操作實訓
針對專科生入學時基礎較差、在校時間較短、畢業后從事具體崗位工作性質等一系列特點,我們對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改革,重點突出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方法的基礎內容及相關基本訓練,弱化了各章節具體成分結構式、各種化學反應的相關內容,特別是各類成分的結構鑒定部分。學生掌握了各種提取分離方法,也就掌握了未來職業生涯中相應崗位(中藥提取工種)的職業技能。實訓內容系統安排了藥材前處理(粉碎機的使用、不同目數藥篩的使用)、不同提取方法及其裝置的搭建(浸漬、滲漉、煎煮、回流、索氏提取、超聲、水蒸氣蒸餾)、溶液過濾(普通濾紙過濾、紗布或脫脂棉過濾、布氏漏斗抽濾)、溶液濃縮(常壓加熱、減壓回收、旋轉蒸發)、液—液萃取(包括如何除去乳化層)、薄層色譜、紙色譜、柱色譜等主要操作過程,基本涵蓋了該課程的基本操作。通過以上各項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訓習慣和實訓態度,強化了動手操作能力。
1.2典型操作實訓
在對學生進行了系統的基礎性操作訓練之后,選取兩類典型性成分且在原料藥材中含量較高的生物堿和黃酮分別進行系統的提取、分離、檢識,即分別從三顆針中提取分離鹽酸小檗堿、槐米中提取分離蘆丁。由于最初的提取過程不論何種方法基本都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和次數,特別是有些實驗過程需要靜置等候相當長的時間(如沉淀析出、結晶與重結晶等),如果不合理安排整個實訓過程,將會花費相當長的時間用于等待。為了節省時間,合理安排實訓流程,事先在基礎訓練過程中,分別將該原料藥材按照計劃進行提取,在適宜條件下保存,從而節省了大量時間,提高了實訓效率。通過典型性實訓操作,使學生掌握各種提取方法、分離手段、檢識技術等實踐操作技能,為之后開展難度較大的綜合性實訓奠定基礎[2]。
1.3綜合操作實訓
經過以上基礎性和典型性訓練之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接下來嘗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操作訓練,選擇同時含有幾種不同結構類型為主要成分的天然藥物(如甘草含有黃酮類和皂苷類、枳殼含有黃酮類和揮發油類),給學生布置任務,3~4人為一小組,每組任務不同,大家合理分工,發揮集體智慧,自己設計實訓過程,書寫實訓報告。這種多類型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手段必然會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通過綜合實訓的鍛煉,增強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以后畢業實習、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2.1制作微課程
以往傳統授課基本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至多是課前按照課本預習,但大多數學生做不到有效預習,特別是實訓課,學生往往是到了實訓室才匆忙翻看講義,邊做邊看講義和教師呈現的PPT內容。這種教學模式達不到有效訓練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主動思考能力的目的。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嘗試了多種不同的實訓課指導方式,并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將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基礎操作制成視頻資料,結合PPT演示及人工配音講解形成微課程(后期采用Camtasia Studio 6.0軟件進行編輯)。每個微課程只呈現一個典型操作過程,時間保持在10 min之內,最終將微課程內容放至網絡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
2.2實施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將傳統課堂傳授知識、課后完成作業過程徹底翻轉過來,學生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查閱資料、在線交流等方式學習,教師則利用課堂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組織小組活動、答疑并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等[3]。要求學生實訓課之前自主進行網上微課程的系統學習,并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入實訓室,在開始操作前讓學生集體再次觀看主要視頻內容,深化對操作過程和主要原理的理解及領會。同時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組學生實訓前對整個實訓過程進行充分討論,完全理解和掌握該實訓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步驟,并推選一人代表小組進行課前匯報,其他成員補充,教師答疑解惑。同樣,每次實訓結束后,各小組要認真總結,對整個實訓過程包括個人體驗進行匯報。學生通過匯報鍛煉了文字總結整理和語言表達能力,而教師則從單純的課堂講授中解放出來,針對學生在實訓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有效指導[4]。
改革之前的天然藥物化學實訓考核比較簡單,主要包括實訓操作和實訓報告兩項內容。由于學生和教師數量比例不均衡,導致指導教師沒有太多精力對每一名學生進行實訓操作技能考核,因此很多情況下實訓操作考核并沒有切實有效地進行,而是以學生上交的實訓報告為主,這就出現了考核弊端。因為實訓過程沒有太多的量化指標,大多數學生的報告內容基本雷同,難以評價學生真實水平。基于此,我們對傳統的評價方式進行了改進,主要分為平時考核(占70%)和期末考核(占30%)兩部分。平時考核分布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包括進入實訓室的著裝是否整潔,實訓過程中的紀律遵守與安全操作,實驗臺是否整潔,以及與實訓內容相關的預習、課前匯報、實際操作、結果匯報等不同部分,而且每部分都占有一定比例,促使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實訓習慣,具有團結協作意識。期末考核主要是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對各項操作技能制定相應的評定標準,學生隨機抽取其中的某項技能進行考核,指導教師對其整個操作過程進行提問并打分。這種考核的設定是為了更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5]。
通過以上具體環節的教學改革,特別是將微課程和翻轉課堂引入天然藥物化學實訓課程教學中,極大地提高了該實訓課程的教學效率,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養成積極動手操作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為今后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1]朱玲,王彩芳,湯寧,等.天然藥物化學實踐教學改革[J].藥學教育,2007,23(4):43-45.
[2]王滿元,鄒海艷,李莉婭,等.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藥學教育,2008,24(1):50-51.
[3]陳怡.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4]溫萌,魯興梅,張婭妮,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3):76-78.
[5]王洪云.高職中藥專業中藥化學實驗教學的研究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214-215.
G420
A
1671-1246(2016)13-0091-02
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項目“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