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邵愛玉
(淄博職業學院,山東淄博255314)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醫養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李玲,邵愛玉
(淄博職業學院,山東淄博255314)
在醫養結合成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方向的背景下,醫養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成為養老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醫養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心在于構建全面滲透醫養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教學體系,從課程設置、師資配備、頂崗實習等各環節全面滲透醫養結合的理念。該模式旨在培養面向醫養結合機構及社區與居家老人的、醫學與養老知識和技術相融合的“善服務、懂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醫養結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是重新審視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后為增加老年人健康與醫療服務內容而提出的,在醫養結合成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方向的背景下,醫養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成為養老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自1999年開設,發展至今已17年的歷程,目前仍然存在諸如招生困難、就業層次低、待遇低、人才流失嚴重等方面的問題[1],或許在社會養老服務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構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醫養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走出這一專業人才培養困境的關鍵所在。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醫養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在醫養結合的理念下,結合“工學結合、政校行企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素質教育全程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醫養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心在于構建全面滲透醫養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教學體系,從課程設置、師資配備、頂崗實習等各環節全面滲透醫養結合的理念,培養學生對老年人進行身心保健、護理、康復的技能及對老齡企事業部門進行管理的能力等,使學生具有醫養結合的老年服務與管理能力,滿足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2.1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在醫養結合的理念下,明確本專業定位:培養醫療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與管理人才。醫養結合指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的融合與促進,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強調了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2]。因此,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于為社會培養醫學與養老知識和技術相融合的“善服務、懂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2.2醫養結合的專業課程體系
本著醫學知識和技術與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養生保健知識及技術相融合的原則構建本專業課程體系。
2.2.1課程體系的解構與重構以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解構高職護理專業、健康管理專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等專業課程體系和養老護理員培訓課程體系,本著“以老年人為中心、以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培養為基礎、兼顧醫養結合機構管理能力培養”的原則重組本專業課程體系。形成由老年學基礎、老年人權益保障、老年心理維護與促進、老年服務溝通、管理學基礎、老年社會工作課程組成的專業素質培養模塊;由正常人體結構、正常人體功能、疾病學基礎、護理藥理、臨床醫學概論、基礎老年照護技術、老年營養與膳食、老年護理、老年康復護理、急救護理、社區護理學、養老機構管理與運營實務、實習前綜合實訓、醫院集中實習、養老院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課程組成的職業能力培養模塊;由老年中醫養生保健、老年產品營銷、老年人宜居環境建設、老年人照護用品設計、養老服務職業防護課程組成的能力拓展模塊,由以上3個模塊組成專業課程體系。
2.2.2課程的改造與建設兼顧醫療護理行業標準與養老服務行業標準,遵循課程考核與技能考證互通的原則,弱化高職護理專業課程的臨床治療性護理、強化老年日常基礎護理;刪減高職健康管理專業相關課程中關于醫藥行政管理的內容,借鑒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內容;弱化養老護理員培訓課程的特征、強化醫療規范性,進而對上述課程體系諸課程進行改造與建設。
2.2.3醫療機構集中實習與養老機構頂崗實習相結合(1)集中實習。通過醫療機構集中實習,強化學生對醫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為學生醫養結合服務綜合能力的培養奠定醫學基礎。實習的主要科室包括護理部、老年病房、急診科、重癥監護病房等,時間為19周[3]。(2)頂崗實習。通過養老機構的頂崗實習,強化學生的老年人照護技能,人際溝通和協作等為機構及社區、居家老人提供醫養服務的綜合能力。實習的主要科室包括自理老年人護理科、半自理老年人護理科、失能老年人護理科、老年人護理接待前臺等,時間為19周[4]。
(1)面向醫療機構的老年護理、老年康復中心,培養掌握老年人生活照護、醫療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技能的高級養老護理人員和老年照護管理人才;(2)面向老年護理院、老年公寓等社會辦的養老機構,培養掌握老年人綜合健康評估、老年人生活照護、醫療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技能的高級養老護理人員和老年照護管理人才;(3)面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培養掌握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社會工作技能、老年照護和康復技能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維護技能的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4)為各級養老服務業輸送能夠熟練使用現代辦公設備,具有老年休閑活動組織策劃能力及老齡產業的開發與管理能力,并能承擔培訓指導任務的管理人才;(5)面向老年產品生產機構、老年產品銷售機構、老年服務相關機構,培養能從事管理、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工作的人才。
[1]張燁,汪玉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6(3):42-45.
[2]馮丹,馮澤永,王霞,等.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5,36(4A):25-28.
[3]高琪,李穎,張飛.基于工程能力培養的“金工實習”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234-237.
[4]黃麗平,鄭歆,吉玉蘭,等.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高專頂崗實習教學標準的研究與思考[J].大學教育,2015(4):152-153.
G40-03
A
1671-1246(2016)22-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