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摘 要:健康的戶外游憩活動對兒童的成長有著重要積極的影響,城市綜合性公園則為兒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戶外游憩場所。本文將根據兒童游憩需求,通過實地考察,對城市綜合性公園的相關建設與優化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綜合性城市公園;建設;優化;兒童;游憩需求
一、研究背景
為滿足人們的心理、生理需求,城市的宜居發展,游憩空間的建設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的核心要素之一。盡管游憩活動種類、場所眾多,但受時間、空間、規模等限制,城市綜合性公園在滿足人們游憩及城市發展需求的地位上是無可替代的。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城市規模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導致人口密度越來越大,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尤其是市區內老居住小區周圍土地資源非常珍貴,于是如何合理利用好城市綜合性公園的游憩空間顯得有為重要。
經過筆者實地調研,目前成都市城市綜合性公園大多集中在市區,交通較為便捷,周邊社區以老居住小區為主,人口密度較大,并且這類小區受土地制約缺乏其他的游憩空間,或游憩類型、規模難以滿足人們日常游憩需求。此外因時間限制、游憩方式的不同,平時及節假日中,到這些公園的游人多以老人及兒童為主,老人作為成年人,其自主選擇性較強,因此其游憩需求相對兒童能較好得到滿足。但兒童在游憩選擇上自主性較差,并且現代社會中,兒童在精神及身體上超負荷的現象非常嚴重,盡管市面上也有不少功能較完善的兒童活動空間,但往往充滿商業氣息,因此類似公園這樣一些廉價的游憩空間對一些貧困家庭而言非常重要;另外由于環境的破壞,電子產品的普及,當代兒童離大自然越來越遠。
經過文獻查閱,國內尤其是省內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基于兒童游憩需求來分析成都市綜合性公園的建設與優化,基于實地調查的對象,本文研究的兒童主要指3-12歲的兒童。
二、兒童游憩需求分析
“游憩需求”通常等同于個體的偏好和欲望,無論個體是否擁有產生滿足感所必需的經濟、物質和其他資源(Driver and Brown,1978),據此,本文將兒童的游憩需求分以下幾類:
(一)身體的需求
由于物質生活的提高,電子智能產品的普及,學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導致兒童久坐時間增加,不少兒童缺乏鍛煉。據調查顯示,至2012年中國兒童的肥胖率已經超過25%,其身體發展情況以及鍛煉忍耐性、身體技能和素質均不容樂觀。而運動在改善上述問題中起著重要作用,加之兒童天性好動,因此能滿足該需求的游憩活動必不可少,如游戲,運動等。
(二)心理的需求
因社會、家庭、教育等問題導致的兒童心理疾病不容忽視,而健康的游憩活動是提供刺激和挑戰的方式之一,也常被用于放松身心,減輕壓力,增加內心的愉悅感、幸福感,有助于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使生活、學習更加平衡。
(三)求知的需求
由于所處的年齡階段及周圍環境,兒童的求知欲及學習能力較強,甚至對許多兒童而言,是其自我實現,獲取尊重、認可的重要途徑之一。過去玩耍常常被家長認為不務正業,然而經過研究證明積極的游憩活動對兒童的求知是非常有益的,如:體力游憩活動有助于個體在心理和認知方面的表現更加優秀,愛玩耍的兒童的創造和發明能力更強,一些游戲能使兒童掌握簡單的科學、數學和語言概念。還有一些游憩活動(如公園、登山、體育運動等)能讓兒童提高審美情趣, 學習文化知識,掌握一些特定的技能。
(四)社交的需求
無論從內在還是外在需要上講,社會交際都是人類重要活動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之后就開始有交往的需求,這對兒童的情商提升影響巨大。而提供同伴、相互支持、增加親密感的活動正是游憩活動的中心內容,同時,社交活動還有助于兒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規范社會意識以及合理自我定位。
三、現狀與對策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綜合性公園主要有人民公園、望江公園、百花潭公園、塔子山公園等,東南西北均有分布,地理位置較好,大部分都有較長的運營時間并經歷過多次改造,其規格、經營模式較為成熟,但基于兒童游憩需求,在建設上仍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間。
(一)合理設計
目前很多市區中的老社區缺乏兒童游憩的公共空間,而兒童作為公園的主要游客之一,城市綜合性公園在規劃設計時應多從兒童的角度進行考慮,但現狀顯然不盡人意,兒童在完成游憩時有諸多不便。
1.預留空地:兒童游憩活動需要一定的空間,而公園對多數社區而言,是唯一一個能提供交大場地的公共空間,因此在設計時應考慮一定空間供兒童嬉戲玩耍,如廣場、可進入的綠地。同時這些空間被成人利用的幾率也很高,如休息、鍛煉等。
2.便捷的步道:步道設計合理,便捷,除景觀、地理需要,應考慮兒童車(包括輪椅)的可達性,尤其是一些建筑物,如衛生間。
3.完善綠化:公園是城市兒童感受大自然最便捷的途徑之一,因此公園需做好綠化工作,滿足兒童親近自然的需求,同時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以及藝術創作能力。如能配上景物的解說,還將提供更多認知的機會。
4.高度合適:由于兒童身高較矮,因此一些景物在設計時應考慮到兒童的身高,比如衛生間應至少設置一個兒童洗手池,而絕大部分公園衛生間都是統一按照成人身高設計的,因此導致衛生間臺面留下很多兒童的鞋印,影響整潔。一些景物的在設置障礙時也應多考慮兒童的身高,方便兒童觀賞,保證兒童安全。
5.設置母嬰室或兒童休憩室:普通的衛生間無法滿足低幼兒童的一些需求,可考慮在公園內設置母嬰室,方便家長為兒童更換衣物,為兒童提供一個室內休憩空間。
(二)規范管理
為了讓兒童在公園的游憩活動更具保障,公園應規范管理,目前備受關注問題主要體現在衛生及安全上等問題上。
1.衛生管理:一是環境衛生,公園人流量較大,兒童抵抗能力較差,因此相關設施設備應定期做好消毒、清潔工作,但實際上很多游樂場里面的游樂設施包括桌椅衛生情況較差,并沒有定期清潔、消毒。二是食品衛生,公園里賣小吃、糖餅等餐飲企業不少,盡管很多都被對外承包,但作為公園經營內容一部分,應加強監管。
2.安全管理:一是設置公園巡邏隊或治安亭,保證公園的秩序及游人安全,二是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做好定期的檢查維護。如望江公園免費的竹藝游樂園雖深受兒童喜愛,但明顯后期維護不足,很多設施已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有鐵絲、鋼釘外露,有很大安全隱患。
(三)體現公益
在對城市游憩活動的研究中,有不少學者認為 “公益性”是城市游憩發展決策的出發點與立足點,獲取經濟收益應是在為大眾提供切實的服務、提升公眾福利和游憩機會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城市綜合性公園的建設也應當體現出“公益性”。然而目前公園中兒童公益性游憩設施太少,如人民公園僅在游樂場角落處有一座小型的兒童組合滑梯,取而代之的是收費在10-25元/人的兒童游樂設施,時長多為3分鐘,如需成人陪同,還額外收取成人的費用,這樣一個項目玩下來往往費用較高,將一些貧困家庭拒之門外,這違背了公園建設初衷,也剝奪了大眾的福利。建議政府增加對公園兒童游憩設施的投入,或依靠社會力量進行資金設備的籌集。其規模可按與游樂場總體占地面積的比例來設置公益性游憩設施空間大小。
(四)科技創新
目前科技發展迅猛,很多地方出現了電子智能設備,通過直觀的畫面、音效將更有助于低齡兒童的認知,同時提高趣味性。但在許多傳統的公園中卻難覓其蹤影,大部分還停留在立個牌子的階段,既難以更新,也缺乏趣味性,甚至有些高度并不適合兒童閱讀。有些公園雖有運用新技術但往往缺乏維護,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更新,或者內容單調。
此外,公園應當重視官網建設,很多公園都有自己的官網,但利用率卻不高,發布的消息對居民而言實用性不大,建議增設信息公告欄,如當人流量較大,在官網上做好預警處理,景區的臨時關閉也應提前或及時在官網上發布。
(五)協同合作
當代社會,一個企業如要長遠發展,協同合作必不可少,公園也不例外。城市綜合性公園作為城市較大的游憩空間在社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應對其充分運用,因此可依靠社區,依據兒童游憩需求及自身影響力同社會多方開展協同合作,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
1.與媒體的合作:許多公園往往會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很多活動還是比較吸引家長帶兒童前去,但這些活動宣傳力度都不大,因此應多借助媒體通過多種渠道宣傳自己。
2.與企業、機構的合作:目前社會上有眾多與兒童相關的企業與機構,城市綜合性公園應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與這些企業合作為兒童提供更多的游憩活動空間。如為兒童攝影機構提供外景空間,為兒童教育機構提供兒童戶外拓展、交流學習的空間,甚至和一些企業、機構合作舉辦各種兒童公益活動、親子活動等。這不僅能提高公園自身社會知名度,開拓自身功能,對兒童的身心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兒童游憩空間普遍不足,對此,城市綜合性公園應發揮其重要作用,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合理的建設與優化開發自身游憩功能,滿足兒童的游憩需求,構造良好的居住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玨.人居環境視野中的游憩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見者工業出版社.2009.
[2]【美】麥克林,【美】赫德,【美】羅杰斯.梁春媚 譯.北京:現代社會游憩與休閑. 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
[3]譚瑪麗,周方誠.適合兒童的公園與花園——兒童友好型公園的設計與研究[J]. 中國園林. 2008(09)
[4]陳傳榮.對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戲場地的幾點思考——以南京河西地區為例[J]. 四川建筑. 2009(05)
[5]瞿春燕.淺談居住區兒童活動場地設計[J]. 園林.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