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丹
(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
基于創新發展的人才培訓模式探索與實踐
寧丹
(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
本文在分析人民衛生出版社人才現狀、培養培訓問題基礎上,對建立終身學習制度、構建具有人民衛生出版社特色的人才培養和培訓新模式,提出完善頂層設計、創新發展、適應需求、豐富內容、多元形式的制度性、規范性、針對性、有效性、特色性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的對策建議。
人民衛生出版社;人力資源;人才培訓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建立有利于全體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靈活學習制度,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人民衛生出版社(以下簡稱“人衛社”)充分發揮醫學專業出版社的資源和品牌優勢,履行著傳遞信息、傳授知識、傳播文化、傳承文明,為廣大醫藥院校師生、醫藥工作者提供精品力作和精神食糧的重要使命。“人衛”品牌已成為優質的代名詞。要確保優質品牌的誕生、維護、創新,需要一支思想素質過硬、專業精益求精、管理科學高效、結構優化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建立學習型組織,服務終身學習,完善人才培訓制度,是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具體工作,也是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推進科學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衛社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培訓工作,著力增強培訓工作的統籌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益,為提升人才隊伍素質、積極推進人才興業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人衛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單位,是我國出版規模大、產品質量高、綜合實力強的醫藥衛生專業出版社,是集醫藥教材、學術專著、科普圖書、期刊雜志、外文圖書、數字出版等為一體的專業化、現代化、國際化出版單位。人才是人衛社立社之基,各類優秀的人才為創建“人衛”的品牌效應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從傳統出版來說,人衛社人力資源規模和類型分布基本適應醫學圖書出版工作需要。但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事業的戰略發展,“十二五”前的人才數量、素質、結構等還不能適應發展需求。對人衛社人才情況進行分析顯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不足25%,大專及以下學歷人員接近40%,學歷層次亟待拔高;正高職稱者不足5%,初級職稱及無職稱者接近64%,職稱結構亟待提升;生產、經營、投資等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數字新媒體融合人才不足;在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形勢下,人力資源急需進行結構性優化、素質性提升。在人才培訓方面,應進一步改善體系不夠健全、制度不夠完善、內容不夠針對、形式不夠多元、考核不夠嚴格等現狀。
人衛社針對育人環節創新工作思路,提出實施“人才強企”工程,該工程是人衛社“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第一重點工程。根據醫學圖書編輯類人員高學歷、高職稱的智慧型特征,圖書市場營銷類人員外向型溝通的職業特點,以及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趨勢下,醫學數字出版類人員年輕化、高學歷等特征,創新培養和培訓模式,加大培養和培訓力度,注重加大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比重,積極吸納戰略投資、資本運作的高端經營管理人才、高級策劃編輯人才、醫學數字出版人才和市場營銷人才。截至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人才隊伍學歷、專業、職稱、年齡結構更加合理,創新型、經營型、復合型、外向型人才比例顯著提高,人才結構逐步優化。截至2015年底,研究生比例占26.75%,本科生占43.13%,正高職稱者占5.54%,中級職稱者占26.75%,較“十二五”前均有了提升。
人衛社在“人才強企”工程實施過程中,創新人才培養和培訓機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力資源體系,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來管理核心人才和優秀員工,積累了寶貴的人力資源,在創新人才培養和培訓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實踐。
2.1 興業長遠發展,頂層設計人才培養培訓體系
人力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強、人衛強;人才優、事業優。全局和長遠的興業發展,必須頂層設計、統籌安排,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和培訓發展規劃。以創建學習型組織、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夯實事業發展基礎為首要目標,將各類人才培訓作為興業發展的重大工程,不斷完善人才集聚體制與機制。明細培訓目標,豐富培訓內容,完善培訓制度,改變“填鴨式”培訓方式,實施開放、互動、參與型培訓。充分發揮示范輻射效應,加強人才政治素養、德行品性、專業技能、綜合能力以及知識更新,為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形成全員培訓、終身學習的氛圍、習慣、制度。
2.2 完善制度建設,健全培養培訓管理體系
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與增值的重要途徑,對提升組織整體績效有著重要意義。人才培養培訓是硬性要求,要形成鋼性制度,將培訓與人才培養、績效評價、任用提拔等各項制度緊密銜接。不斷完善培訓制度,優化培訓管理,提高培訓效果,構建科學合理、規范統一、系統全面的,形式與內容相協調、綜合與個性相統籌、管理與專業相協同的培訓體系。同時,科學制訂培訓計劃、調研培訓需求等,為豐富培訓內容、規范培訓支出管理、適時評價培訓效果等提供政策支撐,確保各項培訓工作有序開展。
2.3 立足事業需求,按需有效開展培訓
圍繞組織戰略發展、各崗位要求、不同專業人員協作需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員,合理安排其參加崗位和職責所需要的培訓,不斷增強各類人員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熱情。培訓領導班子成員提升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能力,選拔優秀中青年干部參加任職培訓班、青年干部培訓班等,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業務能力。拓展工作思路,開闊工作視野,全面提升履職能力和綜合能力。加強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培訓,以“根植衛生計生,服務健康中國”為宗旨,培養和造就一支講政治、守紀律、懂專業、會經營、善管理、有文化的醫學教育出版管理和專業人才隊伍,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提高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為目的的崗位技能培訓,并進行效果評估,使培訓落到實處。
2.4 形式平臺多元,系統創新人才培訓模式
根據興業發展和人員職業生涯需求,開展豐富多元的人才培訓,創新人衛人才培訓模式。
(1)職業培訓專業化。人衛社擁有編輯、出版、營銷、管理4支人才隊伍,培訓需求各不相同。人衛社通過內容豐富、體現專業、涉及相關、形式多樣的“每月一講”,圍繞行業熱點、興業發展重點,聘請知名專家就醫學前沿、人文知識、健康科普、專業管理和職業發展等具有先進性、指導性、實用性的內容進行培訓。從工作實際出發,打造能提升人才隊伍職業素養的精品課程。
(2)“師帶徒”常態化。健全退休返聘制度,發揮老專家、老同志以及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傳、幫、帶”的作用,建立適應興業發展、與傳統帶教模式相協調的“師帶徒”人才培養機制。針對培訓期滿考核評價難的情況,在帶徒初期把好導師、學生準入關,帶徒中期因材施教、因崗施教,細化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帶徒結束時細化考核、獎懲措施,嚴把出口關進行全流程管理,不斷提升帶教水平。
(3)專題培訓階段化。選派各類人員參加出版業務管理、企業文化、領導藝術、高效團隊建設與管理等外部專題培訓。在部門內部以會代訓、以研討代訓,可由單一部門內部獨立完成,也可邀請相關部門聯合舉辦專題培訓。定期開展中層管理人員會議、編輯工作會議等專題匯報、總結和經驗交流活動,創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式,討論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4)出國培訓規范化。按照興業發展“走出去”的戰略要求,充分發揮美國分公司橋梁和紐帶作用,定期選拔英語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員赴國際機構、公司境外機構工作、培訓,培養適應國際市場需求、懂管理、會經營的國際化人才。
(5)微信培訓模式化。建立“人衛培訓”微信公眾號,定期向全體員工推送培訓微信。做到信息推送事先策劃,每5~10條為一個專題,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將“碎片式”學習作為傳統培訓的重要補充形式,幫助員工隨時隨地獲取前沿信息。
人才培訓工作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通過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機制,形成決策層高度重視、執行部門統一協調、全體員工全心投入、高效運作的人才培養
G420
A
1671-1246(2016)11-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