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文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的金融方式,主要依靠一系列互聯網工具,完成信息交流、金融支付和資金流轉等業務。當前恰逢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狀況來探討互聯網金融風險及監管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中小企業 融資
一、現今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利用互聯網進行理財產品的銷售。近幾年互聯網上較火的一種理財產品是余額寶,它通過收集用戶的資金將其用于其它地方投資來獲取經濟效益,再將效益的一小部分作為利息給予用戶,實現雙贏。調查顯示,某基金利用余額寶網上融資平臺獲取了超過200億的收益,直到去年年底,余額寶使用者已經接近2億。其次,資金交易逐漸實現信息化。近來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手機支付,這種支付方式不僅方便快捷,更減少了交易所需手續費,保證了到賬的及時性。目前,傳統國有和商業銀行也利用這個優勢開發了手機銀行等金融業務。此外,企業融資大多轉向網絡平臺。目前眾籌模式和P2P模式是互聯網金融融資的兩大主要模式。前者主要是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布信息向網絡用戶籌集大量資金用于企業發展,為企業項目完成融資;后者主要是投資公司和融資企業利用P2P平臺,將自己需要投融資的相關信息發布到網絡平臺,用戶對投資融資感興趣就可以與對方取得聯系,進行詳細的商談。但是互聯聯網金融在運行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用戶群體,因此極容易觸碰相關的法律法規,甚至更會引起金融風險。
(一)借貸平臺經營安全性不高
與傳統的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相比而言,互聯網金融在征信體系上面缺失。目前,我國暫時缺乏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實際法律條例,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哪些行為合法,哪些行為非法,并沒有一個明確界定,因此有很多人借用法律空子利用P2P平臺圈錢,因此增加了互聯網金融的流動性風險,使得大部分投資人不再信任互聯網融資平臺,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此外,由于缺乏法律的有效監管,準入門檻降低,近年來P2P平臺數量呈直線增長,很快某些平臺就會由于無法適應激烈的競爭而宣告破產。2014年發布的《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 》[2]中就提到,2011年往后的三年間,有超過100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經營危機導致倒閉破產,這種情況占到了所有融資總額的15%以上。從這些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業缺乏管制。
(二)信用評價可信度有限
目前大多數歐美國家開放的互聯網融資平臺均利用國家統一規定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如美國使用國家發布的FICO個人信用評分系統,利用這個系統可以查詢個人所有信用數據資料,同時這個系統還可以與其他賬號綁定,通過這個賬號了解個人信用情況,使信息可信度大大提高。然而,我國當前缺乏這樣全面的個人信用體系,國內雖然也有類似的信用評價系統,但是并不完善,我國目前的信用管理系統只能供一些商業銀行和有執照的金融機構使用,普通個人用戶難以接觸,使得互聯網融資平臺上信息的可信度和準確度無法得到保證。
二、對互聯網金融的規避
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規避,就要投資者、政府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對投資者來說,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在使用網絡時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政府來講,需要政府相關中介部門對傳統的金融模式進行完善,政府在互聯網金融中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要通過對金融服務以及金融創新不斷引導來滿足用戶不同的金融需求。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自身來說,在實際的發展運行過程中要加強整個行業的自律性,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從而對市場投資主體造成經濟損失或法律侵權。同時互聯網行業還要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與建議反饋,從而使整個行業的競爭水平不斷提高。
三、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監管的措施建議
(一)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
要把互聯網金融納入到現有的法律框架中來,通過對相關金融法律進行不斷強化,來加強信息監管。傳統的金融機構由于業務面較小,形式比較單一,管理簡單,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條款來進行約束和管理,保證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正常運行。但是目前借助互聯網進行融資的方式拓展了融資的經營方式,更拓寬了業務范圍,加上沒有一部完善的法律對其進行監管,導致它在發展運營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該問題的重視,加快建設相關的法律體系,對互聯網融資平臺進行資本管理,對業務形式、經營范圍明確規定,促進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的規范化,降低運營過程中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也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安全性。
(二)建立統一的征信平臺
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用風險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忽視的風險,對此有關部門可以把人民銀行的征信體系作為基礎,把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運行中的信用信息納入到居民以及企業的信息數據庫中,建立一個集信息系統、信用披露系統和信用登記注冊系統為一體的信息化誠信系統,從而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消費者或有關經營主體遭受經濟損失。
(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交叉管理
互聯網金融跨市場、跨行業的特征比較明顯,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交叉管理可以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銀行借貸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而現在,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上開放融資平臺,所有有需要的企業都能在里面發布或者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簡化了向銀行融資的繁瑣程序,使融資效率得到提高。另外,相關軟件通過對平臺上用戶提交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保證了數據資料的準確性,也減少了因為信息不對稱對融資造成的影響。根據有關監測數據顯示,到2014年年底,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融資的平臺已經有700多家,一年中增長了近5倍,并且近一兩年一直呈上升狀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保證信息的透明度;同時在思維上進行了創新,最大程度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為我國金融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薛海燕,隋靜.互聯網金融時代中小企業P2P融資模式探討[J].商業會計,2015,(13):29-31
[2]張峰.互聯網金融——信用融資服務系統的建設[J].中外企業家,2015,(18):24-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