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要:2015年10月5日,美國、日本等12國的貿易部長宣布,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談判取得實質性突破,成功達成基本協定。一旦TPP協定在各國獲得通過,這個占世界經濟總量四成且號稱“歷史上標準最高”的貿易集團將應運而生,對世界和我國經貿發展都將產生影響。本文簡要介紹了TPP協議的歷史和現狀,分析了其可能對我國貿易活動產生的不利影響,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TTP作用 影響
一、TPP談判歷史和現階段成果
(一)TPP談判的歷史
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P4),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四國發起,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美國于2008年2月加入該組織。此后P4更名為TPP,并不斷發展壯大,先后吸引澳大利亞、秘魯、馬來西亞等7國加入,截至目前TPP成員國共計12個。TPP旨在形成一個高于現有自貿區協議和WTO的新標準,除了商品貿易零關稅外,該協定還將涵蓋服務貿易、投資準入、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以及綠色增長和勞工保護等。
(二)TPP協定的現階段成果
1、多領域實行全面市場準入
TPP實行全面市場準入,幾乎在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所有領域消除或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投資領域也實行負面清單制度。貨物貿易尋求工業品和農業品的全面市場準入。根據協議,除汽車等部分商品關稅削減還需時間外,多數工業品的零關稅政策會即刻實施。農產品除減免稅收外,TPP締約國還同意取消農業出口補貼。為促進成員間的貨物貿易,TPP締約方同意使用“原產地原則”和不使用“生產要求”。“原產地原則”即某一產品必須是“原產”才能適用TPP關稅優惠。“生產要求”是指一些國家要求企業滿足類似于本地生產的要求才能享受關稅優惠,不使用生產要求將大幅降低準入門檻。
2、勞工標準和環境保護上突破
TPP將貿易問題與勞工、環境等新問題掛鉤,若不履行相關承諾將面臨貿易制裁,此舉開辟了貿易領域的新規則。在勞工條款中,TPP要求締約國必須接受國際勞工組織(ILO)關于組織工會和集體談判的規定,消滅強迫勞動,消除雇傭歧視。成員國要制定法律規定最低工資、最長工作時間、職業安全和健康條件等,這些承諾也適用于出口加工區。在環境條款中,堅持已簽署的多邊環境協議(MEAs)中的承諾,保護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履行《瀕危物種貿易公約》,TPP協議有助于減少販運瀕危物種、緩解過度捕撈的問題。
二、TPP協定對我國貿易的影響
從2014年數據看,我國對12個TPP締約國的出口額占我國出口總額的41.6%,這是因為TPP締約國中包含了中國第一大(美國)和第四大(日本)出口市場。因此,TPP對我國有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出口方面
TPP協議可能通過重塑全球供應鏈影響我國出口。“原產地原則”是TPP的重要成果,對原產的認定將促進12國的產業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全球供應鏈,對中國出口造成擠出效應。比如,在紡織行業中,越南是成衣出口大國,而越南制衣業有一半左右的原料從中國進口,未來這一進口需求可能轉向美國和墨西哥。再比如,日本是亞洲的重要汽車出口國,其零配件大量進自泰國和中國,未來可能會部分轉向墨西哥和加拿大。
(二)產業轉移方面
TPP協議可能引發產業轉移,對我國形成不利影響。一種是非TPP成員國向TPP成員國的轉移。以紡織業為例,越南將憑借低勞工成本和TPP零關稅形成巨大優勢,吸引大量投資,繼而形成產業聚集并強化優勢,這將對我國類似產業構成沖擊,并影響就業。另一種是TPP成員國內部的轉移。因美國是最大的消費市場,為減少運輸成本,各國或將把產業與北美深度融合,墨西哥或將成為重要受益國,將與中國構成競爭。
(三)談判地位方面
TPP協議為國際貿易訂立新規則,增大我國談判難度。TPP協定在服務貿易全面準入、限制國企不公平競爭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而這在未來很可能成為各個貿易協定的新標準。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服務業是經濟主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競爭力,開放服務貿易能強化自身優勢,收獲貿易紅利;而且發達國家企業制度成熟,私營跨國公司力量極其強大。對我國而言,全面開放服務業仍有困難,考慮國家安全和既得利益集團,我國金融業和電信業的開放困難重重。
三、我國積極應對TPP協定的對策
(一)加入區域自貿區
亞太地區有3個主要的區域自貿協定,分別是TPP,RCEP和FTAAP。TPP雖達成基本協議,但正式生效仍需時日。我國應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加快推進RCEP達成,突破TPP壁壘,以拓展自由貿易空間。RCEP談判始于2012年,成員包括東盟、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共計16國。中國是RCEP的主要推動力量。與TPP相比,RCEP側重于貨物貿易自由化,且標準更具彈性,即容許經濟落后的成員國設置關稅例外措施及較長的過渡期。
(二)加強中美合作
TPP雖有政治上的考慮,但更多是推動服務貿易和搶占規則制定權,以增加美國的競爭優勢,并非要全面封鎖中國。奧巴馬講話稱“TPP旨在制定高標準,中國最終會適應TPP規則”,這透漏出美國的真實意圖:迫使中國加速開放服務業、開放投資、停止國企補貼和保護知識產權,這與國內改革的目的高度一致,唯一的區別就在時間急緩。從長遠看,中美自貿區仍有可能。
參考文獻:
[1]李向陽.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中國崛起過程中的重大挑戰[J].國際經濟評論,2012
[2]宋錫祥,閔亮.美歐TTIP談判最新進展及中國的應對策略[J].國際商務研究,2015
[3]郭靜.論TPP、TTIP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J].中國商論,2015
[4]姚怡昕.美歐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談判的影響分析[J].財政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