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要: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盛行打破了信息傳播在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本文主要研究關于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是否已經出現“泡沫”端倪;二是電信運營商是否真的面臨“囚徒困境”。通過研究得出,移動互聯網產業已出現“泡沫”端倪,我國電信運營商并未真正面臨“囚徒困境”,只要迎難而上,移動互聯網產業依然能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電信運營商仍能在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中占據有利地位。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泡沫 電信運營商 囚徒困境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人們生活得到了巨大便利。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8.75億人,手機網民占網民總數超過80%,手機等移動終端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入口??梢?,移動互聯網已深深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研究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問題勢在必行。
二、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于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人們頗為關心的兩大問題:一是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是否出現“泡沫”端倪;二是我國電信運營商是否真的面臨“囚徒困境”。
(一)移動互聯網產業是否已經出現“泡沫”端倪?
所謂“泡沫”,在經濟層面上指的是局部投機需求使得市場價格偏離資產內部價值的部分,而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泡沫”集中表現為行業投資過熱。中國“地廣人密”的特點為移動互聯網產業提供了優越的發展平臺。不僅如此,移動互聯網也成為風險投資的追逐對象,致使大量資金涌入移動互聯網行業,許多企業由于利益的追逐也紛紛投身于移動互聯網市場。因此,移動互聯網產業是否已經出現“泡沫”端倪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
移動互聯網產業已經出現“泡沫”端倪,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APP應用的過度競爭。具體表現為:隨著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在市場上的推廣,大量資金投入其中,使得APP應用開始井噴式的涌入,大批開發者和創作團隊進駐到APP應用的研發當中;第二,互聯網并購案頻發:如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美元入股新浪微博,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以3.7億美元收購PPS影音[1];2014年阿里巴巴并購UC、以12.2億美元入股優酷土豆,騰訊以7.36億美元入股58同城、4億美元入股大眾點評等;第三,移動終端激烈的同質化競爭。自2001年愛立信推出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機以來,諾基亞、摩托羅拉也相繼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機。直到今天蘋果、小米等推出平板電腦,已有大量資金注入移動終端的研發和推廣上,雖然設備的性能越來越齊全,但擺在眼前的卻是移動終端同質化競爭的日益加劇。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確實已經出現“泡沫”端倪,資本市場對移動互聯網產業一致看好,一些巨頭公司不惜花大價錢賠本收購等現象便更好地證實了該“泡沫”的存在。所以必須謹慎應對移動互聯網產業中的“泡沫”,抓住良機,迎接挑戰,從而促進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健康發展。
(二)電信運營商是否真的面臨“囚徒困境”?
所謂“囚徒困境”,指的是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該現象反映的是個人的最佳選擇而非集體的最佳選擇。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參與主體變得復雜化與多元化,我國電信運營商作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核心主體的地位逐漸被削弱。加之OTT應用服務的推廣,電信運營商的傳統通信業務如語音通話和短信等業務不斷被移動互聯網應用(如:QQ、微信、微博等)所替代,短信發送量的大幅下降導致電信運營商的損失遠大于上網流量給電信運營商帶來的利潤,電信運營商的“管道化”趨勢進一步加劇,從而被動的成為OTT應用服務發展的助推器。
但張敏等在文中寫到OTT應用服務的發展推動了電信運營商投資模式低成本化,營銷模式互聯網化,一定程度上對電信運營商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針對于我國電信運營商的發展現狀,學者劉克飛提出我國電信運營商應正確分析現有的顯性競爭者以及潛在的隱性競爭者,找到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各參與者之間競爭與合作的平衡點,以便更好地應對來自行業內外的競爭。由于“囚徒困境”本身反映的是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即使雙方在有合作可能的情況下都不能達成共識。而電信運營商完全可以利用自身龐大的客戶資源優勢,不斷創新商業模式、降低運營成本,與OTT進行有效地產業融合,逐步推動傳統電信業務移動互聯網化,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現階段電信運營商雖然受到了來自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沖擊,但卻并沒有真正走入“囚徒困境”,電信運營商與OTT之間并不是完全不能進行合作,兩者可以進行有效融合,實現共贏。
三、研究結論
總之,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泡沫”在所難免,但只要理性投資、加強資本監管、構建多樣化商業模式、有步驟有規劃發展,移動互聯網產業仍能大幅促進經濟增長。誠然,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參與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電信運營商的核心地位,但電信運營商可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捆綁現有業務、實施創新變革、降低運營成本、加強人才建設、拓展實體渠道,實現與OTT應用服務之間有效融合,不斷謀求新發展,推動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向更高層次邁進。
參考文獻:
[1]郭宇靖,任峰.移動互聯網又見大泡沫[N].國際商報,2013-7-22(A07)
[2]姚逴炯.大數據在電信運營商市場分析及精確營銷的應用研究[J].商業經濟,2014(08):66
[3]胡東.移動互聯網時代電信運營商創新策略研究[J].信息通信技術,2014(04):32
[4]張敏,宋杰,劉曉峰.電信運營商面對OTT的戰略選擇[J].電信科學,2014(02):143
[5]劉克飛.超競爭環境下電信運營商競合策略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36(02):108
[6]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