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要:完善的成本管理體系是企業獲得市場主動權和競爭優勢的基礎。責任成本目標就是要在保證工期和質量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采取相應管理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計劃范圍內并進一步尋求最大程度的成本節約,提高經濟效益。本文針對項目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狀況進行全面分析,以幫助建筑施工企業找到一套切實有效的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責任成本管理 施工項目成本管理 應用
一、責任成本管理基本理論
(一)責任成本管理的定義
成本作為項目管理的一個關鍵性目標,包括項目責任成本目標和計劃成本目標。責任成本是各成本中心發生的各項可控成本之和。分為預算責任成本和實際責任成本。簡言之,就是工程項目所發生的直接費和間接費的總和。責任成本管理是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以工程項目部、班組和職能部門為責任中心,以項目成本中的可控成本為對象,通過預算管理、定額管理、會計核算等方法,以確定目標成本及利潤,對成本、費用的發生進行控制和考核。
(二)責任成本管理的特點及作用
與傳統成本管理模式相比,責任成本管理的特點表現為:傳統的成本管理是靜態的管理,工程完成后算賬,即使虧損也無法彌補;責任成本管理是市場經濟下的,貫穿施工全過程的動態的成本管理,可及時協調成本計劃,保證項目責任成本目標的實現;傳統的成本管理是單一的算賬,具有單一性;責任成本管理是包括工、料、機、質量、安全、進度等在內的全面管理,具有綜合性;傳統的成本管理是業務部門算賬,算、干分離,職責不清;責任成本管理是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參加工程項目的全體人員參加算賬,參加管理,真正的生產第一線的管理和控制。責任成本管理不斷優化施工技術方案合理配置生產要素,對工、料、機的消耗進行分析,從而制定相應的節約成本的措施。根據成本信息和施工項目的具體情況,對未來成本水平及發展趨勢做出科學估計。將計劃成本目標分解落實,為各項成本的執行提供明確的目標、控制手段和管理措施。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嚴密的生產組織,能確保項目成本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二、施工企業責任成本管理的具體應用
(一)責任成本預測
責任成本預測就是根據成本信息和施工項目的具體情況,對未來成本水平及發展趨勢做出科學估計。選擇成本低、效益好的方案,在項目形成過程中,加強成本控制,提高預見性。責任成本預測通常是對施工項目工期內影響成本變化的每個因素進行分析,比照已完成或將完成的項目成本,預測這些因素對工程成本中有關項目的影響程度,預測出工程單位成本或總成本。在實踐中的具體做法為根據工程概況和招標文件,聯系建筑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情況,進行成本預測,提出投標決策意見。
(二)責任成本計劃
項目計劃成本應在項目實施方案確定后進行編制,成本計劃的編制是施工成本預測的重要手段。項目成本在項目開工前編制完成,以便將計劃成本目標分解落實,為各項成本的執行提供明確的目標、控制手段和管理措施。采用對比法、因素分析法對計劃指標分析預測按成本性質劃分單位工程成本匯總表,對工程的范圍、投標競爭過程及合同條件、承包人對項目經理提出的責任成本目標、施工成本計劃編制的指導思想和依據等具體說明。在施工過程中具體應用為項目部成立計劃合同部,對合同、計價、資金支付進行管理,與作業隊伍簽訂勞務合同,明確雙方責任。
(三)責任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按照比較、分析、預測、糾偏的步驟實現成本的動態控制和主動控制。責任成本控制包括施工成本的過程控制、施工進度控制、施工進度控制、施工質量控制、施工合同管理等。施工成本控制可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項目部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各成本中心按照各自的成本責任范圍、責任預算和有關標準,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按動態控制原理 對實際施工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四)責任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一般以單位工程為成本核算對象,也可按承包工程項目的規模、工期、結構類型、施工組織和施工現場等情況,結合成本管理要求,靈活劃分成本核算對象。施工成本核算制是明確項目成本核算的原則、范圍、程序、方法、內容責任及要求的制度。 項目部在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實行施工成本核算制,也就是利用原有會計核算的資料,重新按責任部門或責任者歸集成本費用,每月結算一次,并與責任成本進行對比。
(五)責任成本分析
責任成本分析在成本核算基礎上,對成本的形成過程和影響成本上升降的因素進行分析,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核的途徑。責任成本分析貫穿于成本管理的全過程,項目部在成本形成過程中,主要利用成本核算資料與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分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的影響。做好月度成本原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正確計算月度成本,分析月度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對于一般的成本差異要在充分注意不利差異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以防對后續作業成本產生不利影響。通過成本分析,以便有效進行成本控制。
(六)責任成本考核
項目部應定期分階段的開展項目責任成本管理考核。考核應在保證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進行,上一層責任中心對下一層責任中心的業績進行考核,按責任成本制度規定實施獎懲。工程項目各施工單位職工的工資獎金應與責任成本的節超緊密掛鉤。
三、施工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施工企業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善
我國在施工企業中引入項目經理的概念已多年,取得了顯著地成績。但是,本公司項目部在推行項目經理負責制的過程中存在不少誤區。如不恰當過分擴大項目經理的管理權限和責任,企業與項目經理之間出現利益矛盾,導致責、權、利不到位而影響成本控制工作。項目部考核機制不健全,考核指標不全面,以實際成本進行考核時,導致成本控制失去作用。權責利考核不完善,導致相應的獎勵和處罰不合理,不利于調動員工積極性。
(二)施工過程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
首先在定額管理方面,項目部雖已制定相關定額制度,但實際執行中沒有發揮其應有作用。如沒按定額領發料,計算人工定額偏差,導致成本上升。
其次項目部在材料的采購、用料保管環節都存在問題,缺乏責任成本控制,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如采購無計劃采購人員與用料部門協商不好,致使采購的材料不符合要求,造成材料積壓,資金閑置。部分采購人員私拿回扣,致使材料價格偏高。材料使用管理混亂,材料領用無限制,大部分材料實際用量都超過定額。開始施工時因保管不善,電纜、管材等發生被盜人為損耗導致成本上升等等。
(三)施工企業成本管理重核算輕分析
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成本分析只是局限于事后的定期分析,沒有開展責任成本的日常分析和預測分析;只局限于對企業成本的分析,沒有進行責任成本分析;只局限于對成本數據本身的分析,沒有開展針對成本產生過程的分析,從而使成本分析限于表面化。
四、為滿足實施責任成本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對策
(一)完善責任成本管理在施工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編制責任成本預算,按各責任中心所承擔的不同工作任務和成本責任范圍,分別編制各責任中心的責任預算。針對責、權、利不到位的原因,調整有關各方的關系,落實權、利相結合的原則,使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根據項目建設時間的長短和參加建設人數的多少,編制間接費用預算,并對上述預算進行明細分解。以項目經理部有關部門或業務人員責任成本的形式落實下去,對成本指標完成情況總結和評價。成本考核制度應包括考核的目的、時間、范圍、對象、方式、依據、指標、組織領導、評價與獎懲等內容。以施工成本降低額和降低率作為考核主要指標分別考核組織管理層和項目經理部。只有以責任成本為成本中心考核和評價的依據,才能保證成本中心承擔的責任和享有的權利是相適應的,才不會出現權責利相分離的情況。
(二)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項目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施工成本計劃,是實現降低施工成本任務的指導性文件。人工費的控制,將作業用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額工日的一定比例確定用工的數量與單價,通過勞動合同進行控制。材料費的控制實行“量價分離”的原則,控制材料用量和價格。料要及時按規定處理或者退庫,防止丟失。材料價格控制:材料價格由買價、運雜費、運輸中的合理損耗等所組成,因此采購部門控制材料價格,主要通過掌握市場信息,應用招標詢價等方式控制材料、設備采購價格。完善內部審計對控制活動的作用,嚴格審查企業控制活動。將員工實施內部控制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體系,作為績效考核指標;控制措施做到對于金額較大或情況特殊的銷售業務和事項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者聯簽制度;對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存貨、變現能力強的資產限制無關人員的直接接觸;重要的和技術性較強的采購業務,組織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
(三)完善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成本分析
項目部采取現代成本管理手段,將責任成本分析貫穿于成本管理的全過程,對施工項目工期內影響成本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比照已完成或將完成的項目成本,預測這些因素對工程成本中有關項目的影響程度,預測出工程單位成本或總成本。開展企業總成本分析,推行責任單位成本分析。利用成本核算資料與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分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的影響。把分析對象擴大到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全價值鏈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分析方法,把分析重點由事后分析為主發展為事前分析為主;由考核成本計劃執行情況,轉移到開展成本效益分析,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
五、結束語
成本指標是反映企業管理水平好壞的基本指標,施工企業項目責任成本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全員的動態管理工作。只有通過自身戰略調整,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做到安全質量規范化、進度控制剛性化、文明施工常態化、成本管理精細化,通過嚴格的成本過程管控,才能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建筑工程項目管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2]張清國.關于企業內部審計的現實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
[3]趙國忠,仲巖.管理會計實務[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凌宏.淺談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