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英
摘要:資產重組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調動了各方參與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進步。對重組后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怎樣切實采取措施,實現重組目的,避免重組后企業大而不強,整而不合,重新陷入經營困境,是管理層重點考慮的問題。本文運用所學,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具體加強企業資產重組后財務管理的思路,為資產重組企業增加效益和活力出謀劃策。
關鍵詞:資產重組 財務管理
資產重組,是指企業之間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實現資產主體的重新選擇和組合,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效益。資產重組的目的,在于參與重組各方相互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實現市場和產能的重新布局,保障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能夠轉化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它是實現低成本擴張的一種手段。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發展,為資產重組提供了操作平臺。通過并購重組,資產置換、債務置換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方式,有些企業實現了資源整合,獲得了良性資產注入,新增流動資金,緩解資金壓力,優化了存量資產,擺脫了經營困境,起死回生;有些企業通過這種方式,節約了大量現金流出,實現了低成本擴張:有些企業引進了先進技術,獲得了寶貴的管理經驗,實現項目早日投產,創造利潤,迅速拓展了市場;有些企業恢復生產和經營,迅速提高了收益水平,改善了財務狀況。資產重組調動了各方參與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進步。
但是,資產重組并不是靈丹妙藥,一組就靈。企業資產重組,如果認為就是簡單的幾個生產經營有關系的企業合并在一起,這樣就能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規模經營,增強競爭力的目的,那么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而應重視相關重組企業的互補性和增益性。在資產重組完成后,應注重重塑公司企業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重新制訂明確企業發展戰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真正實現從內涵上的壯大,達到1+1>2的重組效果。重組不利造成負面效應,這樣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例如我國中外運集團與長航集團重組成為中外運長航,可以將內河運輸與外海運輸相連,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上下游一體的運輸體系,打造中國航運業的航空母艦。由于雙方完成重組后,沒有及時統一戰略目標,協調業務范圍,塑造全新的整體盈利模式和經營理念,強化集團整體內部控制體系,造成未能將集團競爭優勢不斷放大,缺乏協同經營理念削弱了總部管控職能,喪失了央企強強聯合所應形成的規模優勢,導致旗下子公司長航鳳凰和長航油運總資產報酬率大幅下滑,資產負債率大幅攀升,長航油運由于連續四年虧損,于2014年6月5日正式從上交所摘牌退市,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留下了慘痛教訓。
對重組后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怎樣切實采取措施,達到重組效果,實現重組目的,避免重組后企業大而不強,整而不合,重新陷入經營困境,是管理層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般來說,經過資產重組后,由于企業的規模擴大,管理層次也相應增加,信息的傳遞環節增多,需要最高管理層及時理順協調各環節各層次之間的關系,防止在信息溝通和反饋過程中受到阻礙,造成企業領導層信息不暢,無所適從,不能加強統一管理,協同經營,根據紛紜復雜、瞬息萬變的市場需要及時作出決策,甚至引起經濟糾紛,造成資產流失,陷入管理混亂失控的被動局面。這與資產重組的初衷是背道而弛的。
因此,筆者認為,資產重組后,企業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對資產進行管理:
一、重新制訂統一的總體經營戰略意圖,力求目標明確、具體
針對參與重組的企業之間不同的經營戰略、經營優勢,認真分析、深入了解,及時調整,整合企業的財務經營整體戰略。運用信息技術將總部的管理思想、戰略目標、企業文化準確傳達到公司每個員工,形成凝聚力,保證公司整體戰略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戰略執行能力。上海第一百貨公司與華聯商廈合并后,提高了產業集中度,避免了業務重合、資源交叉現象,通過統一商品的采購與管理,統一配送,統一店內運營,統一市場營銷與后臺支付系統,形成系統、科學的管理流程,顯著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各項費用,提高了整體盈利能力。這說明統一戰略是首先考慮的問題。
二、資產重組后,應當明確主業優勢,確立主導產品,進一步加強主業在同行業的競爭力,擴大主導、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兼并重組后,投資項目增多,涉及領域增加,因此必須對產品結構、業務結構、市場結構、部門設置進行整合,保障主導產品的發展資金、研發投入資金,人員技術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資金使用上必須堅持集中使用、重點使用的原則,有保有舍,切忌平衡發展,資金分散使用。資產重組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核心產品競爭力,在資產重組后資產管理中,管理層應強化這一認識。萬科集團總裁王石通過削減、轉讓旗下與房地產主業不相關的其他行業投資,全力做大做強房地產品牌,使萬科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領頭羊。
三、進行財務與會計工作的整合,促進重組后企業實現協同效應
(1)發揮優質資產的利用效率和創利功能,重組的目的就是資源的優化配置,盤活不良資產,讓資產煥發活力。因此,資產重組后仍要加強重視資產的使用效果,提高資產運行效率。完善資源配置,處置運行效率比較低的不良資產,對獲利能力低或喪失獲利能力的生產線、子公司采取關、停、并、轉的措施,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緩解重組后企業的資金壓力。避免陷入不良資產循環的怪圈,產生新的資源閑置、浪費。
(2)加大債權清理力度,加強投資管理,完善投資調研、立項、審批、跟蹤、收回、退出機制,杜絕盲目投資,減少資金占用,降低資金成本,嚴格費用支出,提高企業資產運行質量。
(3)優化資產結構和負債規模、比例,加強負債的可行性研究,控制負債規模在未來償還能力之內,降低財務費用支出過大引起的財務風險。
(4)對重組后的納稅政策統一籌劃,合理納稅,優化稅收支出,履行應納稅義務。
四、建立健全集團內部控制體系,整合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提高抗風險能力
企業集團必須建立授權審批體系,規范內部授權與指揮經營活動的各種方針、政策的范圍、權限。從決策、審批、執行、分析、監督,都有完善的程序、步驟,有章可循。對于重大的業務和事項,例如對外投資、擔保、戰略目標的制訂,應當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擅自變更集體決策。建立風險意識,對與企業經營有關的政治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及時進行風險評估,準確識別與實現控制目標相關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控制的風險,采取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風險承受等應對策略,降低風險,減少損失。
五、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預算管理是企業未來一定期間內經營、資本、財務等各方面收入、支出、現金流量的總體規劃,涵蓋了企業經營的全過程。這一舉措有利于最高管理層落實決策權,樹立權威,對企業進行決策、指揮、協調。全面預算管理,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層層分解至各分子公司、職能部門形成年度預算;以現金控制為核心,加強事前控制,超預算指標一律不予支付。加強事中控制,對資金收支進行動態監控,確保合理使用。加強事后監督,注重信息反饋,及時整改。以成本控制為目的,加強企業內部的成本核算,降低成本費用。全面預算管理,要求企業定期將預算執行及考評結果及時反饋給企業下屬各部門,使其及時了解本部門一定時期的成績與差距,分析原因,找出改進措施,不斷提升部門業績,從而實現增加企業整體效益的任務。
企業重組,如果重組企業是出于粉飾報表,操縱利潤的目的,在以誠信經營的今天,實不可取。重組后的企業最高管理層應該拿出勇氣,樹立起創新、進取的變革精神和踏踏實實做事的工作作風,認真做好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才能破解重組后企業大而不強,整而不合,重新陷入經營困境的難題。
參考文獻:
[1]王儲,王峰娟.從長油退市看央企重組:分歧與整合[J].財務與會計,2015.年第4期
[2]肖堅勇,韋英,羅俊力,蘇玉暉.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真編制、真使用、真考核”[J].財務與會計,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