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紅
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
淺析反不正當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蔡先紅
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
知識產權是一種合法權益,指的是特定主體所享有的對知識財產的專有權?!斗床徽敻偁幏ā?、《知識產權法》之中的權利有救濟權利、本院權利之分,但兩法在保護對象、功能目標方面卻有著一定的相通之處。本篇論文中,筆者就反不正當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供有關人士參考。
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問題
在法律形式方面來說,《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法》好像是相互沖突的兩種字符設計,《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在限制某種壟斷地位,而《知識產權法》則是對知識產權所有人的知識財產“壟斷權利”的維護。但從實際上來看,《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法》卻有著一致的立法目標,那就是通過保護合法權利,推動社會進步。下文中,筆者就反不正當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我國現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明確規定了經營者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經營者指的是從事營利性服務或商品經營的法人以及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1]。該規定之中,把經營者限定為侵權行為的主體,其不足之處長時間以來受到了學界一些學者的批評與否定。有學者認為,現在可以分別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第一種角度是主體行為、第二種角度是主體資格,對“經營者”這一概念進行界定。首先,對于主體資格來說,其所指的是經營活動主體所具備的法定資格,以此觀點為根據進行界定的話,那么無照經營者、接受商業賄賂的經辦人與法定代表人以及對商業秘密造成不同程度侵犯的企業職工就不能包括在其中;主體行為注重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體的行為,經營者就是行為人,這種解釋的可行性更高、合理性更大。雖然此類擴大解釋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我國現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這一法規的適用帶來幫助,但不可否認的是,以后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時,就需要在調整主體范圍上進行全面地、系統的修改。第一步就是要把侵權責任主體擴大,即從以往的經營者→“從事市場交易”的所有行為者,只要符合這一范圍的均屬于《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的對象;第二步是對權益主體、權利主體的修改,權益主體、權利主體應當泛指所有具備知識產權的主體,而不必過分強調其是否具備經營者的資格,對于侵權責任主體資格以及權利主體資格,則選擇不限定,以發揮《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作用。
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于不正當競爭行為這一方面上所采取的方式是列舉式規定,其封閉性缺陷非常明顯。這也意味著其不僅缺乏擴展適用空間的兜底條款,也缺乏概括式條款,需要注意的是其指的是有一般性適用特征的條款。在立法技術方面來看,各國相關立法較為常見的一種通行模式就是列舉式、概括式并舉。有學者認為,下述規定屬于一般性條款的范疇:不正當競爭行為指的是,經營者的一些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規定,且有可能對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侵犯,導致其受到損害,還有可能導致社會經濟秩序受到擾亂[2]。而筆者則認為,其并沒有一般性條款所具有的必備要素。筆者之所以這樣認為的原因在于按照該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只有其中明確指出的11種行為,因此可以認為其僅屬于一個定義性規范,并不能起到擴大解釋的作用?;谶@一點,在未來可以針對該法中的侵權行為規定,將典型性的、有代表性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種類列舉出來。
基于正義以及公平的共同立法目標,在調整功能上,《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表現出了協調與互動。從知識產權保護來說,《知識產權法》屬于“強保護”水平,但是其屬于“窄保護”范圍;《反不正當競爭法》屬于“弱保護”水平,但是其屬于“寬保護”范圍。由此可以看出,《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法》在功能上屬于互補的關系,但在法律形式上來看,兩者又是相互獨立的。
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規定,總的來說可以被概括為三種類型,如下:第一種類型是知識產權本身,單行立法上已經有所規定,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提供的是補充保護;第二種類型是像形象權、商譽權以及商業秘密權等的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其他權利,目前尚不存在單行法規定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提供專門保護;第三種類型是像裝潢、包裝、作品標題與名稱以及知名商品名稱等的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財產權益,現行單行法尚不存在有關規定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提供兜底保護。
綜上所述,《知識產權法》主要通過鼓勵知識創新、保護知識財產所有人的合法權利來實現保護合法權利,推動社會進步的最終目標,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則是通過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來實現保護合法權利,推動社會進步的最終目的。因此,應該處理好反不正當競爭與知識產權之間的關系。
[1]吳漢東.論反不正當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J].現代法學,2013,01:37-43.
[2]盧婉婷.論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J].新課程(上),2012,10:109.
蔡先紅(1964-),男,漢族,貴州貴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