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菲,杜靜
(1.哈爾濱美君藥業有限公司,哈爾濱150090;2.哈爾濱怡康藥業有限公司,哈爾濱150200)
我國中藥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孫菲菲1,杜靜2
(1.哈爾濱美君藥業有限公司,哈爾濱150090;2.哈爾濱怡康藥業有限公司,哈爾濱150200)
隨著我國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中藥產業作為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瑰寶。近些年來,我國中藥無論從產量還是分布上來看相對我國的醫藥產業來說都占有了較大部分的比例,而從另一層面來說,我國的中藥產業在很多地方仍然需要進一步的重視和發展,具體表現在對中藥產業中的大量技術體系不健全,嚴重阻礙了我國中藥產業的發展。本文則針對我國中藥產業發展現狀進行簡單分析,然后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對策進行重點探討,以供參考。
中藥產業;發展現狀;未來趨勢
從2006年起,我國中藥產業的發展逐漸迎來了發展曙光。在這種形勢下,無論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還是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都要求我國的中藥產業應重點將發展放在創新和理論研究上。在我國《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中可以發現,監理中醫藥標準規范體系對我國的新醫療制度改革是一個質變的過程,這也將對我國醫藥事業的整體發展帶來一個新的挑戰。
1.1 中藥科研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從美國的制藥科研數據上可以看出,美國在21世紀初期研發出一個新興藥品需要8.02億美元,在藥品的投入上占整個醫藥體系的15%以上。而目前相比之下,我國醫藥資金投入不足5%,相差甚遠。此外,在美國進行藥品研發的周期上,往往一個新型藥品的研發時間在10多年,而我國國內的醫藥科研組織或機構研究新型藥品往往在5~6年間就可以問世,這樣的時間內,很多人都認為時間過于漫長。單純從風險方面來看,美國在篩選化合物時往往是要篩選1萬個以上,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二,這說明在篩選化合物方面,美國科學家在做科學實驗時,1萬個化合物中只有1到2個可以被美國的食品和藥品監督局批準為藥物。
1.2 醫藥企業規模和產業規模較小,醫藥仿改制品種泛濫
我國中藥目前已經發展到了35大類和43種制劑類型,可以生產中成藥4 000多種,總產量在50萬t左右。2005年7月,我國的中藥企業已經發展到1 200多家,其中80%以上的中藥企業是經過GMP認證的。但是,在這些制藥企業中,很多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各自為戰,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較低,這對于制藥企業來說是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在很多小企業利用了新型的藥物進行開發和研究過程中,其收入也是比較低的,這就導致小規模的醫藥企業在生產藥品時具有較高的附加屬性,其新制劑的開發利用也明顯落后于整體市場的步伐。因此,作為小規模的醫藥企業,為了生存就必須選擇“捷徑”。對于目前我國的新型藥品在條件的批復上,如果是符合安全標準的,那么在此標準內就有可能獲得批準;如果沒有優勢和特點,那么審批的考核范圍就已經突破。在每年的新型準入藥品上市后,很多仿制或改制的藥品都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這些“新”的藥品還在不斷地持續增加。從去年國家藥監局中得到的信息可知,在藥監局申報的仿制藥品品種和改制藥品品種的種類高達3 000多個,而且中藥的申報數量已經超過西藥。在幾百家企業中都競相申報藥物和制劑,最終對醫藥市場是一個較大擾亂。
1.3 缺乏產權保護意識
目前,我國很多中藥企業無論從研發機構還是科研機構來說,對于醫藥用品都缺乏足夠的品牌意識。甚至竟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很多的科技工作者或醫藥科研人員在醫藥新品發明問世后,并沒有在我國注冊專利,反而讓很多外國醫藥商人搶先注冊了國際專利。如青蒿素、六神丸、牛黃救心丸等,使“洋中藥”等大肆入侵,這種品牌入侵,給我國的醫藥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為我國醫藥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
2.1 保持中醫藥文化特色
我國中醫藥文化應與社會進行緊密結合,形成具有我國中醫藥文化特色的特殊產業。實踐證明,西方的醫藥學發展的科學方法,相比之下在使用原來的理論研究天然藥和傳統藥都不是很成功,因為它們都是通過基因的各種組合來進行藥品科技研究的,而很多藥品在不同人的體質內是有差別的,但是這點對于中醫來說卻是具有個性化和動態的特點。在這方面表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中藥復方制劑。這種中藥調理的是人體的機體平衡和整體生理狀態,而并不是簡單的抄襲。我國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中醫藥產業優勢,將歷史文化和經驗轉變為我們的長處,并突出和保持這種特色。
2.2 制定嚴格的中醫藥產業標準和文化
中醫藥應具有嚴格的標準和生產規范,應包含中醫藥藥材的整體生產和質量控制過程。在進行市場銷售時,要嚴格根據中醫藥學術術語的標準和規則進行詮釋,利用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規范進行產業化管理,并要通過國家藥監局和中醫藥管理機構的審批。因此,應嚴格制定中醫藥產業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在嚴格的標準下表達出中醫藥科學的嚴格標準和內涵。因為只有這樣標準嚴格的條件下才能將產品開發得更加穩定和可靠。
2.3 積極改進中醫藥產業發展標準,滿足當代市場需求
我國中醫藥發展歷史至今已有兩千余年,在這兩千多年的中醫藥產業歷史文化中,我國的中醫藥醫療服務和醫療市場在整個醫療產業中所占的比例僅有1%。因此,提高和改善中醫藥的醫療服務和產業化水平是當今我國中醫藥產業市場需要改革的重要方向。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醫療技術已經不是只靠感官的時代了。作為一門高專技術學科,應在醫藥領域被人廣泛認識和掌握,應在基礎上保證使用規律,進而將科學技術轉化為成果,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當代中醫藥產業市場的發展標準,進而滿足市場需求。
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要想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應突出我國中醫藥發展的特色和特殊的保健康復作用,因為其推廣模式和價值在模式上已經被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但是,從中醫藥的角度上來看,國際醫藥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場尚沒有中醫藥的席位。因此,作為我國中醫藥產業方面的工作者,應不斷提高自己,進行產業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將我國的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
[1]陳宇,陳煥亮.論我國中藥資源現狀與可持續開發利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04):95.
[2]劉維軍,王繼斌.我國中藥產品2005-2012年出口結構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3,(04):129.
[3]張莉娜.論我國中藥出口障礙及其對策[J].中國商貿,2011,(20):84.
R95
B
1674-8646(2016)01-0021-02
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