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順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自由泳的發展歷史與提高自由泳速度的技巧
趙鐵順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優秀的自由泳技術不僅關乎運動員個人的成績,也關乎一個國家的榮耀。特別是近幾年,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建設體育強國目標的提出,人們對自由泳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了解自由泳的發展歷史,可以更好地探討提高自由泳技術的方法。關鍵詞:自由泳;技巧;發展史
自由泳,又名“捷泳”、“爬泳”,是一種非常自由的不受限制的游泳運動,也是當前速度最快的游泳運動。嚴格來說,自由泳不是一種游泳姿勢,因為這種游泳方式對姿勢、動作沒有嚴格的限制,甚至連比賽的規則都相對自由。因其結構合理,阻力小,速度快,受到大多數運動員的青睞。
在自由泳運動中,運動員都是兩臂輪流劃水1次打腿6次,非常重視腿部打水在前進中的作用。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研究,打腿的能量消耗比劃臂大得多,推動身體前進的動力主要來自臂部的劃水動作。人類開始從這個誤區走出來,直到1922年美國人韋斯摩洛改進用兩臂交替劃水和兩腿6次交替打水配合,形成現代自由泳模式。因此,以臂為主的現代自由泳技術重視臂的劃水動作和兩臂的配合,打腿動作在長距離游泳中已減少為2次或4次。但在短距離游泳中多數運動員仍然是打腿6次。從重視腿部打水的力量到重視手臂劃動帶來的前進動力,自由泳經歷了從運動的表象到實質的升華。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結合,中國的自由泳也不例外。我國早期的自由泳也是處在重視腿部打水訓練,包括腿部打水的力度、次數、角度,等等。后來,隨著現代自由泳模式的形成,手臂劃動在自由泳中的主導觀也被我國認同,并通過學習和研究,慢慢的改變了以往傳統的以腿前進的教學模式,使手臂的臂力變成了自由泳的前進動力。這是我國自由泳發展與世界自由泳發展中的共性。1984年以前,我國的自由泳,包括競技游泳都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相對于體操、乒乓球等傳統運動項目,還是相對落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中國的體育發展也呈現出典型的中國特色。比如,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更具有可塑性,這種可塑性可以在更好的借鑒別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少走彎路。游泳運動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別人教授的經驗和比賽技巧都是和外國文化相吻合的,身體體質、身高差異,等等,使得我們不能一味的全部照搬外人的教學模式。我們應該研習適合國人的自由泳技巧,不管是腿部發力還是手臂的主導作用,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國人自由泳成績的方式都應該嘗試。這就是在世界體育大形勢下,中國自由泳別具特色的個性。我們要在合理分析這種共性、特性的基礎上,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中國的自由泳事業,洋為中用,取其精華。
2.1 實訓技巧
實訓技巧是指落實在實際的訓練課程中,和自由泳這項運動直接相關的一些操作技巧。
減小水的阻力,更快更好的獲得前進的動力。有過游泳經驗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的時候,一方面要保持身體的平衡,一方面要快速的前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前進的時候,水對人產生的阻力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善身體的體位和體型來減少水對人產生的阻力。入水的時候盡可能的使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個點,垂直入水。在一定力的作用下,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入水更迅速。所以,海豚、海豹這些動物的頭部都是進化成特別尖的,有助于減少入水的阻力。入水后還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體型姿勢把自己的身體變長,變成流線型的曲線以減少阻力。手入水之后再前伸一點,向后劃水之前多停留一會。這樣在另一只手劃水及移到前面時身體會變得更長。身體越長,每次劃水時移動的距離越長,就游得越快。增加劃水長度就會游得更快,而且會更省力。入水開始發力后,逐步加快劃水速度,不是推水而是劃水。我們對自由泳的認知誤區是認為推動選手不斷前進的推動力是由手腳把水由前往后推動產生的反作用力而產生的。隨著體育科學的進步及對尖子選手劃水動作系統的研究,發現不是推水而是劃水動作產生了推力。爬泳手的動作幾乎都是上下、左右方向,向后的動作很少。這與游艇的推進器一樣,是通過旋轉形成水流而產生動力的。也就是說,通過手腳正確的角度和力度劃水產生的推進力比單單用手推水產生的推力要大得多。
配合呼吸換氣,手腳分工協調合作。不間斷地、連續地呼氣是良好自由泳技術的基礎。我們應該專門制定出針對自由泳呼氣的方案,而且不同的運動員訓練的重點不同,有的運動員側重培養肺活量,有的運動員重點是在更多的練習呼氣上。重視手腳并用,不在單獨的重視腿部力量或是手腳的劃水次數。腿部保持身體平衡的同時,正確的打水,減少腿部能量的消耗,再配合手臂的劃動作用,找到劃水的頻率和節奏,增加劃水的力量。一前一后,正確的發力,快速前進。
2.2 情懷技巧
培養興趣,在關注運動員訓練量的基礎上,增加其對該項運動的熱愛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事情只要你是帶著好奇的愉悅的心情去做的話,得出的結果就會比你用消極的排斥的心態做這件事情的結果接近目標,達到自己的滿意。自由泳也是這樣的。體育訓練都是機械的、枯燥的,一遍一遍的重復著教練的動作或是嘗試新的動作。孫楊在上一期綜藝節目的時候就說過,從他開始從事游泳開始,游泳訓練的里程數能繞地球一圈。就是這樣一天天的重復,才能換來孫楊的驕人成績。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孫楊不是喜歡這項運動,如果他是帶著排斥的心態去訓練,就算是每天基本體能的訓練可能都完成的毫無意義。特別是在封閉的環境中,他們遠離父母朋友,除了教練隊友,就剩下了訓練,這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如果不是興趣和愛好的支持,很難想象一天內大部分時間是怎樣在水里度過的,生病不開心的時候是怎樣從事高能的體能訓練的……,所以,我們在基本教學中,要增加培訓的趣味性,保持新鮮度,讓運動員始終保持一個好奇和探索的心態,這樣,才能把游泳融為自己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回歸孫楊,他說,我死也要死在水里。可能就是對游泳項目的執著與熱愛,使孫楊堅定地走到現在,這也是興趣教學最有力的見證。
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形成自己特有的自由泳體系。牛頓曾經說過:“如果我看得更遠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英國也有諺語提到“經驗是知識之父”。可見,總結前人的經驗,吸取別人的教訓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學習和進步。自由泳作為一種競技項目更不例外。自由泳在我國是比較年輕和新興的項目,國人自己沒有太多的教育素材和案例,只能參考他人的經驗和成果,再結合自身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游泳體系和方法。分析自己和別人在比賽中的失誤,找到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這里的借鑒,不是單純的模仿和學習,而是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歐美國家游泳運動員的體質相對比較高大,手長腳長,這是學習自由泳的有力條件。因為身長的優勢,所以在入水的時候,他們會有自己的方式。如果國人只是一味的學習模仿別人的入水方式,結果不會很理想。
不管是比賽競技,還是游泳愛好者,良好的游泳技巧能幫助人們在水中快速前進,達到自己滿意的結果。然而,在掌握這些技巧的同時,還應該腳踏實地,專心練習。任何事物達到成功總是“唯手熟爾”,不要以為有了技巧就能投機取巧,僥幸取勝。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訓練才是提高游泳水平的硬道理。
[1]黃亞忠.提高游泳技術時效性的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08):73-74.
[2]劉子赫,李玉,陳鵬.中、長距離自由泳運動員力量的訓練方法[J].學問·科教探索,2008,24(22):133.
G861
B
1674-8646(2016)01-0074-02
2015-09-24
趙鐵順(1993-),男,河北遷安人,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2012級社會體育學生,游泳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