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宇
(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 150080)
?
水彩畫不同載體繪畫的分析
王忠宇
(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 150080)
摘要:水彩畫在層板、竹子上作畫是可行的,能夠充分發揮水彩固有的特性,又可展現水彩畫以層板、竹子為載體的獨特魅力,這些都離不開“水”和“色”的綜合運用。水彩畫在層板上作畫不能更好地發揮水彩畫的固有特性,但層板的肌理能夠加強對水彩畫的表現力。水彩畫在竹子上不能夠畫出大幅的作品,但在竹子上它能夠產生出二者結合所特有的魅力。
關鍵詞:水彩畫;不同載體;繪畫
筆者在畫冊上看到第九屆全國美展中的水彩人物作品,從整個技法趨向上可以看出向濕畫法邁進的可能性。思路圍繞著能否在人物畫中也能找到那份更接近于自然的、暢快淋漓的感覺,單憑傳統的作畫方法顯然難以解決,我們需要通過新的媒介來達到這個目的。而能否找到這種作為媒介劑或輔助劑的材料是思考的重點,也是水彩人物濕畫技法探索的基本價值。
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探討了水彩畫中的“水”和“色”交融在不同材料上的運用。
1.1木質材料的特點
筆者在實踐過程中首要運用的載體是木質合成板。其特點是質地較粗糙,有著天然的紋理。其天生的紋路加上木質材料所具有的吸水性,相對水彩紙而言性能又有不同。
1.2在木質材料上作畫的步驟
1.2.1木板的選擇、清洗
根據題材需要選定好木板,對它進行清洗。這樣做是避免木板上附有的雜質影響作畫時顏色的純度。清洗之后要等木板干透才能進行作品的其他繪制步驟。
1.2.2構思起稿
首先確定繪畫的主題、表現形式、技法。然后用2 B 或3B鉛筆起稿,確定畫面構圖、色彩、造型、定位后再進行上色。但是要注意一點,它不能用顏色直接起稿。因為若用顏色直接起稿,想修改便不容易。
1.2.3潤濕木板
起稿(構圖)完成后要先用清水把畫面打濕,這是因為濕潤的木板容易把顏色涂平。濺濕的木板不能在濕時上色,因為木板的吸水性不強,上色后容易很快的分散顏色,所以在木板半濕半干之際上色是最理想的。
1.3.1 教學模式反饋 創建QQ問卷調查,對翻轉課堂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具體方法:進入QQ問卷官網,點擊創建問卷,設置問卷內容。問卷的內容包括對翻轉課堂的接受程度,對翻轉課堂的投入程度,與老師、同學主動合作學習頻率和效果,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具體調查問題見表2。創建好生成問卷并投放發布。要求實驗班級學生對問題進行回答,教師對結果進行回收統計。
1.2.4先畫遠景
天空無疑是畫中的遠景,從天空畫起。由于天空的面積較大,然后用淡淡的藍紫色開始大面積的渲染。考慮到天空與房頂的色彩銜接,有意的將天空的顏色畫到房頂上方,隨即用藍灰色鋪上房頂的第一遍色。即使兩者之間色彩銜接自然,形體模糊,又使房頂的顏色融入天空的顏色,顯得自然協調。在木板未干時用藍色畫出遠山、樹叢(筆頭的含水量可多些)。在這一階段要掌握好運筆、用色,最好是一次到位。在畫天空的烏云時用筆要干、色要濃,同時讓烏云融入畫面整體。
1.2.5再畫中景、近景
遠景畫好后,就可畫中景、近景,它由樹叢、小草、泥土、石頭、小路等構成。這其中,對水分的控制是難點。畫面要模糊,又要有形,全依賴于對水分的控制與著色時間的掌握。特別是在畫中景那棵深紅色的小樹時,樹葉集中在上部。先畫樹葉的受光部,接著畫暗部,待暗部將干時用深色畫出樹干,再用小筆加小葉和細枝。在畫小葉和細枝時注意筆頭的含水要少而色要濃,才不至于把第一遍色“泛”起。在畫樹叢時應注意它的造型和空間處理,抓住樹冠部位主要刻畫,其余用顏色概括地畫出大致形體即可。畫近景時用大筆鋪出草地的基本色,由于木板固有色是土黃色的原因,遠處草地呈綠黃色,近處逐漸過渡為土紅色。在畫面未干時用小筆點畫出草的暗部,用深色隨意勾出小路的輪廓,使草地與小路區分開,又顯得自然而不呆板,同時兩者之間的顏色又相互滲透、交融,使畫面自然、輕松。石頭的轉折、中景的小草都是在這一階段趁濕加以表現的。
1.3在木質材料實踐的感受
在層板上實踐看似簡單,其效果不好把握。在經過對畫面的把握,對用筆、用色方面有諸多的不同的看法。尤其在畫天空時,筆頭的含水量很難控制,筆頭含水過多會出不來效果,筆頭含水少使得畫面比較生硬。在技法方面適宜于用干畫法,用筆要干而色要濃。
筆者在實踐過程中運用的另一種材料是大楠竹(干),其天生的質地決定了作畫過程中所運用的技法。大楠竹的表面堅硬、光滑、對顏料的吸附性不強,適用于干畫法。在作畫過程中,因其本身對顏料的吸附性不強的特性,如果筆頭含水過多,會使畫面產生流的痕跡,使主題不突出。如果色彩運用得不恰當,色與色的交融會使畫面變得灰暗、沉悶。
由于各地的自然環境不同,竹子的質地、結構就不一樣。選擇竹子時最好選擇大一點、老一點的竹子,一般選擇直徑8cm以上的。我們選擇老竹子進行加工,是因為老竹子的生長周期長,干后不容易變形,具有極強的穩定性,這是選擇嫩竹子來作畫所無法達到的。竹質材料的長短應該根據自己的主題需要來選擇。
2.2在竹子材料上作畫的步驟
2.2.1竹子的選擇、清洗
在竹子上進行繪制,首先要注意的是對選定好的竹子進行清洗,以免竹子上附有雜質,上色后會影響顏色的純度,這和在木板上作畫是同樣的道理。清洗后待竹子干透再進行起稿。
2.2.2構思起稿
在這幅作品中想用少量的顏色描繪雨后的景色,使畫面輕松、自然、灑脫。但第一次在竹子試著實踐無法設計畫面的效果,只有憑著自己作畫經驗來把握。所以對自己的心理造成一定壓力。如果構思好后就不用鉛筆在竹子上構圖,以免劃傷竹子表面的紋理。
2.2.3上色
首先用深紅色畫出樹葉,然后在第一遍色未干時用紫色畫出樹葉的暗部,利用筆頭含有深紅色和紫色自然融合迅速畫出樹干,現在樹的造型大致成形。但還不完善,還須用黃色畫出襯托主體物的形狀。任何物體都有體積,就用深藍色畫出暗部,由于筆頭含水過多顏色就流,經過觀察小樹的形狀隨之畫出小樹的造型。在畫近景時,用小筆隨意畫出水田的邊緣,使畫面比較簡潔,同時又有色彩變化,使得畫面自然和諧,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在上色階段要注意筆頭含水量的多少(含水量少為宜),色度要純,濃度要高。
2.3在竹子材料實踐的感受
在以竹子上作畫比層板上作畫要輕松一些,對畫面的效果就是靠長期的作畫經驗來把握。在竹子上作畫的感受是比較壓抑,因為竹子比較小,沒有在水彩紙作畫放松,更不能夠得心應手,所以在竹子上作畫就要特別小心。盡可能的用純色作畫,用筆快速的銜接上第一筆顏色。在竹子上作畫時間要短,色彩要濃。
參考文獻:
[1]顧森毅.水彩畫藝術[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啟文.構思與構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張輝,王洪志.淺談當代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1):172.
Analysis of different carrier painting in watercolor
WANG Zhong-yu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It is feasible for watercolor to paint on plywood and bamboo,which can give full play of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color and show its unique charm,these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integrated utilization of"water" and"color".Painting on plywood can not better play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color,but the texture of plywood can enhance expression of watercolor.Painting on bamboo can not make substantial works,but the combination can produce an unique charm.
Key words:Watercolor;Different carriers;Painting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646(2016)08-0078-02
收稿日期: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