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琪
關于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下內部控制策略分析
左家琪
會計的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實行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的安全,是事業單位實行風險控制和評估的重要依據。當前的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存在著不明確、缺乏持續監督機制以及對會計信息要求低的問題,改進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內部控制策略包括提高人員素質、加強規范化管理、加強財務部門預算控制、加大財務管理力度、完善財務監督機制、加強對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視以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這幾種途徑。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內部控制;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事業單位要面臨比以往更多的風險,因此,強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非常有必要。新的會計準則要求事業單位能夠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策略提高企業在現代商業模式下的競爭力,使事業單位能夠在盡量不依靠政府的情況下做好內部控制。
原先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頒布至今已有近20年(1997年頒布),在我國經濟和社會制度飛速發展的形勢下,舊的會計準則已經難以適應新的要求。因此,為了幫助事業單位應對新的經濟形勢,我國于2012年重新編制了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并于2013年初開始實施。
在新的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原本的會計工作大框架依然被保留了下來,只是在此基礎上對準則的大部分條款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新的會計準則包含了會計基本假設、核算基礎、信息質量要求、財務報告等各種重要的項目。和原先的會計準則比較,新的會計準則在調整方面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明確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目標應反映受托責任并兼顧決策;第二,對會計核算的基礎作出合理的界定;第三,加強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第四,明確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和對無形資產的攤銷的規定。
(一)內部控制不明確
97年的會計準則沒有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予以明確的解釋,減弱了對事業單位施行內部控制的動力。和私營企業的內部控制相比,那時事業單位的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并不健全,漏洞較多,對部門的預算和政府采購以及國庫集中支付等核算內容都沒有明確說明,使得原來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人員難以在進行內部控制的過程中找到充分的依據。
(二)缺乏持續的監督機制
事業單位和私營企業最大的不同在于資金來源,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國家財政的補貼,因此,事業單位的資金根本來源是公民稅收。正因如此,事業單位本應公開其資金的使用情況,但在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前,民眾根本沒有對事業單位資金流向的知情權,因此,外部監督的機制完全沒有得到任何程度上的發揮。當時的事業單位實行內部審計和實行會計核算基本都是由同一部門、甚至同一個人完成,這難以保證單位內部審計監督的權威性。
(三)對會計信息要求低
曾經的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的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其目的在于準確反映出事業單位的資金動向,因此,事業單位對會計信息的要求遠沒有私營企業那樣高。內部控制依賴于準確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和準確性直接影響了內部控制的水平和效能。而在實行新的會計準則之前,很多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都不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因此也可以證明,那時的事業單位根本就沒有能夠有效地實行內部控制。
(一)提高專業人員素質
事業單位的財務主管部門應加強對財會人員專業素質及職業道德的教育,完善會計繼續教育。一定要同時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思想道德,兩者缺一不可。只有擁有一支業務知識過硬、品質優良、幾率嚴明的財會隊伍,才能落實貫徹各項財務制度,發揮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管作用,降低事業單位的風險幾率。除了基層員工,最首要的,是提高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迫使他們以身作則、身先士卒。
(二)加強規范化管理
強化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的規范化管理,不僅可以保障會計工作人員順利地開展各項財務工作,也有助于為事業單位實行內部控制提供準確依據。事業單位必須足夠重視對會計制度的規范化管理,嚴格按照制度進行,對于任何違反制度的工作人員都不能徇私情,必須嚴格按照制度進行懲罰。領導部門必須明確各自的責任及義務,出現任何情況都能夠找到相關責任人,并由其負責。
(三)加強財務部門預算控制
要加大對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環節的管理力度,實施綜合的財務預算,并對所有的預算項目進行細化。當涉及到編制支出的預算時,應從單位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事業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支出的具體額度進行準確核定,并明確所有支出項目的用途和支出方式。當處理專款時,應細化到具體的項目,此外,應對財政預算在執行的環節作進一步的約束。
(四)加大票據管理力度
偽造發票是當前事業單位所面臨的棘手問題,由于偽造發票的成本低、不易被發現、市場需求大等特點,一旦被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人員加以利用,就會給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機制造成極大威脅。因此針對這一問題,需要事業單位聯合政府部門實行嚴格的監督,對于任何企圖或已經實施采用虛假票據進行牟利的行為,無論是事業單位內還是事業單位外的人員,都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另外,應嚴格規定所有票據的使用范圍,不得以任何理由串用。
(五)完善財務監督機制
加強監督機制對于加強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監督機制的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應將事業單位的審計部門從其它的財務部門中分離出來,單獨管理,并招募專業人員進行審計工作,以保證審計工作的嚴格有序進行。此外,通過結合內部和外部審計的方式,定期檢查或抽查財務狀況,將檢查的結果記錄并列表,以此督促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嚴格執行。
(六)加強對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視
任何的提升都應以重視為前提,如果本身就輕視它的作用,那么以上所作的一切也都只是敷衍。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將直接決定了單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因此,要真正有效實行內部控制,其前提條件在于事業單位的領導對會計的內部控制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具備了這個前提,整個事業單位內部才會全面地重視內部控制。領導要自覺學習相關思想,接受更先進的管理理念,了解內部控制的意義,全面了解內部控制的作用。在這之后,應要求事業單位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學習并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使絕大多數的本單位人員都能對內部控制有一個足夠的認識。
(七)建立信息溝通機制
可以借助當今日益普及的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建立一個信息溝通的平臺,所有人都可以在平臺上留言或者直接與相關人員對話,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做到充分交流。
在新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應充分認識到自己之前在內部控制方面的不足之處,并利用好新的會計準則,加強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和控制,有效避免風險,為本單位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策略打下良好基礎。
[1]周良貞.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下內部控制分析[J].財經界,2013,(9):188.
[2]張先治,傅榮,賈興飛等.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理念與行為影響的多視角分析[J].會計研究,2014,(6):31-39.
[3]王萌.內部控制要素對會計準則執行效果的影響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4.
(作者單位:沂南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