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紅
淺述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審計
郭曉紅
規范財政資金管理,需要審計從源頭開始介入,將財政資金全程納入審計監督范圍,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合法合理使用財政資金,維護事業健康發展。
預算;編制;審計
預算是經法定程序審核批準的國家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計劃。它規定著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和數量、財政支出的各項用途和數量,反映著整個國家政策、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從內容來看包括各級政府及所屬行政事業單位預算。
2015年1月1日,國家新修改后的預算法施行,對進一步規范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收支行為,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保障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著重表述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情況的審計。
(一)基本概念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是依據國家有關預算管理的政策規定,結合未來一定時期履行職能需要,從基層預算單位開始逐級編制、審核、匯總、上報,由財政部門審核并提交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依法批準的綜合財務收支計劃。其內容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將依法取得的包括所有財政性資金在內的各項收入和支出,都按照統一的編報內容和形式在一本預算中反映,實行統一管理,統籌安排,綜合平衡。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
(二)編制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從基層預算單位編起,逐級匯總,所有開支項目落實到具體的預算單位。在程序上分為“準備、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五個階段。
1.收入預算的編制
收入是編制年度預算時,預計該年度將要從不同渠道取得的各類收入的總稱,是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財力保障。收入預算來源主要包括上年結轉、財政撥款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下級單位上繳收入、其他收入、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等。
收入預算編制時要對各項需求和資金來源進行認真測算和分析,做到項目合法合規、內容全面完整、數字真實準確。首先明確目標,行政事業單位依據本部門的職能,提出工作重點和任務,列出需要安排的重要事項,建立起年度預算目標;其次收集相關資料,要在了解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全面收集與預算相關的基礎資料,如資產數量、分布狀況、財務狀況等;其三分析歸集預算需求,要對收集的各類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確保數據信息真實準確,歸集分類后,形成完整的決策信息;其四測算預算需求,測算時根據定員定額和項目情況,按照同級財政確定的定員定額水平和履行職能、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合理測算;其五測算財政撥款需求,對非財政撥款資金進行充分預計,滿足部門預算的缺口部分,作為財政撥款資金需求。
2.支出預算的編制
支出是編制年度預算時,預計該年度為履行職能、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所發生的各類支出的總稱。包括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上繳上級支出、事業單位經營支出及對負數單位的補助支出等,其中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是主要組成部分。
基本支出包括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兩部分,為滿足定額管理的需要,定額標準由“雙定額”構成,即綜合定額和財政補助定額。編制時要根據財政制定的定額標準和單位人員情況,結合部門上年結余情況,測算基本支出預算控制數或財政撥款補助數,以物耗為計算對象的部分,根據單位實物數量和實物費用定額標準制定。
項目支出是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財政資金支持的方向及范圍,屬于本單位履行職能、促進事業發展需要安排的項目,有明確的目標和組織實施計劃。項目的申報內容齊全、符合申報程序要求;經過申報單位和主管部門的審核,規模和開支標準符合規定;經財政部門審定和同級人大批準,納入預算批復范圍。
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批準的預算,在執行中,除非有重大政策因素影響,財政部門對財政補助收入和財政專戶管理資金的預算一般不予調整,行政事業單位要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合理安排各項資金,不得超預算安排支出。
(一)對收入預算編制的審計
1.關注預算收入編制完整性。一是審查收入種類和項目是否完整,各項收入是否全部編入預算,有無漏報、瞞報收入項目的問題,特別是對除財政撥款以外的收入,如政府性基金、其他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上年結轉收入等;二是審查下屬單位是否納入編制范圍,有無只將本級納入,而下屬單位的收入沒有納入編制范圍的問題。
2.關注預算收入編制合理性。主要是審查收入預算的準確性,有無估計數與實際數出入較大的問題,審計時要注意收入預算編制的口徑問題。必要時,對其近三年的收入執行和完成情況特別是當年上半年各項收入的實現情況,加上該單位的實際、有關影響收入增減的政策性變化因素綜合考慮進行檢查。
(二)對支出預算編制的審計
1.基本支出預算編制審計主要關注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兩部分。在審計人員經費編制時,要注意是否按照定員定額和國家工資政策據實列支,有無虛報人數、重復編報套取財政補助的問題,有無超標準、超范圍編報津補貼、獎金和福利問題,有無將超編人員和臨時工工資用財政性資金安排的問題;在審計日常公用經費的編制時,要注意其編制方法是否一致,是否統一采取單項定額核定的辦法,即由財政按單項定額和單位人員編制數計算核定日常公用經費總額。
2.項目支出預算編制審計中,關注的重點:一是審查項目支出的立項依據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要求;是否符合公共財政支持的方向和財政資金供給范圍;是否符合財政分級負擔的原則;是否屬于本部門行政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否有明確的項目目標、組織實施計劃,并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二是審查項目支出預算是否細化,是否落實到具體的項目執行單位和明細子項目,有無項目編制籠統、待分配項目過多的問題。三是審查項目支出預算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有明細數據和依據標準,有無估計數額編制過大的問題。是否按照要求建立項目庫,項目是否按政策和輕重緩急進行排序,所確定項目是否堅持量力而行原則,從項目庫中選取。四是審查項目支出的資金使用范圍是否配比。資金使用范圍,分為內部支出和外部劃撥。內部支出是部門單位組織實施特定項目所發生的費用。主要看編制時,二者比例是否恰當,有無內部支出編制過大,將日常公用經費擠入項目編報的問題。
還要注意對預算調整情況進行檢查,主要是審查追加追減預算指標、調整行政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外收支計劃等。審查辦理預算調整的程序是否規范,審批手續是否完備,有無未經財政部門審批,自行調整項目和數額的問題。審查預算編制與實際執行是否存在“兩張皮”,預算約束力不強,導致預算編制與實際執行相差過大的問題。
[1]預算法.經濟法規索引2016[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版.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