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林
(安徽師范大學 皖江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8)
?
大數據、云會計時代的會計舞弊監管
高智林
(安徽師范大學 皖江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8)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領域內的會計舞弊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進行有效的會計舞弊監管一直是證券市場和研究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大數據、云會計時代具有強大的數據挖掘、處理分析能力及完整性、可靠性等會計信息化質量特征,因此,對會計舞弊監管帶來更大的挑戰。這就需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實施審計問責制追究,加強對審計、保薦機構監管;健全會計舞弊嚴懲機制,加大會計舞弊成本;強化整合會計監管體系,加強協同監管。
關鍵詞:大數據;云會計;會計舞弊;會計監管
會計舞弊一直是證券市場和研究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已成為當代經濟生活的痼疾。近些年來,會計舞弊案件時有發生,會計舞弊的手法多樣、手段高明,一些上市公司通過虛增企業資產、隱匿費用支出、虛構經營收入、粉飾業務利潤、操縱會計報表等手段進行會計舞弊,嚴重干擾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行,妨礙了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會計舞弊問題的實質是會計監管的有效性問題。如何應對會計舞弊、遏制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強化會計舞弊監管,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已成為我國政府部門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預防和控制會計舞弊成為世界各國都關注的焦點問題。然而,由于會計舞弊行為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進行會計舞弊監管要受到所處階段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金融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推動著會計、審計和內部控制等領域的信息化發展,掀起了會計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云會計(Cloud accounting)是通過云計算技術組成的一套利用互聯網技術向企業提供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及會計決策服務的虛擬會計信息系統。[1]
在大數據、云會計時代,數據成為企業最具價值的資產之一,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云會計利用云計算技術和理念構建網絡化、會計信息化服務,將企業重要的海量數據托管于云會計服務平臺,將數據資產轉化為信息資產,并有效控制這些數據。大數據、云會計和信息技術為企業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以及整理前端數據提供了便利,同時能夠從中獲取同類行業或相關行業的有效數據信息,這也為會計舞弊監管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法。鑒于此,本文在梳理會計舞弊監管的相關理論、分析大數據時代云會計對企業會計舞弊監管的影響基礎上,融合大數據、云會計和信息技術于企業會計舞弊監管應用,構建大數據、云會計時代的會計舞弊監管模式和會計舞弊監管制度。
一、會計舞弊監管文獻綜述
關于會計舞弊監管的相關理論,國內外學者都有著大量基礎性的研究,現歸納為會計舞弊監管的理論研究、會計舞弊監管的機制研究和會計舞弊監管的有效性研究等幾個方面。
(一)會計舞弊監管的理論研究
劉永澤、陳艷對中美兩國的會計監管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提出構建“法律規范、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管框架體系。[2]馬曉芳通過運用代理理論、公司治理理論和控制權理論對內部會計監管模式和外部會計監管模式進行分析后,提出以公司管理委員會替代股東會并在管理委員會中設立會計監管委員會。[3]陳艷從人性的復雜性出發,分析了會計信息舞弊的動機,認為舞弊者進行會計舞弊的直接動機是為了獲得物質上或精神層面的一種滿足。[4]康莉運用公共利益論、俘獲論等經濟理論對會計監管進行解釋,以期為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問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5]劉冬榮、鄧永勤指出在企業契約關系、政府和企業的利益關系的框架中嵌入會計監管,用契約成本解釋會計監管對象的會計政策制定行為,用契約成本和會計監管活動中的信息解釋監管目的。[6]湯谷良提出在大數據條件下,基于三張報表的信息分析是不夠的,財務信息的挖掘很多源于業務信息、市場信息和過程信息等非財務信息。[7]
(二)會計舞弊監管的機制研究
韓冬芳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會計監管的實施機制,提出構建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會計監管框架體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獨立外部監管實施機制。[8]于慧芳提出健全上市公司法律監管機制,加強監管主體的建設,構建新的會計監管模式,提高上市公司會計監管的開放性。[9]車艷萍通過借鑒英、美等國會計監管的歷史發展進程,認為會計監管的發展模式在每個國家都經歷了一個單獨的政府監管主體到利益各方共同參與的過程。[10]李杰提出開放式會計監管的概念,構建以政府監管為保障、內部監管為主體、社會監管為輔助的立體監管模式。[11]何雨薇認為,確定會計監管模式的標準是否應該結合本國國情,是否可以減少會計監管的成本,運行起來是否順暢,是否可以提高會計監管的質量和效率,保護公眾利益最大化。[12]陸成良從監管機構的監督、企業制度安排和行為主體自身方面提出降低法規政策的錨定效用,增強政策的鎖定技術,提高舞弊行為的預期成本等防范和控制舞弊行為的建議。[13]
(三)會計舞弊監管的有效性研究
Pressman指出,會計舞弊的潛在收益總是巨大的,即使被發現作弊,懲罰相對于會計舞弊的潛在好處通常是小的,會計舞弊的供給方不會有大的變化,除非懲罰有大幅增加。[14]吳聯生分析了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違反會計準則執行的成本和收益,認為處罰單位負責人是遠遠不夠的,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懲罰是有效的。[15]李文輝強調應增大會計舞弊行為的潛在成本,降低舞弊行為的潛在收益,提高舞弊行為被發現的概率。[16]有些學者認為,舞弊者存在的僥幸心理降低了舞弊行為的成本及被發現的概率,提高了舞弊行為的預期效用,增加了舞弊行為產生的可能性。也有很多學者,如J.Francis等,直接或間接地論述了公司治理和注冊會計師審計影響執行會計準則的行為。[17-20]異彩紛呈的文獻資料為會計舞弊監管研究奠定了基礎,然而這些研究并沒有解決如何實現有效的會計監管,如何安排會計監管制度,如何懲罰違規的會計規則執行者等問題。
二、大數據、云會計時代會計舞弊監管變化發展趨勢
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以其數據體量巨大(Volume)、處理速度快(Velocity)、數據種類多(Variety)和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Value)等特點改變了傳統的數據采集處理,云會計為企業數據的獲取與分析提供了基礎,云會計利用云計算技術構建網絡化、會計信息化服務,給現代會計舞弊監管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方法。會計監管部門需要把握大數據的特點,追蹤會計信息化的革命浪潮,及時變革現代會計舞弊監管的思維方式和技術路徑。
(一)從單一領域會計監管到綜合領域會計監管
在大數據、云會計時代,信息海量化,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等標準提供的統一信息技術模型方便了會計信息的共享,一些新興的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就會出現,使得會計舞弊監管的理念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會計舞弊監管不僅僅只局限于單一的會計與財務領域,而應延伸到企業戰略計劃制定與實施、供產銷流程、人員配備、技術研發等眾多業務領域,會計舞弊監管的中心工作是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和管理數據。會計舞弊監管需要大數據的支撐,需要從企業內外部收集海量的、有用的信息,進行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煉,通過分析這些信息,反映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情況和面臨的各種風險,使會計舞弊監管更具延展性、縱深性。
(二)從抽樣審計模式到總體審計模式
大數據、云會計促使審計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引發了審計模式的變革,促進了持續審計方式的發展,推動了審計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大數據、云會計時代信息技術與大數據交叉融合,它不僅僅是一種審計人員可采用的技術方法,還能夠促使審計人員思維模式發生變革,使工作方式由“現場、非現場”向“信息化、智能化”轉變。在大數據、云會計時代,大數據分析取代抽樣分析,審計范圍由“抽樣審計”向“全量審計”轉變,不再單純依靠抽樣調查和分析實證數據,可以有效規避審計抽樣風險。同時,大數據、云會計信息技術給審計人員提供了能從總體角度把握審計對象的技術手段,促使審計人員實施總體審計模式,提升了審計發現能力,有效避免了審計抽樣模式中無法發現的一些問題,使審計結果更具全面性和整體性。[21]
(三)從精確的數字審計到高效的數據審計
一項調查表明,大約有38%的調查者對大數據不了解,27%的調查者對大數據理解片面,35%的企業非常關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和特征,[24]這勢必影響大數據在會計舞弊監管中的推廣和應用。傳統上,審計人員依靠精確的財務數據進行審計,這種審計模式只能獲取“小數據”,可供分析的數據有限。大數據具有數據來源的廣泛性、數據的龐雜性和數據之間的關聯性等特點。依據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可以從混雜數據中發掘潛在的相關關系,幫助審計人員進一步探究經濟業務之間的來龍去脈,及時分析和掌握經濟活動的“全貌”和“高效”。在大數據、云會計環境下,審計證據主要以電子證據為主,電子證據本身就比較復雜,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篩選和處理,云會計信息技術使獲取有因果關系的證據變得簡單,審計人員應利用相關關系來搜集和發現新的審計證據。[22]
(四)從事后分析到事前預測
面對大數據、云會計發展帶來的機遇,人們不再習慣于對過去信息的整理分析,需要通過數據預測企業未來發展的經營、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等重要信息,通過事后控制,提高企業會計舞弊監管的效果。IBM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完善了IDC(Internet Data Center)提出的“4V”(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理論,將其中的最后一個“V”(Value)改為Veracity(真實性),認為大數據不意味著龐大的數據信息,而是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從中挖掘出真實的、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找出趨勢,做好預測性分析。大數據、云會計使會計人員進行徹底變革,從事后分析到事前預測,從數據分析和挖掘過程中得到可靠的預測性信息,更好地進行監督與控制,建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信息公開之前的預警監管機制,使其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
(五)促進會計舞弊監管模式的變革
在大數據時代,云會計技術作為一種嶄新的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促進了會計舞弊監管模式的變革,使得我國會計監管模式從傳統的目標模式(獨立監管模式,在國務院下設立一個獨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統一監管中國注冊會計師),過渡到邏輯上最優的過渡模式(政府主導型會計監管模式)。在政府主導型會計監管模式下,需要理順注冊會計師協會和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政府和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職權,建立一個以法律制度監管為前提、政府部門機構會計監管為主導、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為輔助,內部會計監管為基礎、社會監管為補充的立體會計監管模式,不斷提高會計舞弊監管力度和效度。
三、多管齊下,推動大數據、云會計時代會計舞弊監管加速發展
(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
大數據、云會計時代,信息技術、物聯網等飛速發展,會計舞弊監管最基礎的環節應是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和內部審計制度。隨著現代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需要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公司內部的會計監管體制,確保董事會、監事會形成對公司決策有效的監督,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高非管理層所占董事會成員的比例,杜絕董事長和總經理由一人獨自擔任,確保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地位,擴大其監督的權力,保證中小股東的利益。同時,建立科學高效的會計舞弊預警和識別監管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制度,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促進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和政府會計監管。此外,我國應加強社會輿論宣傳,持續推進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深入企業開展反舞弊宣傳教育。
(二)實施審計問責制追究,加強對審計、保薦機構監管
會計舞弊案件的發生大多與注冊會計師、保薦人失職甚至協同有關,與一般人相比,他們更加懂得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去幫助上市公司進行會計舞弊,逃避會計監管。因此,應加強對審計、保薦機構的監管,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管理;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加大各級注冊會計師的監管力度和職業道德建設,使注冊會計師的合謀預期收益不足以彌補其合謀損失;建立健全嚴格的保薦、審計問責制與追償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這樣,會計師事務所和保薦人協同會計舞弊的概率就會下降。大數據、云會計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質量、信息形式和信息載體等諸多方面影響了審計的方式,提供了可量化、跨領域的維度,使得會計審計問題的相關信息能夠高質量、全方位獲取。這樣一來,審計、保薦機構鋌而走險、協同舞弊的概率就大大降低,提高了會計監管的效果。
(三)健全會計舞弊嚴懲機制,加大會計舞弊成本
遏制會計舞弊,需要高效的公司治理和風險監管體系,以及積極有效的獎懲措施和機制來支撐。通過大數據、云會計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化處理后,將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風險規則化,并固化到系統中,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向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預警。美國出臺史上最嚴格的《薩班斯法案》,有效地加強了會計舞弊行政監管。我國應借鑒該制度,從嚴、從重處罰上市公司的會計舞弊行為,健全對會計舞弊行為嚴懲的法律法規,建立審計問責制與追償制度,加大違規處罰成本,只有讓會計舞弊處罰成本大大上升,遠遠超過其預期收益,企業才不會輕易選擇造假。同時,修繕上市公司“退市標準”,明確“退市紅線”,建立涉及會計舞弊的民事責任追究賠償機制,使會計舞弊企業無處生存,從而保護廣大投資者和債權人利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四)整合會計監管體系,加強協同監管
會計舞弊監管需要政府部門整合監管機構,完善政府監管體制,構建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工商、稅務部門多位一體的監管體系,明確責任分工和管轄區域,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加強協同監管,合理配置監管資源,相互牽制,避免造成會計監管真空和內部舞弊現象發生。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動態、持續的數據和紛繁復雜的相關關系,數據的真實、可靠是大數據發揮作用的前提,通過借助新工具、新模型進行數據挖掘,解讀數據及數據處理結果的可靠性,從以往可能被忽略的數據中挖掘出新價值信息,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和理性邏輯思考,尋找會計舞弊可疑點,進行重點監管或管制。另外,建立健全對會計監管機構的監督、激勵和約束機制,明確會計舞弊監管責任,加大對會計舞弊監管事故的懲處力度和對有效監管者的獎勵力度,多措并舉,提高會計舞弊監管效率和效果。
四、結語
大數據、云會計時代企業的數據日趨豐富、全面和網絡化,這給會計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利用帶來新的挑戰,也為會計監管部門進一步提煉有價值的信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大數據、云會計技術有助于實現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的相互印證,會計監管機構必須抓住大數據、云會計時代會計舞弊監管的發展契機,追求數據利用的效率而不是數據的精確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大數據、云會計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保障會計數據信息的安全性,提高數據處理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推動會計舞弊監管向縱深發展,從而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障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程平,何雪鋒.“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5-60.
[2]劉永澤,陳艷.會計監管問題的思考——中美會計監管比較研究的啟示[J].財務與會計,2003(3):37-39.
[3]馬曉芳.基于公司治理的會計監管結構[J].當代財經,2004(11):104-107.
[4]陳艷.會計信息舞弊動機的理論分析及其現實識別的途徑[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11):31-35.
[5]康莉.企業舞弊及反舞弊的理論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2):23-26.
[6]劉冬榮,鄧永勤.會計監管理論歷史回顧及啟示[J].財經論叢,2008(4):77-82.
[7]湯谷良.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挑戰與變革[J].財務研究,2015(1):59-64.
[8]韓冬芳.會計監管的經濟學分析及其實施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05(4):46-49.
[9]于慧芳.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8.
[10]車艷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06.
[11]李杰.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12]宋茂霞.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模式的構建與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5.
[13]陸成良.基于行為經濟學的職務舞弊行為傾向實驗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14]吳晶.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監管的有限性分析[D].北京:首都經貿大學,2009.
[15]吳聯生.有效會計監管的均衡模型[J].經濟研究,2003(6):41-46.
[16]李文輝.關于會計人員對財務舞弊行為認知的調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18):36-39.
[17]FRANCIS J,PHILBRICK D,SCHIPPER K.Shareholder litigation and corporate disclos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4(8) :137-164.
[18]BEASLEY M 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10):443-465.
[19]CHEN S,SUN Z,WANG Y.Evidence from China on whether harmonized accounting standards harmonize accounting practices[J].Accounting Horizons ,2002(9) :183-197.
[20]BEASLEY M S,CARCELLO J V,HERMANSON D R,LAPIDES P D.Fraud financial reporting : 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2) :441-454.
[21]秦榮生.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J].審計研究,2014(6):23-28.
[2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Accounting Fraud Supervision in the Age of Big Data and Cloud Accounting
GAO Zhilin
(WanjiangCollegeof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8,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business, the accounting fraud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problems have occurred. How to make effective regulations on the accounting fraud has been the concerned focus of the security market and research community. In the age of big data and cloud accounting, there have been powerful data mining, processing, analysis ability,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 and reliability. Therefore, the regulation of accounting fraud brings greater challenges, and it needs to establish a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implement audit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in auditing; make more perfect the accounting fraud punishment mechanism to increase the cost of accounting frau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e supervision of synergy.
Key words:big data; cloud accounting; accounting fraud; accounting supervision
中圖分類號:F23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3318(2016)02-0009-05
作者簡介:高智林(1981- ),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講師,經濟系副主任,中國工作標準研究院會計工作標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會計碩士,研究方向為內部控制、業績評價、會計舞弊。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gxyqZD201640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SK2015A654)
收稿日期: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