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加祥
浙江大學
基于抽檢方式的專業行政執法案例分析——關于案發時間的判斷
周加祥
浙江大學
針對抽檢行為發生后,檢測結果的時空滯后,專業行政執法機構應如何判定案發時間和不合格商品貨值,并針對此類案例提出自己的處置意見和相應措施。
抽檢;專業行政執法;時空滯后;案發時間;不合格商品貨值
行政執法是指依照法律、法規對行政相對人直接履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職責,具有執行性、強制性。本文所稱“專業行政執法”是指履行職責具有專業技術要求,需要技術支持和保障,具有強技術性、低替代性等性質的行政執法類別。其相對的是“綜合行政執法”一詞。綜合行政執法是指一個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依法授權的組織,依據一定的法律程序在合理的管理幅度范圍內,綜合行使多個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法定職權的行政執法制度。
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大幅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綜合執法是重要發展方向,但是在一些需要專業技術知識的執法領域,專業行政執法是必不可少的。對商品采用抽樣檢測方式進行執法是專業行政執法常見的方式。但是相應的在執法過程中也產生了特殊的問題。
被檢商品抽檢后,經銷商馬上將商品退還給廠家,如果檢測結果為假劣質產品,如何處理?
2.1相關案例及問題難點
案例一:對某種農藥依法進行抽檢,待抽檢結果出來后確認為假劣農藥的,執法單位打算立案調查處理時,且被抽檢農藥庫存已全部退回生產商。問題難點是:按法規規定執行到位如何把握?
案例二:農業投入品依法進行抽檢,待抽檢結果出來后確認為假劣農資的,執法單位打算立案調查處理時,且被抽檢農資的庫存產品已退回生產商,有退貨憑證。問題難點:違法所得如何計算?
案例三:案發后,退貨金額能否認定為違法所得?案發后,當事人收回已經銷售產品的金額能否從違法所得中減除?
案例四:農業投入品抽檢后經銷商退還廠家問題:實踐當中,我們在對一個農資商品抽檢后,經銷商馬上就退還給廠家,如果在檢測為假劣質產品,這如何處理。
2.2問題和案例分析
由于檢測結果的滯后性,在抽檢行為發生后,不能及時判斷出商品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導致執法行為與判定結果之間有一段時間差,長則數月,短則數日。在這一時間差中,被檢商品的經銷商在這一空白段中,做出的對自身相對有利的行為,比如案例中提到抽樣后馬上退貨的行為。行政機構是否有法律依據對這些行為進行管理的權限,在相關法律法規上并不確定。同時由于法律沒有在這一時空上進行明確的規制,從而在抽檢商品的處理上出現了真空狀態。比如農產品在抽檢后,由于不能長期保存,在出現不合格結果后,無法及時進行銷毀和行政處罰。
在行政機關對抽檢不合格商品進行立案時,在獲知檢測結果后立案與實施抽檢行為時間存在一段真空段。導致處罰范圍不能涉及這一真空段,出現了行政執法的空白空間。所以在專業行政執法領域對判定案發時間是實施抽檢行為時還是抽檢結果產生時發生了嚴重的爭議和矛盾,同時對判定違法所得上也是產生嚴重的障礙。
對以上案例中出現的的問題難點,本文做如下分析:
1)退貨行為是否違法?
從法律層面上看,《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當事人在行政機關告知抽檢結果前的退貨行為違法,也沒規定當事人退貨后行政機關可以責令其追回。也就是說,該種情形下的退貨行為并不違法。
2)退貨行為是否真實?
涉案退貨商品究竟是已實際銷售完畢,還是被轉移,還是真實退回廠家。在實踐中,生產廠家和經銷商相互勾結,為了逃避處罰很有可能而故意編造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已經退貨的假象。從理論上講,執法機關可以查實退貨入庫單據,或者調取退貨車輛的運輸單據等證據,以查明是否真實退貨,但執法機構在跨區域調查上存在一定困難。因此,依據“疑罪從無”的原則,雖然經銷商在抽樣檢測后馬上退貨存在故意的嫌疑,但是行政執法機關可以不予追究。
3)在實踐中,退回不合格商品通常存在有意退貨、無意退貨和偽裝退貨3種情形。如果不合格商品在抽檢結果出現之前退貨,一般不應受到處罰。因此判定案發時間應該在抽檢結果出現時。
4)如何計算違法銷售商品的貨值金額?
不合格商品貨值金額計算,應計算已銷出的商品和庫存商品的銷售所得。違法銷售產品貨值只包括案發后查獲商品的金額。
2.3提出處置方法和措施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采取如下處置方法和措施:
1)以已銷售商品的銷售收入為違法所得,案發時間為行政執法機構獲得檢測報告時間,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置,并將案件線索移交商品生產廠家所在地執法機構查處。
2)建議經銷商從有實力有信譽的生產廠家采購商品,把好進貨關。
3)對不能承擔經銷商所受處罰損失的生產廠家,建議經銷商主動退還其商品。
4)如經銷商不能從廠家處獲得補償,行政執法機構應積極協助向廠家索賠。從而杜絕經銷商退貨行為的發生。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抽檢案件的案發時間判定上,會產生執法真空,但是根據“法無禁止皆可為”的原則,當事人退貨行為不違法。同時行政機關不可突破“法無授權不可為”范疇,在未獲取檢測結果時,判定當事人違法。所以針對這一執法真空地帶,立法機關應對專業執法中抽檢方式執法的不足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訂。
[1]王錫鋅.中國行政執法困境的個案解讀[J].法學研究,2005(3):37-49.
[2]崔建科.論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制度的構建[J].法學論壇,2007(4): 138-145.
[3]姜明安.論行政執法[J].行政法學研究,2003(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