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態批評視域下的桂林抗戰文化城詩歌

2016-03-16 03:05:36莫珊珊
河池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生態

莫珊珊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文系,廣西 桂林 541004)

?

生態批評視域下的桂林抗戰文化城詩歌

莫珊珊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文系,廣西 桂林 541004)

抗戰時期桂林文化城的詩歌活動空前繁榮,通過生態主義的視角解讀桂林文化城的詩歌發現,無論是在對生存場景的描繪上,對社會生態的展現上,還是對精神生態的探求上,都表現出渴望和諧平衡,反對破壞失衡,重建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的傾向,反映出戰爭背景下全人類生存和發展共同面臨的問題,表達出人類重建健康生態文明的理想追求。

桂林文化城;詩歌;生存場景;社會生態;精神生態

1938年10月,南京、廣州、武漢等大城市在抗日戰爭中相繼淪陷,大量文化人撤退到西南的桂林,桂林的文學活動和出版業空前發達,獲得了“文化城”的美譽,成為抗戰時期著名的文化中心。在桂林的抗戰文學中,詩歌創作處于活躍狀態:新老詩人創作發表了3000多首詩歌,一批詩歌刊物相繼創辦,一些曾經停刊的詩歌刊物得以復刊,在桂林的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詩歌專集,街頭詩運動、詩歌朗誦活動、詩歌討論會頻繁開展,詩歌理論研究掀起了熱潮,從1938年到1944年的6年時間里,桂林文化城的詩歌活動呈現出高漲之勢,成為國內抗戰時期的詩歌之城。

生態主義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批評領域一種新的研究視角,它是一種多元的文化視角。關于生態主義批評的基本切入點,魯樞元在《生態批評的空間》中提出:“生態學研究應當意識到,人不僅僅是自然性的存在,不僅僅是社會性的存在,人同時還是精神性的存在。因而在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之外,還應當有‘精神生態’的存在。如果說自然生態體現人與物之間的關系,社會生態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那么精神生態則體現為人與其自身的關系。”[1]93生態批評關注的是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人和自我之間的平衡關系,運用生態主義批評的視角來解讀、闡釋戰爭背景下桂林文化城的詩歌,會發掘出不同的價值意蘊。“生態文化是一種跨學科的人類與自然的命運考辨,是人類反思自然生態之后進而開始反思文化生態”[2]132,它著重闡釋人類的心靈價值。研究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不能脫離“戰爭”背景,“戰爭”使包括詩歌在內的桂林文化城文學現象必然帶有生態主題意義:反映對各種危機(如生存危機、家園危機、自然危機等)的焦慮,透視出對顛覆整體生態系統利益的批判,對異化的精神生態和文化生態的反省,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交融意識,探索精神家園重建的可能。

一、生存場景的破壞失衡

活物不活,自然失靈,戰爭是對自然、和諧、寧靜的踐踏。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中,有大量表現故土家園的自然環境、自然事物、生存空間遭到破壞失衡的作品。戰爭使自然失去了平衡美好,寧靜和諧的自然秩序被人為強行破壞,人在戰爭中失去了家園故土,安靜幸福的生活狀態蕩然無存,生存場景呈現出荒蕪、蕭索的慘景。彭燕郊的《半裸的田舍》描繪了被日寇洗劫一空而一貧如洗的村莊,荒蕪的村莊是“一個息奄奄得像個彌留的病夫”。鄒綠芷在《村莊》中寫道:“那煙熏的發黑的屋檐下/則是蝙蝠、蜈蚣、燕雀與老鼠的洞穴”,到處都充斥著死氣沉沉的氣息,全然沒有生氣,沒有鄉村的溫馨美好。姚散生的《騎士的歌》是一首故土牧歌的幻滅曲,詩人首先描繪了一副草原牧歌圖:“那綠色的帳幕”“溫順的牛羊”“清淺的溪畔——馬去引淙淙的流水”,一切都是那么靜謐柔美,然而“美麗的村落變成了瓦礫的廢墟”,平靜安詳的故鄉被日寇的入侵打破,人們失去家園流離失所,“修長的公路奔走著流亡的人群”,發出“一片哀哭的凄慘的聲音”。 這些詩歌表現出在“人類中心主義”的欲望驅使之下,自然被作為征服的對象遭到破壞,人的生存空間也被破壞或喪失。

故鄉,是生態主義視角下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對故鄉的抒寫,展現的是人和自然之間和諧相依的終極追求,展現個體生命自由自在的原初狀態。自然在文學創作中歷來都承載著人類的情感依托,戰爭背景下詩歌中的自然更強化了對故土家園的象征隱喻。對故鄉自然景物的描寫,表現出作者精神還鄉、尋求心理慰藉的功能,因而對故土家園的懷念往往具象化為家鄉的鄉景鄉物、鄉情鄉趣。1941年的初春,“中國詩壇”代表詩人黃寧嬰在桂林創作了詩歌《遠天的木棉》,詩歌通過描寫故鄉的木棉,將讀者帶入回憶與現實互相交織的雙重故鄉。詩人回憶了故鄉木棉花開時那些充滿美好、純粹、童真的場景,“在清晨/我愛攀登屋頂/叫自己長成最后的/木棉樹那么高/然后唱一支清麗的歌/讓歌聲繞過木棉林/驚散了林中的雀鳥/讓雀鳥揚起棉絮飛”,“在傍晚/當我們放學歸家/橫過一片用木棉樹鑲邊的寬闊的曠地/一朵朵的木棉絮/像小雪球/在天空飄/在地上滾/于是誰都丟掉了書包/脫掉了累墜的外衣/在北風里追逐著/爭拾這可愛的東西/喧嚷與欣躍/像奪回已逝的一度春光”,“等到木棉花落盡了/木棉樹長滿青青的嫩葉/木棉絮已變成我底軟枕/夜夜為我繡著夢花”,木棉是詩人故鄉情感的具象化,詩人毫不吝嗇的抒寫著對木棉的愛,因為“她是我故鄉底名字啊”。詩歌中關于木棉的那些詩意場景,是作品中最讓人心馳神往的部分。但詩歌也寫到,這是場景發生在“往年”“那時”,發生在曾經的故鄉,而不是現實的故鄉,現實的故鄉是“炮火灼焦了大地/血污涂遍了大地/就是那一個秋天呀/我們飄揚四方/像木棉絮”,昔日童年的樂園木棉樹下,“映著猙獰的醉臉”。詩歌將在場的現實中殘破的故鄉,和缺席的記憶中溫暖的故鄉做了對比,通過一虛一實的雙重故鄉,映襯出生存空間的失衡。鐘敬文的《櫻花曲》是一首比較特別的詩歌,它通過一位日本女性若子的視角,展現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生存場景圖,充滿了二元對立的批判色彩。櫻花,來自日本侵略者的原鄉日本,花開之時蓬勃簇擁,生機勃勃,美得讓人陶醉,但是在詩歌中原本純粹美好的櫻花帶上了苦澀和殺戮的味道。詩歌里,在掠奪者的故土——日本,櫻花飛舞,迷醉人心,人和諧舒適地生活著,而在被掠奪者的故土——中國,“異國的原野”上則是“籠罩著死的氣味”,生的蓬勃對照著死的憂患,中國人的生存中充滿了焦慮恐慌,兩個不同民族的故土原鄉場景的對比,突出了戰爭對人類和諧生活的巨大傷害,也顯示出人在失去原鄉后的無依托感。

自然是一個由各個生物物種組成整體生態系統,是萬物的母親。自然是個體密切相連的生命系統,同時也是情感維系的系統,個體生命在這個系統中都有自己存在的位置和聯系,個體與整體之間密切契合在一起,一旦這個整體系統被割裂,必然帶來聯系的失衡,致使個體生命產生焦慮,這是關于自然生命不和諧狀態的體驗。在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中,有因動蕩而產生的個體與整體、母體分離的焦慮的作品。袁水拍的《小詩四首》中的《贈友》和《折斷的松樹》表達了對母體、故園的依存和依戀。《贈友》描寫了一匹孤苦伶仃,沒有母親也沒有任何親人的小牛犢,它疲憊羸弱,在山坡上孤立無助,“斜著的眼睛”,“膽小的朝我望望”“肋骨一條條”“稀稀的頸毛沒有一點光澤”,小牛犢與親人分離,從小就孤獨面對外界的苦難,警惕意識很強。詩中的小牛在生理上對饑餓充滿焦慮,在精神上更對母體的分離充滿恐慌。《折斷的松樹》描寫的是一棵齊腰折斷了的小松樹,折斷的身枝倒在地上,雖然葉子依舊新綠,但是它的命運注定是死亡。從生態視角來解讀意義,小詩寓示著任何一個主體都不能脫離生養他的母體,否則生命的源頭將會消逝,生命也終將不在。

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中,還有部分作品表達對原鄉自然之力的敬仰,有的加雜著對原鄉愛恨交加的復雜情感。自然復雜又殘忍,它有著自身內在的規則與秩序,它的存在和生命之間有著微妙的關系,自然具有“靈性”“神性”。袁水拍的《北歐初雪》從一則電訊入筆,寫德國命令蘇聯、匈牙利、羅馬利亞三國的木廠制造木屋,以供德軍冬季在蘇聯之用。在當時北歐的大地上下起了紛紛的大雪,大雪使遠離本土作戰的德國軍隊十分不適應,他們在大雪覆蓋的蘇聯境內舉步維艱。作品中北歐的風雪似乎也變成了自然正義的精靈,直撲德國軍隊,“冬天拖著它的黑影來了,它把死白色的指骨,敲擊著歐洲的窗子:‘法西斯,你怎么哩?我來了’” ,自然以其神性而神圣的力量,介入到人類社會行為中,行使著自我的法則。戈茅《鬼森林》中描寫的那片神秘蒙昧的“鬼森林”,則更具有隱喻的意義。鬼森林是作品中鄉民生活的原初環境,它甚至沒有一個真正的名字,只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被鄉人們稱為“鬼森林”,它的存在是故鄉存在的一部分,在時間長河的輪轉中,它參與構成了“古老年代里的史實”,融入進了民族生存的史詩中。詩篇的前半部分描繪了鬼森林的古怪可怕,寫出了鄉民們對這個原初故鄉的敬畏和尊重,“它謎一樣地使人愛戀/它謎一樣地使人畏懼/它神話一樣的存在著/又神話一樣地被人們傳揚著”,它神秘莫測,里面有“奇異的足跡”“高大的廬墓”“從密的蓬草”,野獸在森林里穿行,夜晚能聽到夜鬼的號泣,充滿了“黑魆魆”的鬼氣,這是鬼森林的自然本真狀態。但是即便它再陰森可怖,它還是鄉民們的原初故鄉,鄉民們敬仰尊重它,同時也要依附于它,在她上面生存,無論是在駭人聽聞的樹皮草根都吃光甚至發生吃人慘劇的大饑荒年代,還是在日寇入侵喪失家園的年代,在鄉民們的生存遭受威脅時,鬼森林化身為人類生命的拯救者,像自然圣靈般對他們展開了庇護,因而鬼森林成為了生命堡壘、人類生命方舟的隱喻,詩歌中描繪的大自然仿佛被賦予了靈性,似乎感悟到了人們的訴求,她張開安然的懷抱,提供給鄉民們安全的避難所。詩歌最后寫到:“永遠守住這堡壘/這滿染著血和淚的森林呵”,這不僅是政治意義上保護家園的主權,更是自然生態意義上對生命源地的守護。

二、社會生態的扭曲猙獰

人與社會的關系是生態批評關注的重要命題,從人與社會的關系出發審視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不難發現有大量表達批判征服統治欲望主題的作品。生態批評強調“人類中心主義”對自然和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弗洛姆在《占有或存在》中指出:“人類文明是以人對自然的積極控制為濫觴的”[3]1,戰爭的實質就是“人類中心主義”欲望和現代文明共同畸形發展的一種必然。人的生存伴隨著欲望,戰爭成為人類生存和統治欲望的表現形式,由此產生集群式的掠奪和屠殺,同時戰爭也帶來人性的扭曲。

人性的貪婪是戰爭的根源,豐子愷曾這樣描述過人類的欲望:“我們與你同是天生之物,平等站在這世間,各自謀生,各自繁殖,我們豈是為你們而存在?……人類真是何等野蠻的東西!自己也是生物,卻全不顧'生物道',一味自私自利,有我無人。還要一廂情愿,得意洋洋。天下的傲慢與丑惡,無過于人類了”[4]15。桂林文化城的詩歌描寫了欲望征服驅使下,中國社會被洗劫后的圖景,到處都充滿了呻吟、痛苦,人們混沌慌亂、離亂失散。彭燕郊在《半裸的田舍》里寫到“催命符一般/‘皇軍’底‘安民布告’”“催糧、討債、拉夫/收捐、派款、找花姑娘……/蝗蟲般地蜂涌前來”“農民們底所有都被囊括光了”,資源都被搶奪一空,“衣不蔽體的農人/穿得跟稻草人一樣破爛/皮包骨的農人/狼狽的像一只餓鳥/”,絕望的氣息彌漫著,因為“也沒有何處可以逃生”,最讓人震撼的是詩人還描繪了一位婦人,“還在用苦瓜一樣的乳房/營養他們底眼凸身細的嬰孩/自己底失了色的,灰滯的雙瞳/卻失神著”,一個被掠奪得一干二凈的婦人,還在用她已經被掏干自己的軀體哺育孩子,但她的精神意識狀態卻是“連哭泣的本能”也遺忘了,哭到失聲遺忘這是一種何等的痛楚?詩歌將這位婦人的無私母性,和入侵者的貪婪欲望對照起來,表現出人在社會生態中的偉大和罪惡。

同樣表現人性的扭曲丑惡,還有晏明1942年創作的《古寺》(《戰地詩草之十七》),該詩將侵略者失衡的丑惡人性呈然紙上。詩篇通過黃鸝和朱雀的口,向人們展示了古寺的蒼老荒涼,這座唐代尉遲公監造的寺院在炮火的驚悸中,迎來了它的到訪者,“一批結實的壯年人”“一批秀麗的村姑們”“一批苦窮的游擊隊”,他們“被粗粗的繩索捆綁著”,他們在古寺中被侵略者強奸、活埋、屠殺,侵略者種種兇殘行為的地點,居然是人類精神信仰的安放地——神圣的寺院,詩人感悟到“心肺的深處感受到劇烈的難安的震蕩”,詩歌的語言形成一幅震懾人心的畫面,人類關于征服的欲望被放大到極致,“安插在那寺院的‘大雄殿'的毒惡的太陽旗”在信仰圣地的惡行,最終會被良知、世人和神靈審判,突出了侵略者的不可饒恕性。冀汸《仇恨燒灼著》寫了貪婪的占有者對擁有者公然的戕害。3個饑餓的日寇妄圖搶奪一個13歲孩子的羊群,在遭到孩子的反抗后,他們用馬刀刺傷了孩子的腰和腿,孩子居然還能“捧著流出的內臟”,憑著巨大的忍耐力和毅力,從荒涼的原野上一步一步的爬了回來,但是悲劇還沒有結束,最終孩子的爸爸被日寇割掉了兩只耳朵,并倒在了“一顆子彈的爆炸里”。侵略者的貪得無厭,使掠奪占有變得習以為常,讓一切“擁有”都是失去了意義,同時也表現了侵略者在戰爭環境下,人性的反生態性和非生態性。

生命是自然的最高表現形式,對生命予以尊重是人類倫理的基本準則,戰爭將這一準則轟然摧毀。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中有大量表現戰亂之下生命被摧殘的慘烈場景,同時也有反映因戰爭而帶來的離亂狀態。黃藥眠在《桂林底撤退》里,描寫了湘桂大撤退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中,桂林普通民眾驚慌逃亡的情景。火車車廂里塞滿了人,塞得都“快要滾出來”,沒上車的人著急地繼續往車上擠,上了車的人更是一片混亂,哭聲喊聲連成一片,火車開動了,由于太過擁擠,車輪從一些擁堵在車邊的人的腿肚上碾過去,爬上車頂的人失足掉下來,在輪軸旁邊的人坐不牢也跌了下來,“他們都是人呢/可是卻像蒼蠅般微賤地死亡”。生命如螻蟻般失去保障,人的存在價值和尊嚴被極大的貶低,戰爭時期的生存,在詩人的筆下是一種何其沉重的言說。

三、精神生態的異化與重建

戰爭導致秩序的破壞,人們失去了物質家園,戰爭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程還帶來了文明和人性的異化,人的精神家園處于危機之中。桂林文化城的詩人們也敏銳地感受到了現代城市發展進程中城市化對于人的觀念和道德的影響:都市的畸形繁榮,金錢與物質欲望的膨脹,城市化進程的弊病,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沖突碰撞,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立場、信仰的混亂,這些精神生態維度的命題,在桂林文化城詩歌中也有展現,流露出較濃的精神生態危機和憂患意識。

臧克家在《鋼鐵的靈魂》中寫到:“我不愛/刺眼的霓虹燈/我愛向村里/柳梢上掛著的明月/”,城市的風景對于這位泥土詩人來說是難于接納的,作為一個具有傳統審美旨趣、骨子里流著中國式農民血液的詩人,臧克家表現出對靜穆寧靜鄉村生活的留戀,對平和閑適泥土氣息的追慕,對畸形繁華都市的天然排斥。袁水拍《小詩四首》中的《城市》和《理發匠》也隱含了這一主題,詩中城市的酒館汽車、飛揚的塵土、滿街的廣告標語都是城市化的特征,但在物質發達之下,卻難以遮掩“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和欺騙”,城市像一口藏納著無限誘惑的深井,引誘著人們往下跳,詩歌揭示出社會的種種丑惡黑暗,給人以警醒。《理發匠》寫城市中的理發師把從鄉下來的人“搬弄”在手里,熟練的給鄉下人改頭換面,鄉下人的頭發在飛舞的剪刀下簌簌落地,象征著他們從鄉間帶來的鄉土根性被一點一點的清理掉,喻示著純真被吞沒,鄉下人被城里人“整理”之后一同被融入了城市這個大染缸,諷刺了本真人性的喪失。胡危舟的《金牙老七》描寫了一個從十里洋場上海的黑社會潛到桂林的女人,她的生存能力極強,善于在各種關系中游走,能疏通各種關系,卻干著國難之時的齷蹉勾當。這個鑲著金牙的女人,就是一塊物質金錢社會的活招牌,她的物質、精明、庸俗、墮落是戰爭背景下城市文明畸形發展的結果。

除了展現城市文明精神生態的物質畸形,還有表現關于理想價值危機和崩潰的思索。韓北屏的敘事詩《庭園與鶴》,描寫了一只生活優渥,受到主人特別待遇的白鶴,她“無視于眾生的疾苦”,根本不考慮也不會去考慮未來,優雅高傲地生活著。直到有一天,她的主人走了,她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依靠,從“動物的君主”墮落到“荒涼的境界”,沒有人再欣賞她的優雅高傲,最后竟然被活活餓死。詩歌的哲學意味相當濃厚,暗示人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應該有自己的精神守望,而不能盲目虛無的活著。白鶴精神的空虛以及她的下場,是生態視角下人對于自我精神追尋叩問的形象詮釋。鷗外鷗是桂林文化城一位以諷刺詩見長的詩人,他在《精神混血兒》鞭撻了當時中國社會所存在的一群“精神混血兒”,他們有著華夏的血脈,“肌肉是黃的/眼睛是黑的/頭發也是黑的/跟我們一樣的”,但是在立場信仰上卻與民族格格不入,詩人對這群被殖民化的“中國人”感到深深的憤怒,并表示出極大的蔑視:“在桂林/我們的領土/你們是否我國民”。詩歌的主題也透視出對于文化被殖民化的焦慮。鐘敬文《櫻花曲》的若子姑娘癡情地掛念著遠在東方的戀人——一名在虛偽且狂熱的民族榮譽感支使下遠赴中國戰場的日本士兵。若子還在做著“霞彩般”美麗的重逢夢,殊不知“那活著的年青人/在不知道的瞬間/變成了一具尸骸了/口里仿佛還在低吟”,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毒害,使得大量的日本青年淪為戰爭的犧牲品,讓他們甘愿為此付出生命。理想信念被政治所利用,并轉化為反人類的行為,這是一種完全扭曲的精神生態。

對于精神生態的危機,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也試圖在尋找突圍的出路,回歸自然,回歸親情,回歸本真,詩人們或轉向自然尋求歸回,或轉向對自我的審判和道德的指引。前文所提及的茅戈《鬼森林》所描繪的那片“鬼森林”,不只是人們的生命方舟,同時也是人們的精神之母。他的《懷念》中寫到:在“心頭充滿了憤激”的長長歲月里,“我記起了長白山的積雪/黑龍江滾滾的流水”“我記起了那高聳天際的森林/廣闊無邊的草原”,自然向戰爭中的人們溫情的召喚,指引他們精神棲息的歸路。還是茅戈的《山徑》寫出還鄉過程中的焦急和尋找:“如今十年了/我遠離了我的故鄉/也遠離了我的母親/今日獨自跺著這條冷僻的山徑”,在這條回家的荒涼山徑上,“我”遇到了“那個白發的老婦人”,她是母親嗎?詩人在現實和夢幻間恍惚難辨,詩歌寫盡了回鄉路上的復雜感受,這條回鄉的路,就是一條心靈和精神的回溯之路,詩歌將精神的安置地指向了故鄉、母親、自然。晏明的《山挽歌》寫對無名英雄的緬懷,安葬英雄們的墓園也是精神詩意棲息的歸處,烈士長眠在高山間的土地下,安葬地因為安葬者特殊的生命意義而帶上了神圣莊嚴的意味,周圍的環境也顯示出自然的曠達靈性,傍晚時分,在“林子外的古寺”“樹梢間”,在“那靄靄地白云邊”,響起了“當當的”鐘聲,這是自然為英烈們唱響的挽歌,在這悠遠的氛圍中,烈士們的英魂與自然合而為一,到達幸福的彼岸。臧克家的《兩盞小燈籠》寫了一個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之際,是另一個純潔善良的小女孩純真的關愛讓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你那兩顆淚珠/會變成兩盞小燈籠/照著她生前的心/和死后的道路”,人類之間純潔友善的關愛成為復雜艱苦年代里生命存在延續的意義。

相對于自然、故鄉、愛的拯救指引,對自我的發現從而達到精神的指引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楊周翰的《哀求著與合唱隊》寫了兩類人,一類是沒有了喜怒哀樂、沉睡到麻木絕望到骨子里的“哀求者”,他們沒有了反抗,喪失了活著的意義,僅僅像生物一樣殘喘著;另一類是“合唱者”,他們對“哀求者”進行了無情的嘲諷,意圖喚醒“哀求者”的麻木。“合唱者”除了政治意義上的解讀,更可貴的是隱含著思想求索者的意味,他們不沉溺于現實,積極的尋找價值和意義,是自我精神危機的拯救者。胡拓《夜的葬曲》是一首象征意味濃厚的諷刺抒情詩,詩人借夜的恐怖猙獰寫出了現實環境的逼仄艱難,夜有如“北冰洋底凄冷”“墓塋般的窒息”“猛獸似的猙獰”,讓人“寒栗、嘔吐、發指”,但可貴的是詩人寫到:“我不為夜哭泣/我卻愿為夜唱一支葬曲”,完全是精神勇士的寫照。黑生的《迷》也具有同樣的意味,在滿天大霧的茫茫黑暗里,縱然迷失了方向,仍要“坐下等一會兒/想想吧!/想想,太陽一定會出來”,在對未來的希望期盼中,指引出精神追求的方向,充滿著樂觀向上的力量。杜谷的《夜的花朵》是桂林文化城詩歌中藝術性較強的一首好詩,詩人用精致雋永的筆調寫出了一副柔美安詳,又靈動溫馨的夜空圖,然而詩人又悄然將這浪漫唯美的夜空,和若隱若現的現實聯系在一起,“愿弦月的銀波流過你們的夢/讓你們疲乏的騷亂的靈魂得以安睡”,最后將隱約的憂愁融化在未來的希望中,“明天,陽光要燃燒你們的窗簾/從沉寐里起來,你們會看見/原野上到處開出了花的樹……”,將對時局的憂慮化入執著追求的理想間,堅守了自我的精神家園。

在這部分詩歌里, 詩歌以強烈的理性精神,對精神危機進行審視,重回生命的原初之地尋找意義,描繪出人類和諧共存的幸福遠景,對戰爭背景下人類生存的困境做出了審美解答,具有重要的精神生態意義。

結語

不可否認,桂林文化城詩歌由于時代的因素難免會帶有概念化的痕跡,詩歌的形象和藝術技巧上缺乏錘煉,但是它在中國抗戰文化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綜觀桂林文化城的詩歌,雖然絕大部分詩歌的字里行間雖未直接采用“生態”之類的字眼,但無論是在對自然的描繪上,還是在對社會關系的展現上,亦或是對精神問題的探求上,都透視出渴望和諧平衡,反對破壞失衡,重建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的思考,反映出戰爭背景下全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在和平條件下和城市化持續發展的形勢下,從生態主義的角度來研究和闡釋桂林文化城的詩歌,使人們更好的理解自然之于人的母體的生存價值,激發維護家園、生態、生命和諧平衡的意識,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1]魯樞元.生態批評的空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岳川.生態文學與生態批評的當代價值[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30-142.

[3]弗洛姆.占有或存在[M].楊慧,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

[4]豐子愷.豐子愷文集:五[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 羅傳清]

The Research on Guilin Poetryfrom 1938 to 1944 in the View of Eco-criticism

MO Shanshan

(Chinese Department, Guilin Norm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001,China)

As an Anti-Japanese war cultural city, Guilin had flourishing poetic creations from 1938 to 1944.In the view of ecology, it can be found that Guilin poetryat that time tend to express poets’ desire for peace and harmony, protest at destruction as well as their proposition of rebuilding natural and spiritual home by depicting existence scene, social and spiritual ecology. Guilin poetryfrom 1938 to 1944 reflect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r all humanity in the context of war, expressing the ideal of rebuilding health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uilin as a cultural center; poetry; existence scene; social ecology; spiritual ecology

I226

A

1672-9021(2016)06-0011-06

莫珊珊(1979-),女,廣西桂林人,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4年校級科研項目“抗戰時期桂林文化城文學主題研究”(XJKY201408)。

2016-10-18

猜你喜歡
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大營鎮生態雞
貴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6:32
生態之旅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2
潤豐達 微平衡生態肥
茶葉通訊(2017年2期)2017-07-18 11:38:40
生態保護 有你有我
“知”與“信”:《逃逸行為》的生態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福利国产在线| 91久草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人人艹人人爽|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无码人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欧美在线国产|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伊人久久婷婷|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色播五月婷婷| 综合成人国产|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精品91在线|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国产99精品久久|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色婷婷电影网|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六月婷婷综合|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日本影院一区|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黄色免费看|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 日韩专区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