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穎
?
試論如何提取審計證據
梁 穎
榮成市審計局
摘要:由于經濟事項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審計風險也不斷增加。因此認識審計證據的作用,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于審計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審計證據;充分性;適當性
審計證據,顧名思義,就是指審計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所獲取的,用以證明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過程及其中具體事項真相的一切憑證或其他資料信息。為了形成審計結論,必須獲取審計證據,收集和評價審計證據的過程,就是審計取證的過程。審計取證是整個審計工作的基礎,審計證據的質量和數量直接影響審計結論的正確性,提取足夠的質量上乘的審計證據對于做好整個審計工作至關重要。
正是由于審計證據在整個審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審計人員在選擇審計證據的問題上應特別慎重。如果收集的審計證據數量過少則有可能不能充分證明被審計事項,如果收集的審計證據數量過多但與被審計事項聯系不大則同樣不能充分證明被審計事項。如何使審計證據的收集即經濟又有效,這就需要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考慮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與適當性。
(一)審計證據的充分性
充分性是指審計證據的數量能夠足以證明審計事項并形成審計結論。如何確定審計證據是否充分,就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等于固有風險乘以控制風險乘以檢查風險,而在這其中審計人員所能控制的只是檢查風險的高低,而檢查風險的大小受審計證據數量的影響。如果一個項目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都很低,那么檢查風險可以相對高,收集少量證據即可;反之,就需要收集大量的審計證據。
2、具體審計項目的重要程度
重要的審計項目需要較多的審計證據。對于容易錯報、舞弊的項目,如:往來帳款、貨幣資金、存貨等獲取的證據要多,要仔細,要從多種渠道獲取證據,對于不容易出差錯的項目,如:固定資產,即使金額很大,也不需要收集太多的證據。
3、審計證據的獲取途徑
直接獲取的證據,證明力強,數量可減少,若間接證據,證明力弱,數量就得增加。例如銀行對賬單作為審計證據是客觀存在的,不需要主觀判斷,可信度就高。但如果不同來源取得的審計證據可以互相驗證時,審計證據可信程度也相對較高。例如向與被審計單位有業務往來的客戶函證被審計單位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是否真實等。
(二)審計證據的適當性
適當性是指審計證據的相關性與可靠性。
1、相關性
審計人員只能利用與審計目標相關的審計證據來證明審計所認定的事項。例如存貨監盤結果只能證明存貨是否存在、是否有毀損及短缺,而不能證明存貨的價值和所有權等情況。
2、可靠性
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受獲取途徑、獲取時間的影響,要注意選取可靠性高的審計證據來支持審計結論。一般來說書面證據比口頭證據可靠,直接證據比間接證據可靠,外部證據比內部證據可靠,審計人員親自獲取的比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證據可靠,及時獲取的證據比后來獲取的證據可靠。
1、檢查法
即通過審查與復核書面資料取得審計證據。主要可以分為對四個方面的審查:一是對原始憑證的審查,應注意其有無涂改或偽造痕跡,記載的經濟業務程序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有承辦人和主管領導簽字等;二是對會計賬簿的審查,應注意查看是否符合財務制度規定。包括審閱被審計單位據以入賬的原始憑證是否完整,賬簿有關內容與原始憑證的記載是否一致,會計分錄的編制或賬戶的運用是否恰當等;三是對會計報表的審查,應注意會計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等;四是對會計記錄和其它書面資料的審查,應注意審查各種書面記錄是否一致。
具體地說,(l)復核原始憑證上記載的數量、單價、金額及其合計數量是否正確;(2)日記賬上的記錄是否與相應的原始憑證記錄一致;(3)日記賬是否與總分類賬及有關的明細分類賬相符;(4)總分類賬賬戶的余額是否與所屬的明細分類賬賬戶余額合計數相符;(5)總分類賬各賬戶的借方余額合計與貸方余額合計和明細分類賬的借方合計與貸方合計是否相符;(6)總分類賬各賬戶的余額或發生額合計是否與會計報表上相應項目的金額相等;(7)復核會計報表上各有關項目的數字是否正確;(8)各報表之間的有關數字是否一致。以上各項如果涉及前期的數字,應特別注意年初年末更換新賬時,賬簿年初年末的承接,注意有造假的可能。
2、盤點法
即通過清點與盤點獲取審計證據。審計人員應對各種實物資產及現金進行認真地清查和盤點。對實物資產的清查和盤點一般由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人員只進行現場監督,對于貴重物資可以抽查復點。對現金的清查和盤點由審計人員親自進行,一般采取突擊盤點的方式。
3、計算法
即通過計算獲取審計證據。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往往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憑證、賬簿和報表的數字進行計算、平衡,以驗證其是否正確。
4、調查法
即通過與知情人座談獲取審計證據。座談過程中,至少有兩名審計人員在場,審計人員應對各種重要的言詞加以記錄,并注明是何人、何時、何地關于何事所做的口頭陳述,還應獲得被詢問者的簽字認可。
5、函證法
即通過與被審計單位相關業務單位進行函證從而獲得審計證據。一般用于對銀行存款及往來賬戶的審計中,函證要直接寄給審計人員,而不能通過被審計單位轉交。
6、分析性復核
即通過對被審計單位重要的趨勢分析或比例分析獲得審計證據。分析性復核法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進行的分析,對分析中發現的差異,特別是對異常變動進行調查,必要時要適當追加審計程序。常用的分析性復核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
隨著被審計單位賬務處理手法的不斷變幻,審計風險也相應增大,對審計證據收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獲取審計證據,應注重抓好以下二點:
(1)堅持按程序取證。審計人員必須依照審計程序及實施方案,按確定的審計目的要求、范圍、內容、重點和方法,深入細致地調查取證。
(2)堅持充分取證。審計人員應對獲取的審計證據每一個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其次審計人員要對審計事項的方方面面都進行取證,保證每一個審計事項的取證都充分客觀。
參考文獻:
[1]王洪軍.收集審計證據的幾種方式[J].農村財務會計,2006,(10)
[2]劉全.論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的獲取[J].審計月刊,2006,(17)
[3]許存格.提高審計證據證明力的途徑分析[J].商業會計,2012,(4)
[4]陳春.提高審計質量控制與防范審計風險[J].財經界,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