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 偉 2.秦 菲
1.棗莊市山亭區建筑設計院 2.棗莊市市中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淺議綠色生態建筑設計
1.張 偉 2.秦 菲
1.棗莊市山亭區建筑設計院 2.棗莊市市中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如今人們都渴望回歸自然,都希望能更多的與大自然接觸,所以,近年來,“綠色建筑”、“生態建筑”“智能建筑”的概念在建筑市場上日益熱門起來,本文筆者就結合了多年建筑設計工作經驗,針對現階段提出的綠色生態的建筑設計做出了一些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
所謂綠色生態建筑,就是將建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通過組織(設計)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而要實現這個目標,至少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在建筑工業中實現高效、節能,使用再生、不產生副作用的建材產品;二是建材的研發應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盡快擴大這種材料的使用范圍;三是要注重工程建設中的能源節約,盡量使用節能降耗、能夠再生的天然材料;四是建材原料從使用到回收是否影響環境的污染,也是劃定生態建筑的重要標準,最關鍵的是,要把這種綠色理念貫穿到人居環境中去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只有使人、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系統,才能真正實現建筑的生態化。
1地域性原則。在現代綠色生態建筑中,應當結合工程項目所處地域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資源等重要特點,分析、總結和吸納地域傳統建筑應對資源和環境的設計、建設和運行策略,因地制宜的制訂與地域特征緊密相關的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和技術導則,選擇匹配的技術。
2生態化原則。要保護自然,遵守節地原則,適度開發土地資源,合理規劃項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學的建筑體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積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粘土實心磚等建材,對建筑廢棄物進行無害處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筑室外使用透水性鋪裝,以保持地下水資源平衡,對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得破壞其自然再生系統,運用環境親和材料,要盡量使用可重復利用材料、可循環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和短缺資源,多使用地域的自然建材及當地建筑產品,在施工過程中做到無污染化。
3設計科學,以人為本的原則。人是社會的主體,追求高效節約決不能以降低生活質量,犧牲人的健康和舒適性為代價,在以往設計的一些太陽能建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服務于經濟落后地區的,其室內熱舒適度較低,沒有認真做到合理設計和以人為本,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這種低標準的“綠色生態”建筑很難再有所發展,也必將被社會所淘汰,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這與國家宏觀要求也是相符的。
4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綠色生態建筑應該著重強調的是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不能照搬盲從,我國的綠色生態住宅設計存在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有很多設計者喜歡照搬西方的現成設計,認為西方的就是好的,他們殊不知,西方發達國家與我國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的。
5整體設計原則。建筑設計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謂的先進綠化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一個局部而不顧整體,如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將有限的保溫材料安置在關鍵部位,而不是均勻分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充分利用太陽能和自然通風。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建筑設計時充分利用自然光既可以節約大量的照明能耗,而且陽光還可以殺毒消菌,保證人們的身心健康自然采光就是將日光通過一定的技術用于白天室內的照明,并保證其照明質量比人工光源優質,自然通風在建筑設計中也十分重要,它能夠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傳統建筑中常見的自然通風有夏季穿堂風,它不僅施工簡單易行,更重要的是它減少了夏季用于空調的能耗。
2改善外圍護結構的隔熱保溫性能。外圍護結構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保證建筑節能綠色的特點就必須對外圍護結構采取節能措施,一般采用不同的外墻開口,結合架空地板,加上風扇、吸音材料、過濾材料等簡單構造材料與設備措施,形成能滿足多種功能的“可呼吸外墻”,從而使室內外空氣和水分通過墻上的孔洞得到交換,在平衡和調節溫、濕度的同時,過濾灰塵和減少噪音,另外,可以引導室外空氣通過加熱或制冷管道進入室內,以實現空氣的熱交換。引導室內空氣從屋頂通氣孔排出,帶走多余的水分、雜質和有害物,這種自然被動的空調方式一般是人工可控的。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處理回收利用是建筑節水的有效措施,通過低技術的建筑處理及后續工種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澆灌,用于景觀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態環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內的洗漱污水經有特殊設備的凈化處理后,再用于沖廁,或者澆灌等,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術的應用,使水資源利用最大化,而且系統可以長期穩定運行,且節省投資,運行費用低。
4建筑材料的節能控制。在建造的設計過程中,在滿足結構要求的基礎上節約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例如根據經驗和計算,使鋼筋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下盡量減少鋼筋的用量,在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劑減少水泥的用量,另外還可通過建筑體形設計達到節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狀 進深、體形系數、表面面積系數、長寬比和朝向,理設計建筑的墻體、門窗、屋頂、熱緩沖區及有效遮陽,提高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也對建筑材料的節約有著重大意義。
5綠化和建筑結合。首先,它符合現代人們回歸大自然的愿望要求;其次由于其本身對空氣的凈化功能給人們提供自然健康的居住環境;此外,它也具備遮陽降溫節能的作用。建筑綠化通常包括屋頂綠化外墻垂直綠化以及室內綠化。
綜上所述,建筑業的發展在某些方面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裝點了城市環境,然而任何建筑都會消耗到大量能源和材料,而綠色生態建筑的興起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也是建筑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師應牢記“人類不可能創造一個生態系統”只可以設計生態系統的環境和整個系統,相信保護生態、回歸自然的綠色生態建筑必將會為建筑師提供一片嶄新的天地。
[1] 郭大坤.淺析現代生態建筑設計的原則及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6).
[2] 洪哲雄.生態建筑設計初探[J].山西建筑,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