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泗英
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論國企黨組織在國企法治建設中的責任與作用
李泗英
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摘 要: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強和完善法制建設是國有企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國企的法治建設仍存在許多不足: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乏力、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法治文化淡薄等等。國企黨組織應在國企法治建設中負起領導責任,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國有企業;法治建設;黨組織;責任;作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宏偉目標。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流砥柱,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國企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國企自身法治化建設進程,對國企實現經濟效益而言是必要條件。國有企業黨組織是國企的政治核心,推進國企的法治建設是其政治任務,而國企黨組織如何貫徹好﹑落實好黨中央的依法治國戰略,如何改革和創新黨組織在國有企業的履職方式,這是當代國企黨組織面臨的新課題。
1.1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乏力,腐敗問題頻發
從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開展的反腐風暴,而國企是腐敗頻發的一個重災區。從能源系統腐敗窩案和華潤集團腐敗窩案來看,一些國企領導人員違反“四風”的職務消費行為頻發。國企職務消費制度本是激勵國企領導人員生產和經營業績的一種制度性安排,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機制,導致正常的職務消費異化。另外,許多國有企業尚未建立科學有效的權力結構,決策過程的權力制約和監督仍然存在問題。
1.2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導致國企缺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基礎
從近年來國企發展歷程來看,特別是在《公司法》施行以后,國有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取得一些明顯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些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夠健全,導致內部人控制﹑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嚴重;管理經營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缺乏應有的分權制衡,導致腐敗風險較大。
1.3法治文化淡薄,法治觀念缺失
這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中對于企業高管的待遇水漲船高。相對而言,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薪酬與市場中同級別企業領導的薪酬出現了較大差異。社會上彌漫著的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成為國有企業領導人以權謀私﹑腐化變質的病灶。同時由于我國國有企業長期處于龍頭地位﹑壟斷地位,國有企業所掌握的社會資源廣泛,導致國有企業的領導人權力較大。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由于平時受到的監管較少,處處享有特權,造成法律意識相當淡漠。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國企黨組織應對國企的法治建設負起領導責任,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具體是:
2.1創新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徑和方式
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符合條件的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可以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成員中符合條件的黨員可以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進入黨組織領導班子;經理層成員與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適度交叉任職;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分設,黨組織書記﹑董事長一般由一人擔任。
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黨組織在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中的責任,支持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堅決防止和整治選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風。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尤其是主要領導人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綜合考核評價,及時調整不勝任﹑不稱職的領導人員,切實解決企業領導人員能上不能下的問題。
2.2完善國企紀檢監察工作機制,提高國企內部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國企腐敗問題是嚴重阻礙了國企健康發展﹑侵蝕了國企發展成果,是國企法治建設過程中的重點整治對象。國企黨組織的紀律檢查部門應在國企腐敗問題上有更加積極的作為。
2.2.1提高國企紀檢監察部門的權威性。要進一步鞏固紀委系統在監察﹑巡視中所取得的成果,使紀委監察的威懾力和權威性更進一步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國企紀委還要整合其他監督力量以形成高壓態勢。要以專職化取向重新定位國企紀檢機構職能和人員職責,避免出現紀檢人員因為行政依附和職務依附而造成監督失靈的情況,擔任好企業重大決策﹑經營管理﹑人事安排﹑改制轉型的“把關人”。
2.2.2完善國企紀檢監察部門的運行機制。加強對國企“一把手”執行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監督,國企黨委及其領導成員要主動向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報告自身廉潔自律情況﹑抓廉政責任制的情況,并積極為紀檢監察機關充分行使監督職能創造條件。全面實施國企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專項清理整治工作。要建立健全企業公開機制,重點公開國企干部選拔任用﹑物資采購﹑財務管理﹑工程項目及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讓企業職工參與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
2.3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為國企法治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國企黨組織要負起主體主體責任,在國企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增強國企全員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良好氛圍。 充分利用多種媒介形式,為法治文化造勢。可以通過報紙﹑刊物﹑網站﹑顯示屏﹑宣傳櫥窗﹑企業事務公開欄等多種媒介形式進行多層次多側面的宣傳,突出法治文化宣傳陣地建設的針對性,一方面注重將法治文化與各級管理層精細化管理﹑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新時代知識型員工等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一方面也可以讓企業法治文化走進一線﹑走進崗位﹑走進身邊,通過小故事﹑網絡視頻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及時解決廣大職工家屬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及時宣傳法治文化在促進企業改革發展﹑安全生產﹑廉潔從業﹑優質服務﹑文化娛樂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法治文化宣傳陣地建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形成一種自上而下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
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核心地位,承擔著十分重要的社會責任。國企做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不僅是國企自身要追求的經濟目標,更是國企肩負的社會使命。法治建設是國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前進方向,是必然性和普遍性的選擇,是國企做大做強的必修課。國企黨組織作為國企的政治核心,應負起責任,創新履職方式,在國企法治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白彥.我國國有企業廉政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2).
[2]韓世春.國企黨委與法人治理結構關系探析[J].中國發展觀察,2014,(2).
[3]管宏杰.運用法治思維 建設法治國企[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6,(11).
[4]張小橫.建設法治文化宣傳陣地 有效推進國企依法治企進程. 公共管理決策案例與鏡鑒研討會,201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