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雷
廣東華僑中學
從財務管理角度看中小學后勤改革
李 雷
廣東華僑中學
財務管理是中小學管理中比較薄弱的環節,卻又是后勤改革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也對后勤改革起著監督作用。本文從后勤改革遵守的財務原則入手,詳細分析了中小學后勤改革中存在的采購流程不完善、資金使用進度不均衡等財務問題,對后勤改革中財務管理的角色轉變提出了財務管理全程跟蹤、后勤改革與教學相協調等幾個方面,并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對后勤改革提出物業管理專業化與一體化協調等建議。
財務管理,中小學,后勤改革
后勤改革很大意義上也是一種財務管理及制度的改革,后勤管理需要財務管理的核算和監督,同時也需要財務管理來進行績效評價考核。小學、初中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載體,而高中雖然不是義務教育階段,但是也都為財政核撥單位,承擔的都為中小學學歷教育,如此的單位性質就決定了單位的主要功能在于教書育人,因此其財務管理也就放在了不是很重要的地位,中小學的財務管理進而也就成為了很多學校管理上比較薄弱的環節。本文將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去探討中小學后勤改革中出現的幾個問題。
1.公益性原則
中小學的性質決定了其改革的走向,學校的后勤管理必需走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服務師生和教學”為目的,各種后勤供給,比如食堂、連鎖超市、飲用奶、校服等,都要堅持質優價廉的原則。各級學校都應該讓師生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權益。公益性也就決定了學校財務管理上的非盈利性,與一般的“利潤最大化”的財務原則相背離。
2.效益最大化原則
強調對公益性原則的追求,但是并不等于效率低下,也不代表追求鋪張浪費。財政資金要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來使用,效益最大化就是指用同樣的錢做盡可能多的事情,講求的是資金使用質量。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做到有保有壓,增加教學投入,壓縮教學輔助性支出。近年來,廣州市財政推行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正是圍繞這一原則開展的。
3.可持續發展原則
后勤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而改革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就要科學地發展。在學校后勤改革過程中,特別是一些比較大的學校中,如何安排各年度的資金配置、如何安排年度中各項目的資金配置,都顯示出一個學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時也決定了后勤改革能不能持續發展。
4.財務監督原則
中小學的后勤管理部門一直是教育系統反腐重點,如何有效防止后勤改革中此類不良現象的發生,除了人員自身素質提高外,財務監督是重要的環節。同時,財務監督也正是財務工作的一個重點,對待改革性的工作中,財務監督更應該滲透入改革的各個環節,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患于未然。
1.采購流程管理不完善
從現實情況來看,后勤改革涉及金額都比較大,很多都達到政府采購標準,從政府采購的執行力度來看,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政府采購后的供貨、驗收環節卻還是缺乏有效的監督。很多中小學由于人員編制不夠,后勤主管跟財務主管為同一人,這種先天性的職務性缺失是采購流程中的最大缺陷。從了解的情況來看,達不到采購限額的但是金額又較大的日常采購,目前采用的仍然是自主采購,其中除了供貨方便等原因,人情關系就占有了比較大的份額,而且有很多單位都比較抵制規模較大、價格透明的配送公司,像富美硒鼓、文具配送公司等在中小學的業績并不好。
2.資金使用進度不均衡
在中小學中,由于公用經費的緊張,較大的后勤改革,比如物業管理等,多由財政資金專用項目的形式下達。除了飽受詬病的財政資金撥付進度外,單位內部缺乏統一調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這主要還是由于中小學的工作重點決定的,教育教學作為第一工作要點,其他工作在全校的協調力度上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后勤部門與教學部門的脫離,對待改革項目的實施把握上就有失精準,很多情況下到10月份,資金使用率不足50%。又由于現在實行的是財政零余額賬戶管理,會導致年末資金使用監管缺失。
3.參與改革人員專業性較差
現代后勤改革涉及到較多的方面,比如物流配送、食堂管理等,表面上看起來都是些很簡單的瑣事,但是真正系統性地把這些瑣事整合起來卻需要有相當的專業素養,有些專業性的知識或習慣并不是工作經驗能夠養成的。由于改革都是新鮮性事務,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然就會出現社會化外包的項目又轉為學校自己經營的情況。可能出發點是好的,但經營不善,會導致結果出現較大偏差。另外,中小學后勤改革實施中會涉及到教學人員,但是都缺乏財務常識,很多人在財務單據上面簽了字,卻不知道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這就給財務監督帶來了不可靠的信息。原始憑證都不能保證準確可靠的話,財務監督也就失去了意義。
1.全程跟蹤及對外公開
廣州市審計局對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采用的就是全程跟蹤審計的形式,雖然有較大的工作量和較低的受歡迎度,但是整項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學校后勤專項改革中推行如此方式,也就是從改革的啟動、實施、收尾等階段相應的進行財務項目前預算、項目中控制、項目后決算等,雖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財務工作量,也會產生與其他部門的矛盾,但是此種方法讓改革過程更加規范。除了全程跟蹤以外,相關賬目對校內教師或對外公開,讓教師、社會和利益相關方去監督,及時性雖然較差,但是長遠來看施與了參與者一定壓力,促使其努力提高資金使用率、嚴格把控各個環節。
2.后勤改革與教學相聯系
中小學后勤改革的目的除了節省資金以外,最重要的是更好地為了教學服務,因此后勤改革必當以促進教育教學為評價依據。教育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與之配套的后勤服務也必為負責的,也就要求后勤改革必須要征求教育教學人員的意見。從財務分析評價的角度來看,從預算開始就應該征求相關教學人員的意見,在實施階段和項目最終付款時,項目進度及驗收都應該有教學人員簽署意見。
3.統籌安排資金
統籌安排資金對于規模較大、改革項目較多的學校來說尤為重要,統籌安排資金的水平基本等同于財務管理的綜合水平。由于財政專項資金的存在,中小學資金的安排局限于項目內部資金安排和公用經費的使用安排。輕重緩急、周期長短等因素,都由后勤改革項目的難度而定,資金安排也應該符合改革項目的需要。
1.物業管理專業化與一體化的結合
中小學物業管理一般包含安保、清潔綠化、水電維修、設備養護、印刷等幾個大的方面,這幾個大的方面,特別是水電維修和設備養護等都需要較高的專業知識。很多學校的這幾項都已經實現了社會化的運作,但是具體運作過程中又存在著一些差別。是把所有物業管理統一由一家公司來做還是把其中的幾項分開由單獨的公司來做?另外,中小學的日常水電維修工作量都比較小,聘請物業管理還是學校直接聘請專業人員,哪個更經濟一些?中小學的物業管理規模都不大,從財務角度看,如果同時由一家公司管理的話,基本上都會超過政府采購限額,分開的話基本上都不用。水電日常維修等工作,由于需要常駐校內,工作量基本本控制在兩人工作量以內,所以從財務角度來看,采用直接由勞務公司勞務派遣的形式會更好一些。這就是物業管理專業化與一體化相結合的問題,各個學校也應該根據自身情況的差異區別對待。
2.加強后勤改革管理實施人員的繼續教育
后勤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參與人員除了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還要有專業知識,而很多中小學由于人手缺乏等原因,并不能具備這些要求,自己學校組織培訓又達不到規模,因此應由主管教育部門針對普遍問題舉行培訓,對參與人員給予政策甚至細節上的支持。同時,還應定期進行兄弟學校經驗交流會,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3.提升學校中層干部的財經法規意識
如果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車頭,那么中層干部就是學校這列火車的動力傳導系統。學校的大部分中層領導多為教師轉變而來,對于教育管理的知識非常熟悉,但對財經法規卻十分陌生。在涉及到資金問題操作的時候,經常不能嚴格按照財務規章執行,而且認為沒有必要。中層領導一般都掌控著自己部門或者級組、科組的資源,也就相當于承擔者一定的財務監控責任,同時,中層領導又是各項后勤改革的主要協調者。如果要求財務能對學校后勤管理進行精準的核算的話,就必然要求中層領導對自己部門的資源使用進行精準的掌控,比如教務處主任要對教務處管理的日常用品,比如油墨、光盤等的使用做到監控。只有中層領導們重視財務規章制度,學校的財務管理才能更加規范。
[1]陳忠鵬.淺談中小學后勤管理的特點和原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05).
[2]秦德林.中小學后勤工作社會化的操作方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