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正梅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淺析中國目前煤炭行業的形勢及發展前景
付正梅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歷經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之后,煤炭企業逐步進入了寒冬,出現了煤炭企業大面積虧損,參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近兩年全國煤炭經濟運行情況: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15年11月17日通報結果顯示,2015年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持續處于寒冷區間,投資持續減少,企業效益大幅下降,企業資金愈加緊張。脫困成為行業的關鍵詞。因此探尋煤炭行業處于低迷狀態的原因,然后通過分析原因,找出一些能使煤企創造新的盈利點的對策至關重要。
煤炭行業;形勢;發展前景
1)新常態下煤炭市場供求矛盾。從目前到“十三五”規劃,在推動能源改革,經濟改革新常態下,煤炭需求進入重大轉折期,煤炭消費供需,出現下滑[3];2)煤炭產量與消費量雙降。2012年起,中國煤炭下行形勢持續疲軟。2015年,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愈加突出,在煤炭供應出現下降,同時煤炭市場需求也在減少。3)煤炭行業固資投入顯著減小。近幾年,煤炭產業固資投資呈現顯著變化;4)資源開發消耗大,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每采1t煤損耗2.48t水,破壞水資源,且多年來煤炭超強度多層開采,造成大面積土地塌陷。煤炭燃燒時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如SO2、NOx、COx等。
2.1 進口煤炭對國有煤炭企業的沖擊
近十年來,我國煤炭進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態勢,特別是2009年以后我國由煤炭凈出口國變為煤炭凈進口國,進口煤憑借其價格優勢迅速在我國打開市場,一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進口煤量逐年增加對煤炭的市場影響,造成了國產煤銷量與價格的下降。中國煤炭網數據顯示5500kcal進口動力煤價格優勢維持在70元/t以上,極利于成交。
2.2 產能過剩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對煤炭能源的消費量日益增加,使得一些煤炭企業盲目擴大生產,使每年都有煤炭剩余量,而煤炭企業盲目擴大產能在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時期并沒有使企業過多的擔心煤滯銷,一旦經濟發展增速放緩這種供需矛盾就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一方面煤炭需求量減少,另一方面卻是產能過剩更加劇了煤炭行業形勢的嚴峻。根據煤炭剩余量=生產量+進口量-消費量-出口量即可得出我國歷年剩余煤量。
2.3 能源消費結構的現狀與走勢
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以往中國的能源戰略規劃主要是從能源儲備和能源生產,即能源供給來考慮滿足能源需求問題。在過去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理所當然地以煤炭為主,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中一度高達70%以上。然而經濟發展和能源需求的階段性特征、節能減排的基本國策以及氣候變暖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制約,都要求中國能源戰略,尤其是能源結構戰略,進行相應調整。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能源結構戰略亟待調整。要從供給和需求雙側管理來考慮滿足能源需求問題,要將二氧化碳排放作為滿足能源需求的一個約束。所以要求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必須下降。
2.4 煤炭消費部門影響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產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重工業產業是前五大耗煤大戶,其消費量均占煤炭消費量的5%以上,總值占煤炭消費量的80%左右。經中間環節后,煤炭的最終消費行業集中在電力生活消費,基礎設施產業和房地產業。經計算,其中生活消費約占5%,房地產業約占10%,基礎設施建設約占8%。故這些產業的興衰也影響著市場對煤炭的需求。可以說煤炭行業的興衰與地產業密切相關,煤炭行業“黃金十年”時期也是“地產熱”時期,當房地產泡沫破裂,地產行業發展停滯不前,步入寒冬時,對煤炭的需求也必然會下降。在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狀況之下,煤炭行業必然受其影響。
3.1 促進煤炭產業向“清潔低碳型”轉變
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年-2020年)》中提出,加強煤炭質量管理,加快先進的煤炭優質化加工、燃煤發電技術裝備攻關及產業化應用,構建清潔、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續的現代煤炭清潔利用。在生態環境的紅線約束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下,要及時更換環保設備,大力發展高精度煤炭洗選加工,實現煤炭深度提質和分質分級,嚴格落實《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積極推進先進的煤炭提質、潔凈型煤及水煤漿技術。
3.2 推進煤企向“集約高效型”轉變
由《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研究報告》提出,通過重組兼并、裁減落后產效,在“十三五”末,將煤礦企業總數由2015年的6390家削減到3000家以內。意味著一半煤企將淘汰。中國煤炭工業的整合度與其它國家比明顯偏弱,且發展現狀在過剩-緩暖-再過剩-再緩暖之間循環。要想解決,需因地制宜,既考慮市場情況,也考慮范圍和規模經濟的情況,最終達到二者的均衡。
3.3 促進煤炭產業向“延展循環型”轉變
以煤為開端,往下游發展,往終端發展;以煤為核心,實現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及時加以恢復治理,確保煤炭開發始終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做好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
3.4 推進煤炭工業向“安全保障型”轉變
強調《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責任落實,強化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切實牢記煤礦等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切實遏制重大事故。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新常態下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應以煤炭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為依托,以環境容納為條件的適度規模,依據煤炭清潔生產、清潔利用要求運營和經管,從煤炭資源開采、生產損耗、廢棄物回收和社會消費等分層,促進煤炭循環經濟的發展。
[1]王全英.我國煤炭行業的經濟形勢分析與前景展望[J].中外企業家,2013,01:75+81.
[2]張偉,呂鋼.淺議我國煤炭行業發展形勢及前景[J].科技資訊,201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