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倫
廣東海外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海綿城市專題—居住環境的雨水花園設計應用分析
陳永倫
廣東海外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本文對海綿城市的概念簡要分析,闡述了雨水花園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意義,并探討了雨水花園在景觀設計里應用的具體技術策略。
海綿城市;雨水花園;景觀設計;應用
如果居住社區像一塊海綿一樣,具備蓄水、滲水、排水等功能,可將自然和人工結合,在確保排水防洪的安全前提下,通過環境的改變,改善人居環境的合理性。
1.1 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新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災害等方面的構思。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1.2 雨水花園的概念
雨水花園在結構設計上和植物選擇配置上模仿自然,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做到與生態過程相協調,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維護生態系統的健康。
其原理是,由的蓄水空間、雨水徑流、自然滲透等幾個部分組成系統。雨水通過集流然后再進入到庭院里的雨水花園中,達到收集雨水和再利用的作用。
居住區雨水花園的建設,除了對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有改善意義,但其最直接的服務對象是生活在周圍的居民。因此居住區雨水花園的建設要緊緊圍繞居民,滿足居民的休閑和娛樂要求,還要創造良好的景觀,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充分考慮居住社區的排水防澇,確保適應人居的環境。
雨水花園在景觀中適用于居住環境的公共建筑、居住區、沿街景觀、屋頂花園等。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區中,雖然已經安裝了相應的排水系統,大部分的雨水也能夠直接的流入地下的排水管道中,但是如果雨洪襲擊,大部分的道路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積水。在這種情況下,應采用雨水花園的技術,通過蓄水、滲水和排水的綜合技術,有效地減低雨洪對居住環境的影響。所以應利用雨水花園的排水、滲透、凈化水的特點,節省投資金額,更利于生態環境的發展。
3.1 日本的“地下空間”(特點:設計標準高、規模大、效益投資高)
日本最高塔東京天空樹設計了一個可回收利用的排蓄水系統。天空樹的蓄水池能儲存7000噸雨水,可供其所在的東京墨田區23萬人使用一天。主要用作災害發生時的生活用水或消防用水。日本的雨水利用的具體技術措施包括:降低操場、綠地、公園、花壇、樓間空地的地面高程;最具特色的技術手段是建設雨水調節池,在傳統的、功能單一的雨水調節池的基礎上發展了多功能調蓄設施,在非雨季或沒有大暴雨時,多功能調蓄設施還可以全部或部分地發揮城市景觀、公園、綠地、停車場、運動場、市民休閑集會和娛樂場所等多種功能。
3.2 德國的“綠色屋頂”(特點:美觀、經濟型、少護理)
德國是最早涉足屋頂綠化研究的國家。1867年,建筑師拉比茲·卡爾在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由他創作的“屋頂花園”模型。此后,德國開展了關于“建筑物大面積植被化”的研究探討。柏林從1920年開始,完成了大約2000個屋頂的植被化工程。1927年,在柏林的卡斯達特超市連鎖百貨公司4000平方米的屋頂上,建起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屋頂花園。德國屋頂花園的構建在德國,根據種植基質和植物材料的不同,一般分為三種,即:屋頂草坪(簡單式),空中花園(花園式),草坪、花園混合的種植屋面(混合型)。通常不采用自然原土作種植基質,而是使用輕質的人工基質加入顆粒物,利于滲水并減輕荷載。
3.3 新加坡“生態花園”(特點:全方位的城市花園概念)
新加坡正致力于實現價值觀的轉變,從"花園城市"變為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通過更多全面的整體性計劃提升市內的綠化和花卉景觀,大幅提高新加坡居民的生活質量。以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作為例子,濱海灣花園為新加坡下一步建設國際化城市戰略占有中心位置,是新加坡打造"花園中的城市"愿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加坡政府將所在島嶼打造為綠草茵茵、樹木蔥蘢、花卉爭艷的"花園中的城市"。
4.1 地下排水管道
地下排水管道分為污水雨水合流管道和污水雨水分流管道,既可以防止城市內澇,也可以蓄積雨水,以便利用。引入了雨水、地下水、飲用水、污水及再生水的全水環節管理體系。控制源頭,避免增加流域下游的防洪和環保壓力,降低或省去防洪排水設施建設或升級的投資。
4.2 透水路面
人行道、自行車道采用透水性地磚,磚本身可透水,磚與磚之間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而車行道路采用透視瀝青,到達透水滲水作用。
4.3 景觀池
一般情況下,景觀池作為觀賞作用,而雨洪的時候,景觀池作為部分蓄水空間被再利用。在設計時可考慮蓄水池或者凈化水池。
4.4 綠色屋頂
適宜建設綠地的住宅屋頂應全部建成綠色屋頂,充分利用綠地滯蓄雨水的作用。一方面可延緩徑流的產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發,起增加空氣濕度、改善環境的作用。對不宜建設綠地的住宅屋頂,可將屋頂雨水通過雨漏管并經過濾后引入地面蓄水池,構造居住區水景觀。
4.5 地下儲水庫的利用
在停車場、廣場鋪設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設滲水井,加速雨水滲流;在其下修建地下水庫,并利用高層建筑的地下室作為水庫調蓄雨洪。
4.6 邊溝透水蓄水模式
指人行通道與綠地、建筑或者設施的交接空間,該類型的空間不便于行人通行,可以結合設施進行透水設計,基層全部采用透水材料,因此雨水排入明溝后,通過基層的透水材料向下滲透,同時再通過排水管道將多余的雨水排入市政的雨水管網。
4.7 游泳池的利用
泳池池平時可開放使用,但是當雨洪時候,游泳池可作為社區最大的蓄水空間,增設蓄水排水系統,讓游泳池發揮其作用。
4.8 場地豎向設計
充分考慮場地高差設計,建議考慮微地形設計,通過高差變化,讓人居綠地空間、舒適步行系統和對于水質的改善和雨水的利用方面得到很好的平衡。
綜合各種的雨水花園設計策略,包括地下排水管道、透水路面、景觀池、綠色屋頂、地下儲水庫的利用、邊溝透水蓄水模式、游泳池的利用、場地豎向設計,通過合理的設計手段,將自然和人工結合,目的改善人居環境。
[1]張珂.試論雨水花園在小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品鑒,2015,10:47.
[2]孫奎永.雨水花園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4.
[3]叢志紅,陳連波.功能景觀雨水花園在城市中的應用前景[J].現代園藝,2014,1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