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現潔
寧津縣文化館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的研究與探討
劉現潔
寧津縣文化館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水平的發展,文化建設的水平也逐漸發展起來。政府對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包含群眾文化思想的多元化、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以及群眾文化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方向等內容。本文就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進行了探討。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
1.1 群眾文化概述
群眾文化是指群眾在休閑時自發參與、娛樂以及開發的充滿教育性的社會活動,并且還能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廣大的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的參與主體,活動是群眾文化的客體。群眾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表達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其中包括各種歷史文化、現代文化以及高端的古典文化,它不但能確保普通民眾的日常需求得到滿足,也能滿足專業人員的精神需求。在群眾的生活與生產過程中,群眾文化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它能很好的緩解生活與工作上給群眾帶來的各種壓力,提升其精神生活層次,并且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使群眾能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民俗等文化。
群眾文化又分為廣義與狹義。廣義文化是指在人們的社會進程發展中,對精神與物質雙重財富的總和;狹義文化則是人們普遍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比如日常的衣食住行與行為規范準則等。
1.2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1.2.1 推動現代化進程的順利開展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別是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經濟建設,這三者之間處于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狀態。尤其是文化的發展與創新,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文化建設領域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人們始終遵循全面發展原則,充分意識到不僅僅是要做好經濟與政治的建設,也應做好文化建設,尤其是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利支撐,能促進現代化進程的實現。
1.2.2 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水平得以不斷提升,人們同時也意識到不可只顧著發展物質文化,而忽視了精神文化的建設,且建設精神文化顯然已成為促進文化建設時極為關鍵的現實基礎。在建設群眾文化時,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各種活動的舉辦次數,舉辦這些活動時,可以有效緩解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給參與的群眾們帶來的壓力。文化活動是宣傳我國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群眾可通過舉辦的文化活動了解到基礎的文化知識,增加自身的文化素養,從而促進我國教育發展,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進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因此,發展群眾文化能使群眾的文化與精神需求得到滿足,能提升群眾的精神道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1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宣傳,提高認識
就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來看,群眾文化宣傳還不到位,使得人們還沒有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于群眾文化而言,文化的繁榮昌盛應當是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只有群眾共同參與的文化才能體現我國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滿足當代群眾的需求。為了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相關部門就應當加大群眾文化的宣傳,讓更多群眾了解群眾文化,積極投身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
2.2 加強人才的培養
人才在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中占據著決定性的作用,故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強人才培養,為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培養一支專業人才隊伍。在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中,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工作人員只有熟悉群眾文化,才能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
2.3 加大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
群眾文化作為我國當代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想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繁榮昌盛,就必須對群眾文化的形式以及內容進行創新。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人們的生活觀念也是不斷變化的,群眾文化與我國當代人民群眾密切相關,只有發展符合人們需求的文化,才能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確保群眾文化的功能得以發揮,使得文化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要突出多樣和針對性,不斷豐富和創新群眾文化活動載體,把活動的開展與群眾的知識水平、年齡結構和接受程度等統一起來,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形式,滿足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
2.4 完善群眾文化活動設施
從我國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來看,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群眾文化活動難以順利開展,從而挫傷群眾的參與性,不利于群眾文化的發展。為此,相關部門應當引導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群眾文化活動設備,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齊全的設備、設施,從而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推動群眾文化的更好發展。
2.5 文化的融合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群眾文化,而在現代社會里,在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工程中,應當注重文化的融合。而在文化融合過程中,區域的差異性會阻礙群眾文化的發展,故此,要考慮不同民族群眾文化的差異性,加大文化的創新,創新群眾文化生活,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民族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在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傳統文化的融入,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在群眾文化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豐富群眾文化內容、形式,同時也能將我國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為了給群眾營造出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環境,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可以從注重傳統文化的融人、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以及將群眾文化活動變得多樣化等方面人手,加強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1]畢斐.淺談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藝術品鑒,2016,11:453.
[2]王志穎.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中國民族博覽,2016,06:33~34.
[3]李繼武.淺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群文天地,2013,02:40~41.
劉現潔,出生年月:1970.11,籍貫:山東省寧津縣,畢業學校:德州供銷學校,學歷:中專,單位:寧津縣文化館,職稱: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