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銳
臨猗縣發展和改革局
關于對臨猗縣物流業發展的建議
王 銳
臨猗縣發展和改革局
物流是工業、信息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并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一項朝陽產業,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經濟和企業經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2009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8號),明確把物流業列為十大產業之一。
物流;問題;對策建議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對于發展國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優化升級,可以推動粗放型的傳統物流向集約型的現代物流轉變,帶動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其次是有利于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現代物流業從縱向上看涉及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為以上各個環節提供裝備和配套服務的諸多領域,從橫向上看物流業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朝陽性產業,具有強大的經濟滲透帶動效應。在社會再生產運動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支撐其他產業順利運行,而且能夠促進或推動其他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們臨猗縣交通格局日新月異:大西高鐵過境,河運高速、聞合高速入境,蒙西鐵路在我縣特設客運、貨運站,結束了我縣沒有高速公路、鐵路的歷史。借此契機,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使物流產業緊緊圍繞市場需求,通過向國內、國際物流巨鱷學習,不斷提高現代物流科技、信息和管理水平,不斷發展壯大臨猗物流行業,激活流通。
現代物流業雖然近幾年來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勁頭,但在我們臨猗,粗放、單一的物流模式遠不能適用市場經濟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需要,物流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我縣物流缺乏科學布局或規劃
我國中西部不少縣級城市在發展縣域物流方面還缺乏長遠的科學規劃,部門條塊分割比較普遍,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物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還不明顯,主要原因在于有的縣級城市受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交通設施、商貿流通以及管理體制的制約,沒有把物流業真正當做一項產業高度重視起來,因此客觀局限性造成物流規劃難免缺乏前瞻性、科學性。
1.2 我縣物流企業“小、散、弱、差”現象嚴重
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經營分散、規模小、效率低下和實力不強等狀況,粗放、分散經營得多,精細、集約經營的少,專業化程度比較低,主要原因在于我縣物流企業多數屬于小企業,甚至僅僅是信息部、個體戶、夫妻店,集約化經營程度低,缺少龍頭物流企業集團,不少物流企業只有1到2輛車,員工稍加培訓即可上崗,“小、散、弱、差”的現狀決定了我縣物流企業基本停留在初級發展水平上,只能靠拼價格進行競爭,具備不了核心競爭力。
1.3 縣域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低
由于我國物流企業從總體來說信息化起步比較晚,信息化程度較低,許多現代信息技術,如條碼技術、射頻技術、EDI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技術等,都處于學習和起步階段,再加上我們縣級物流企業在主觀認識上的差異,因此其信息化程度不僅與歐美發達國家物流企業差距巨大,即使與國內大中城市的物流企業相比,差距也非常明顯,多數物流企業還處在電話聯系、手工操作、人工裝卸的低級階段。
1.4 縣域物流企業人才匱乏
現代物流是一項跨多個學科理論且實踐性有非常強的產業部門,高等院校對物流人才的培養遠遠不能滿足人才需求。現有資料顯示,全國獲得“物流師”資格證書的人不會超過兩千人,大中城市優越的條件和待遇,致使縣級城市并不充裕的物流人才紛紛流向北京、上海等城市,因此縣域物流企業人才匱乏就在所難免。
上述問題的存在,制約著我縣物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我認為,我縣物流企業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核心,積極拓展服務范圍,逐步實現精細化、集約化經營,具體對策如下:
2.1 科學規劃我縣物流產業
根據臨猗經濟特色、商貿流通、交通網絡等客觀實際,充分考慮物流市場需求,規劃適合我縣特色的布局合理、產業聚集、經營集約的大中型物流園區,符合臨猗經濟發展的水果、糧棉、化工、機械制造、醫藥等特色物流。根據“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實行市場化運作,吸納各方資本,拓寬物流園區建設資金渠道,鼓勵企業在產業園區、交通樞紐等建設物流園區,提高貨物的集散、運輸能力。
2.2 扶持培育龍頭物流企業
單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不足以使我縣物流企業發展壯大,政府在鼓勵其按市場規律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積極發揮“有形的手”的作用,運用政策扶持、金融服務、稅收優惠等調節手段,扶持較大的物流企業通過市場手段以兼并聯合、發行上市、融資債券等渠道,整合原有粗放、分散經營的小物流企業,推動其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形成較具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物流企業集團。淘汰競爭能力弱、適應市場能力差的個體戶型物流企業,為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轉型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2.3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一是引導物流企業、專業軟件開發企業加快研發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廣應用具有開放性、通用性和標準化的物流信息平臺。物流企業應增加投資,加快企業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物流業務運作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二是政府積極推廣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必要時可以委托高校和專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制定具有臨猗縣域特色的物流行業的地方標準。支持企業采用標準化的計量、分類、標識、設施設備、信息系統和作業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標準化程度。三是積極向企業推薦、推廣物流新技術、新裝備。鼓勵物流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搞好協作,加強產學研聯合,積極開展物流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支持物流企業淘汰落后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實現技術和裝備的更新換代。
2.4 加快物流人才培養
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對政府而言,要根據本地物流人才需求狀況,施以優惠的政策、待遇等良好的條件,引進具有管理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物流人才,并為其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對企業而言,在加強從業人員物流基本理論和操作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建議積極與臨猗職業中學開展合作,委托臨猗職中進行物流人才的訂單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