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滕州市河道管理處
加強基層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的途徑淺述
趙 敏
滕州市河道管理處
水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為了有效的實現對水資源的保護和高效利用,興修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舉措。為了使興修的水利工程能夠發揮出最大化的經濟效益,需要強化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近年來我國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對水利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文中分析了基層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對加強基層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路的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水資源;基層管理;能力建設;途徑探討
按照廳黨組開展“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大討論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的安排,水資源處全體同志認真領會精神,深入開展討論,緊緊圍繞水利中心工作,密切聯系實際,查擺存在問題,逐項整改落實,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為全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人水和諧﹑服務基層群眾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1.1 職能分工不明,管理形式復雜
目前,很多基層像L縣一樣,還沒有實現水務一體化管理,管理形式復雜多樣,屬于典型的“多龍管水”。如縣政府所在地的水資源權屬L縣公共事業管理中心負責管理,鄉鎮有的歸鄉鎮水管站管理,城區自來水由自來水公司管理,還有的屬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下屬單位管理。總之,由于部門職能沒有厘清,縣級水資源從開發﹑利用到排放沒有形成統一管理體制,影響到了水資源的管理﹑節約和保護。
1.2 資金投入不足,運行困難重重
雖然最近幾年國家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很多資金,但是在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方面投入資金不多,對于貧困縣城來講,縣級財政緊張,而且像農業大縣,都在加快建設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彌補多年的欠賬,在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極其有限。且農業大縣的工商業發展一般較為落后,水資源管理費用的征收有限。資金的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基層水資源管理能力的發展。
1.3 教育培訓跟不上,職工素質參差不齊
水資源管理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跟不上,培訓機會少,培訓方式落后,僅僅依靠職工自學,受制于工作,無法掌握新技能和新方法,諸如地下水動態監測的新方法。尤其是在水資源規劃與管理方面能力明顯不足,滿足不了水資源管理現代化的需求。加之最近兩年相關法律的修訂,以及行政審批事項的變化,員工知識欠缺,影響了日常工作的開展。
2.1 統一思想,加強領導
對于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一思想,進一步加強領導,充分的認識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基層地方政府更需要強化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對基層水利工程的理,加快基層水利工程管理人才的培訓,努力提高基層水利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各水管單位需要充分的完善組織機構及管理機制,明確職能,確保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2 建立科學的水價管理機制
實行統一政策﹑分級管理和民主協商的工程水價管理體制和靈活的調價機制。水利工程供水水費為經營性收費,水價要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用水﹑公平負擔的原則,區別不同地區農業用水和非農業用水等情況分類定價。積極推行終端水價制。逐步提高水費標準,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價相結合。對財政轉移支付的貧困地區,根據水資源狀況﹑農民承受能力及市場供求變化適時調整水價。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已經實行了產權制度改革,這類工程需要在政府指導價基礎上由經營者和用水戶自行定價。另外,還要進一步對農業供水計量設施進行完善,有效的強化對計量用水的管理。
2.3 轉變地方經濟發展方式
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地方政府才能釋放出更多的改革活力。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首先,地方政府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節能減排,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確定重點綠色項目,把綠色環保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讓綠色項目帶動本地經濟發展。地方政府在綠色項目中構建政社合作關系,把企業所擅長的綠色技術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形成綠色產業鏈。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在地方層面實施與綠色產業﹑綠色核算﹑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等相關的綠色經濟政策研究和示范項目”。再次,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實行全過程監管,加強督促檢查,增強監管的時效性。事前監管能夠提高進入市場的企業的質量,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
2.4 加強隊伍建設
開展業務培訓,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重點提高基層水資源管理隊伍的素質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年內開展自備井關停﹑水資源費征收﹑取水許可審批﹑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四是轉變工作作風。自覺提高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樹立大局意識﹑廉政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做到在工作中求真務實,在生活中廉潔自律,在服務中注重實效。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壓縮行政審批時間,實行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合并審批。嚴格落實“八項規定”有關要求,樹立省直機關黨員干部良好形象。
同時要積極探索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新途徑,政府要加強協調,督促相關部門根據國家規定的職責分工和管理權限,各負其責,積極配合,相互協調,形成合力,認真執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強化水資源管理,使水資源管理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其作為國家的基礎設施,主要具有抗御水澇干旱災害﹑保障水資源供給及改善水環境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對水利工程的性質和作用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加強水利工程管理,使水利工程的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實現水利工程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我國水利現代化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 辛立申.淺談基層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2).
[2] 羅機勇.做好基層水利工程管理的幾點思路[J].企業技術開發,2015(12).
[3] 沈峰勇.如何做好基層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