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春
浙江城鄉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技術與實現探微
李丙春
浙江城鄉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在整個工程設計過程中,巖土工程勘察是最為首要和基礎的工作。巖土工程勘察的內容主要有: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及采取土試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檢驗和檢測,最終根據以上幾種或全部手段,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評價,編制滿足不同階段所需的成果報告文件??辈旒夹g的先進與否能夠對工程的整體質量、安全性能以及綜合效益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在傳統的數字化勘察技術中,對這些資料的分析多是處于靜態以及二維階段,因而不能對信息之間的空間變化規律進行準確反映,也無法從中得出最為全面和科學的結論,由此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就對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技術與實現進行探討和分析。
巖土工程;數字化技術;實現
勘察工程控制自動化是巖土勘察發展必然趨勢,以計算機為控制中心建立數字化調控平臺,減小了巖土區域勘察工程調節的難度。結合巖土工程勘察模式,其數字化改造特點包括:
1.1 動態性。動態監控是定向監控技術的綜合應用,與定向傳輸系統相互融合使用,重點是實時跟蹤用戶數據傳輸情況,發現移動網絡中的數字安全隱患。例如,移動通訊設備對其它數碼設備的支持,如勘察現場拍照錄像設備的客戶端操作設備﹑定點定位設備等,都需要采用動態監控技術作為防護保障。
1.2 安全性。3G與4G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信息社會,移動數字系統安全決定著3G與4G交替升級的最終成效,“靜態監控”是數據安全防護最基本的方式。
1.3 集群性。新時期集群化控制技術采用多功能處理模式,結合分布式計算機操控系統完成資料處理,降低了數字化勘察日常工作的難度。針對集群化控制平臺運作流程,需實時調整原有的可控制平臺,滿足現代化計算機系統運行要求,這些都是未來數字計算機控制數字化勘察的必備功能。
2.1 感應系統。電子感應器能夠實現信號傳輸智能化,利用人工平臺來參與數字的調控,從而實現勘察工程調度一體化。基于新系統指導下,巖土結構勘測以智能技術為中心,對施工區域﹑開發區域﹑生態區域等自動化勘察。數字化勘察一體化模式快速發展,為巖土提供更加多樣式的數據處理中心。感應器是能夠不斷地調節感應器工作范圍,電子感應器是控制系統設計常用方式,由智能感應儀器完成對應的動作命令,提升了控制器結構的牢固性。
2.2 傳輸系統。巖土勘察能夠進行技術論證和評價,提交處理巖土工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決策性具體建議,并提出基礎﹑邊坡等工程的設計準則和巖土工程施工的指導性意見??辈鞌底只切袠I發展趨勢,人們對通信網絡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數字系統在遠程信號傳輸階段的作用更加明顯。基于數字系統遠程勘察工程控制系統優化了操作流程,為用戶提供更專業﹑更準確﹑更便捷的信號轉換服務。
2.3 存儲系統。在獲取不同區域地質數據后,輸入數字化平臺存儲,為后期的地質研究提供依據。巖土工程涉及到多個方面,必須要經過數字模型處理之后,呈現出真實的模擬狀態,為測繪人員分析巖土構造給予指導。設計存儲系統,主要是為了保存有價值數據,提供人工智能平臺對巖土地質﹑土石結構﹑地質環境等綜合保障,這些都是巖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
一般來說,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工程活動都會給地質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反之不同的地質條件又會給工程建設帶來不同的效應。為了更好地參與地質改造活動,巖土工程數字化是一種技術創新模式,利用數字技術實現一體化操控,進而為地面建筑改造提供指導依據。基于數字化系統平臺,巖土工程技術實現方法具有多樣性,具體包括:
3.1 信號轉換。數字勘察在傳統可編程控制器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從現場勘察的各項流程實施自動化改造。巖土工程勘察中,不同類型數據要經過詳細轉換,才能變為人工語言,為測繪分析工作提供數據支撐。新勘察模式中,數字信號轉變為自然語言,再由人工進行識別與處理,實現了勘測模式的一體化建設,保持了整個勘察區域作業流程的穩定性。巖土工程中,數字勘察涉及到水文地質﹑巖土結構等多個方面,這些都可以通過數字平臺實現操作,減小了人工執行數據的難度。
3.2 數據處理。我國巖土構造形式多變,不同地域的巖土層常受到地質損壞,導致地質空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降低了巖土結構的穩定性。為了更好地開展巖土勘察工作,利用數字系統可構建動態巖土模型,從空間領域及數字領域實現自主化監控。例如,在數字處理階段,由數字探測器完成空間規劃,對地質區域巖土構造執行人工處理;設定遠程監控系統,對巖土區水文地質﹑生態環境﹑建筑設施等完成綜合勘察,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自動化處理。
3.3 安全監控。信息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先進技術,加快移動信息服務系統更新是廣大用戶傳輸信息的基本需求。數字系統普及應用于移動通信行業趨勢下,對數字系統模式進行規劃改造或創建移動式服務網絡,有助于推動新網絡﹑新媒體﹑新技術等高科技時代到來。因此,針對移動數字系統運行潛在的安全風險,擬定數字系統安全技術方案是極為關鍵的。
結語:
總之,巖土工程勘察對地面建筑改造具有指導性,廣泛收集地質數據信息可引導正確的施工操作。為了改變早期巖土工程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工程單位要建立更為穩定的數字化改造模式,利用高端技術輔助現場施工作業,及時收錄與地質環境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而滿足不同類型巖土勘察作業要求。同時,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要建立穩定的操控系統,從數據收集﹑傳輸﹑處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對策。
[1]宋祥紅,李春梅,劉衛鋒.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技術與實現[J].中國建材科技,2015,02:36-38.
[2]解文強.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技術的實現與展望[J].山西建筑,2007,28:364-365.
[3]沈吉龍.對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技術實現方法的探討[J].今日科苑,2010,0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