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婷
思緯(北京)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經驗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制度建設的啟示
程玉婷
思緯(北京)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當前,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在區域性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極佳的示范作用,特別是在環境與貿易發展的制度創建與實踐中表現突出,其發展經驗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有很好的啟示作用,必須注重可持續的發展思路,通過增強相關國家間的溝通與合作,創建符合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整體利益及各國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區域制度。
自由貿易區;制度建設;啟示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創建至今,經濟的發展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損耗、環境保護等生態問題。在環境保護問題上,中國與東盟各國情況類似,因其經濟水平、自然環境、外部氣候等非常相似,再加上地緣因素,各國的內部環境問題易于發展為區域性的問題,為了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CAFTA需要認真對待并有效緩解貿易自由化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世界上許多地區性組織在貿易自由化和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中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而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經驗最值得學習。
歐盟的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也是歷經40多年的時間,才逐步的在一個規范的區域機制內獲得處理,在早期,經濟問題由共同體基本法解決,但是環境保護則是由各國的本國法規處理;到了1970年,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影響了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后來的巴黎峰會上,構建區域環境保護機制的框架得以提出,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注意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1986年,《單一歐洲法令》第一次將環境保護置于共同體基本法,提出環境保護并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是對經濟發展的促進;1992年,《歐共體條約》中指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將環境保護包括在共同體的其他各項政策中,保證了自然環境與貿易發展的可持續性;1997年,《阿姆斯特丹條約》將環境保護列為基本法的重要原則,這使得貿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獲得了法律的保障。
與歐盟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的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也經歷了很長時間,早在NAFTA發起初段,美國與墨西哥已開展了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相關合作。在NAFTA初期,環境保護也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考慮到墨西哥的環境問題,美國的部分學者認為區域貿易發展會使得國內的高耗能企業流向墨西哥,不僅會影響到美國的國內就業率,還會加劇墨西哥的環境問題,美國為了提高就業,墨西哥為了提高經濟發展,都會主動地調低環境要求,影響各國生態環境,最終,各國逐漸的將環境保護納入到NAFTA機制內。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表現在兩個協定中,首先是NAFTA協定,提出了貿易與環境共同發展目標,明確了貿易與環境的平衡關系,給出了貿易與環境的問題處理機制等。其次是北美環境合作協定(NAAEC),其從機構創建、相關技術合作、大眾參與等層面確保環境與貿易的共同發展。
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貿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還未能獲得最終的成果,難下定論,不過從目前所獲得的效果來看,已給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2.1 制定靈活的貿易、環境發展目標
早期的歐盟并不存在嚴重的環境問題,一定時期內更為注重經濟貿易的發展,不過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大眾對環境水平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環境質量被置于基本法之中,并日益凸顯為重要目標。而NAFTA在其早期就給出了貿易與環境共同發展的目標,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意環境質量的保持。
以CAFTA各國當前發展情況來看,經濟貿易的發展要高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需要制定靈活有效的貿易、環境發展目標,注重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在獲得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而當區域內各國經濟貿易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就要將關注點更多的放在環境保護方面。
2.2 制定分層級的、分階段的標準
歐盟的貿易、環境政策對于區域內各國有著較強的約束力,同時也根據各國國情的不同給予一定的自由度。比如,在環境保護方面歐盟明確了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不過僅限于大的方向,具體到產品標準則由民間的歐盟標準組織來給出,既保證了商品的自由貿易流通,又實現了有效的環境保護。NAFTA則是給出了貿易、環境平衡發展的標準,其允許區域內各國依照本國國情設置自身的標準,為了確保貿易流通,各國所制定的標準必須是經過科學有效評估的,對經濟貿易的限制是有限的。可以發現,兩區域所制定的標準都是為了實現區域內貿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不過制定標準的方式則是不同的。
以CAFTA各國情況來說,制定統一的環境標準是很難實現的,而由區域內各國獨自制訂標準,又會給區域內環境、貿易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就需要借鑒上述兩個地區的發展經驗,制定分層級的、分階段的標準,在制定符合CAFTA各國發展利益的相對較低的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允許相關各國隨著經濟貿易的發展逐漸增強標準級別。
2.3 制定多方面的輔助性措施
兩大地區對環境的保護政策中,除了創設相關的法律法規,還給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輔助性手段。歐盟提出發達國家對于組織內的其他國家要提供一定的幫助,在資金、技術方面給予支持等。NAFTA也對墨西哥提供一定的幫助,在各個方面做出支持,比如美國為墨西哥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優惠貸款等。
以CAFTA各國實際情況來看,假如以強制性的行政指令來解決環境與貿易協調發展的問題,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目前,通過資金支持、技術扶助、信息分享等非法規性措施會取得更佳的結果,在CAFTA初段的立法中,需要將強制性法規與激勵性的輔助措施有機結合起來使用。
2.4 構建獨立的環境機構
歐盟的經濟貿易與環境協調機制主要由環境總署、環境委員會及理事會等主導,由歐洲法院、歐洲環??偩?、歐洲環境政策評審組等來輔助,管理機制較為完善、相關職能較為健全,但也存在著管理機制太過繁雜,執行效果不佳等缺點。NAFTA則是通過NAAEC創設的 “環境合作委員會(CEC)”來處理具體環境問題,與歐盟環境管理機構比較,權威性較弱,但其被限制、被制約的情況較寬松,因此實際運行效果要更好一些。
對于CAFTA來說,其內部各國的經濟貿易發展要比環境保護的優先級高,在發展初期,環境保護方面的規范必須符合各國自身利益,假如構建一個隸屬于CAFTA的環境部門來處理相關工作,有可能造成執行能力差,使得最終效果不佳。借鑒NAFTA,構建一個獨立的環境機構,在早期,主要是實現輔助性的功能,比如給出相關建議,給予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充分考慮到區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情況的不同。伴隨各國經濟、環境的發展,這一機構可以逐步從一個輔助性部門向一個有著政策執行、措施輔助等方面的權威性機構演變。
2.5 確保公眾的參與
對于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選擇,公眾無疑更為看重的是環境利益。歐盟相關法規中提出公眾有著參與的權利,對于公眾對地區環境的了解、對地區環境的評估等方面在法律條文上有著明確的要求,但因為歐盟環境機構設置過于繁雜,在實際中實施效果不佳,公眾參與其中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盡管公眾能夠要求去了解與環境相關的文件,但是因為保密的原因常常被否決,公眾能夠參與到環境評估,但是難以從事實上落實評估平臺的創建。而NAFTA則是以NAAEC這一形式確保了公眾參與其中的權利,公眾參與其中是其他機構承認并支持NAFTA的首要前提,北美自由貿易區通過CEC向人們展示環境信息、環境評估等平臺,人們有權向這一機構申訴環境與經濟貿易協調發展的相關問題,也能夠向其申請有關資金的支持,在各個方面確保了公眾的參與。
CAFTA的各國經濟、環境情況要更為復雜,區域內的環境問題及跨地域污染較為復雜,只是在CAFTA機制內創建直屬性的環境機構來實現環境與經濟貿易的協調發展難以真正的的解決實際發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也難以保證實施過程中區域內各國的執行透明度,所以,需要借鑒NAAEC,以法律條文來確保公眾的有效參與,以資金確保公眾參與的有效程度,創設獨立部門從信息發布、環境評估、問題解決等方面確保公眾參與的實施效果。
經濟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只有通過區域性的合作才能最終解決,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中有關環境與經濟貿易協調發展的制度建設不可或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成主要為發展中國家,經濟貿易的發展要高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但是也不能長期如此,必須以健康可持續發展為長期目標,在區域立法、創建獨立機構、環境評估等各個方面借鑒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經驗,并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整體及區域內各國自身情況相結合,制定出靈活多變的、分層級的經濟貿易及環境協調共同發展的政策以及措施,實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
[1] 李麗; 張家福; 劉申.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爭端解決機制問題研究[J].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8(04)
[2] 張建中.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投資與中國環境協同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J]. 生態經濟. 2012(09)
[3] 劉俊敏,趙欣. 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及其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示[J]. 商情(教育經濟研究). 2007(04)
程玉婷,出生年月:1984年6月30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職務:市場經理,學歷:本科,單位:思緯(北京)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