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睿
(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
【語言與文化】
OV復合名詞中動詞名用的認知解釋
張俊睿
(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現代漢語中存在著如“冰雕”“環境保護”一類的復合名詞或名詞短語,有學者將它們定義為“OV逆序復合名詞”,認為它們是按照述賓結構逆序倒裝而成的。“OV逆序復合法”與古代漢語中賓語前置的倒裝句式有緊密聯系,但沒有任何標志就發生的賓語前置現象卻十分少見。缺少有力的歷史語料例證便斷定OV復合名詞是由古代漢語中的賓語前置現象為原型而逐漸發展形成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需要以其他漢語語法現象為依據作出合理的解釋。漢語中動詞活用作名詞的語言事實古已有之,發展到現代漢語中已形成動詞零形式名詞化的語法現象。
OV復合名詞;述賓逆序構詞法;動詞名詞化;概念轉喻
在現代漢語中,存在很多諸如“冰雕”“環境保護”等一類復合名詞或詞組,有學者對它們的構成方式進行了研究,認為構成這類復合詞的兩部分在語義上具有述賓關系,但在組合時卻并未遵循漢語一般的述語在前賓語在后的順序,而是逆向排列,由于這類詞和詞組都是名詞性的[1],將它們稱為“OV逆序復合名詞”。同時,這些研究者將構成這類OV復合名詞的方式歸納為“述賓逆序復合構詞法”,即“OV逆序構詞法”,認為這是現代漢語構詞時的一種指稱性語法手段。
述賓逆序復合結構中蘊含的施事與受事間的指稱性關系雖然在OV復合名詞或詞組中比較普遍,但將這種關系作為OV復合名詞構詞依據的觀點仍然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持“述賓逆序構詞法”觀點的研究者認為這種語法手段是漢語發展的一種趨勢,但語言的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論證一種新的語法現象需要追溯它的原始形式和演變過程。在古代漢語中,與述賓逆序結構緊密相關的是賓語前置現象,但其出現一般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在構詞層面沒有形式標記的賓語前置是很少見的。因此,不妨從漢語中動詞活用為名詞的角度對這類復合詞進行研究,從中發現它們的構成規律及特點。以“冰雕”一詞為例,“雕”作動詞的古字通常為“彫”,“刻畫,裝飾”義,如《論語·公冶長》中“朽木不可彫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古代漢語的語料中未出現相應名詞性含義。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經發生了從動詞向名詞轉變的過程,《現代漢語詞典》中就明確收錄“雕”具有“雕刻藝術或雕刻作品”的名詞性含義。
動詞轉化為名詞也是漢語學界的一個傳統話題[2],曾提出漢語中結構助詞“的”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發“語法功能的轉化”,具體說就是名詞化,如“吃的、戴眼鏡兒的”。除了借助結構助詞“的”以轉化成名詞性成分,漢語中的很多動詞不需要任何外在形式的變化就在語篇中充當名詞性成分也是十分普遍的現象。OV式復合名詞就應屬于這種情況,它們的構成形式屬于偏正式,原本是動詞的成分作中心語,并放棄原有的動詞的語法特征,獲得名詞的語法特征和意義,這個語法過程可以通過還原修飾語和中心語間隱現的助詞“的”加以驗證。
漢語OV式復合名詞中處于V位置的成分雖然本義只有動詞的詞性,但隨著漢語的不斷發展和演變,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具有相應的名詞詞性,只是表現形式與原本的動詞形式相同。隨著語言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方法不斷發展,利用新興理論去解釋傳統問題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以認知語言學理論中概念轉喻的觀點解釋漢語動詞的名詞化現象就是這樣。[3]引入認知語法的一些基本觀點作為論證的依據,發現動詞名詞化的轉指是概念轉喻這一認知能力作用的結果,其本質是以過程來轉喻過程中的參與者。這一轉喻模式主要有四種類型,分別是過程轉喻施事、過程轉喻工具、過程轉喻受事與產物、過程轉喻移動者。其中,“雕塑”“保護”這類名詞化了的動詞屬于過程轉喻產物或結果這一類型,其他實例還包括“包裹、決定、計劃、組織”等同時具有名詞和動詞詞性的詞語。
根據概念轉喻理論,“雕塑”“保護”等由動詞轉化而來的名詞是由過程轉喻受事或產物結果,這與OV式復合詞中它們表現出來指稱語義關系的施事成分恰恰相反。出現這種分歧是由于二者研究的對象不同,認知語法和概念轉喻理論研究的對象是完整的詞,而“指稱性述賓逆序”的觀點是在將復合詞由整體切分成各個部分的基礎上得出的。顯然,以完整的詞作為研究對象比將已經凝固成型的整體認為切分后進行分析更具有說服力。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對于OV式復合詞,“述賓逆序”是它們顯示出的內部結構之間的語義特征,而不能將其視為構詞的依據;真正使現代漢語中出現這類詞語的原因是人們在一定生活體驗基礎上,形成于認知體系中的一系列符合轉喻機制的概念原型。
[1]肖婭曼.OV式與漢語的一種指稱性語法手段[J].漢語學習,2007,(5):25-32.
[2]朱德熙.自指和轉指——漢語名詞化標記“的、者、所、之”的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J].方言,1983,(1):16-31.
[3]高航.認知語法與漢語轉類問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26.
【責任編輯:周 丹】
H146.2
A
1673-7725(2016)11-0185-02
2016-09-10
張俊睿(1989-),男,遼寧沈陽人,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