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昌
論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建設對做好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董淑昌
傳統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優秀代表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與疾病相互斗爭過程中積累的人類寶貴財富,其吸收了古代先賢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精華。因此,在新形勢下,有選擇地運用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對于做好醫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傳統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弘揚;思想政治工作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2014年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以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為例,說明在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在保持中醫藥特色的同時,以開放心態,進一步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文化的精華,把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應用到醫院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提高廣大醫務人員的思想素質,開闊精神境界,提升醫院文化品位,喚起廣大醫務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追求先進的醫學技術、文明高雅的現代工作方式和樹立樂觀豁達、廉潔行醫的人生態度,實現理想的人生價值,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有選擇地運用優秀傳統的中醫文化,對做好新時期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中醫藥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幾千年來,連綿不斷、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以其獨特的優勢與現代思想相互補充,逐漸形成了悠久而深厚的思想文化傳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傳統中醫藥文化,充分挖掘和借鑒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政治思想資源,使其在新形勢下弘揚中醫藥文化、開闊境界,提升中醫藥品位、增強廣大醫務人員自信心,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喚起其繼承傳統文化的神圣責任。
1.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思想內涵
傳統的中醫藥文化中蘊含著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方式,身心協調的動態平衡觀,上工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因時、因地、因人的個體化辨證治療理論,以及正氣為本,用“精氣神”高度概括人體生命現象的生命理念等,不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以人類健康為中心的醫療衛生工作重點的專業要求,同時也適應現代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綜合醫學模式的轉變。
2.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進取思想
傳統中醫藥文化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響力最大、使用人數最多的傳統醫學體系。其秉承推陳出新、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獨特優勢對世界科技和醫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儒家十分重視這種思想和精神的培養,具體表現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上;這些都是歷代醫者自強不息精神的光輝寫照。正是由于傳統中醫藥文化這種以人為本,以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相結合的綜合醫學模式的積極進取思想,因此,在世界已經進入現代化的21世紀,傳統中醫藥文化仍然可以發展創新且源遠流長,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接軌。
在醫院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要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積極進取、推陳出新的內容,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從思想上樹立廉潔行醫、愛崗敬業的意識,在專業知識上努力提高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廣泛吸收國際醫學新知識、新技術,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新學習知識的方法與理念,為祖國醫學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3.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價值取向
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道法自然的生命觀,形神兼顧的健康觀,整體平衡的思維觀,辨證論治的診療觀和大醫精誠的道德觀等核心價值觀念。歷代中醫藥人遵循著共同的經典和理論、信守著相同的規則和思想,在醫學實踐的推動下,形成了中醫藥文化一脈相承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構建了以人為本,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框架體系。這種道德觀以及價值體系體現了傳統中醫藥文化最具特色的內涵。正是由于這種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中醫藥文化才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貢獻。
既尚義,又求利,在不損害社會、公眾、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個人的合法權益,做到利己不損人,這正是市場經濟背景下應當提倡的正確義利人生觀。傳統的中醫藥文化發展同樣始終圍繞著人,人是世間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間人為先。關注百姓的健康生活,追求一種道德倫理的人本關懷等。這一點與我們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即“以人為本”,是一脈相承的。
加強和改進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中醫藥文化,必須深入挖掘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價值內涵,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豐富的精神資源;必須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思想精華,遵循中醫藥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對傳統中醫藥文化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對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必須堅持從本地區、本醫院的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講求兼收并蓄,在不斷汲取各種中醫藥養分中與時俱進,促進醫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1.借鑒傳統中醫藥文化,解決醫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繼承與批判的問題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標就是要以人為本,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有目的地轉變人們的思想,啟發人們的覺悟,提高人們認識世界觀和改造世界觀的能力。因此,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在其發展過程中,不能脫離中醫藥文化的根基,如果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中醫藥文化相割裂,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無木之本,無水之源”。儒家學說有句名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首要的是修身養性。修身就是要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境努力學習,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和純潔;養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我們繼承的是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精髓,在繼承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糟粕。因此,我們在吸取傳統中醫藥文化中優秀成分的同時,要警惕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比如:有人說中醫理論是偽科學、中醫誤國,要廢棄中醫;以點帶面,全盤否定,肆意地踐踏中醫藥科學等,這些言論,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發展與進步起著阻礙作用,無形之中也在影響著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消極因素,也將不利于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接受新思想、新觀念,而現代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新思想、更新觀念。因此,在繼承和發展傳統中醫藥文化時應當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在吸收的過程中合理地加以改造、創新,找出對我們工作有益的方面,批判在繼承和發展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消極因素,為思想政治工作減少阻力和障礙,以推動醫院政治思想工作地有力開展。
2.運用傳統中醫藥文化,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醫德醫風問題
傳統中醫藥文化不僅僅是治病的醫術,而且還是治人的醫道。《大醫精誠》有言:“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這里強調了醫德的重要性,它明確地說明了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而且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大醫精誠》體現了儒家倫理的道德要求,最核心的就是要懷有仁心,要行忠恕之道。“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傳統文化稱儒術為仁術,同樣亦稱醫術為仁術,二者同具“仁愛之心”。“仁愛之心”強調要善待人、友愛人。這與我們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營造人與人之間理解、信任、支持與和諧環境。其直接影響著人一個時期的思想和行為的主觀條件,包括人的自身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沒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就不會有良好的行為教養,更不會自覺地去加強品德修養。附庸風雅不難做到,但要真正具有深沉的氣質、豐厚的涵養,沒有一以貫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知識熏陶積淀是絕對不行的。比如,我們開展的“創先爭優”“三好一滿意”“廉政文化進醫院”示范點創建等活動,其目的就是要引導和約束廣大醫務工作者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規范,樹立廉潔行醫、禮貌待人、文明服務的崇高宗旨,而醫院思想政治工作與傳統中醫藥文化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
3.傳承傳統中醫藥文化,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態度問題
傳統中醫藥文化理論融合了中國古代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科學、佛學、道學、儒學以及諸子百家學說的精華,形成了鮮明的傳統文化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如何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時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的根本,如果丟了,那么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因此,我們傳承中醫藥文化知識,為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所用,首先要解決態度問題。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面對的是人,解決的是人的思想問題,其根本落腳點是促進人的思想引領上,堅持以人為本,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有目的地對廣大醫務工作者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轉變他們的思想,啟發大家的覺悟,提高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動員醫務人員為實現醫院當前和長遠的工作目標而奮斗的實踐活動。
因此,必須從表情上給對方一種和藹可親的態度,以一顆真誠、謙虛的心讓其感受到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可親和誠意,避免一言堂、個人崇拜、領導者高高在上、濫用權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等行為,增強其信任和信賴感。思想政治工作雖然被稱為大政工體系,是一項人人都要做的工作,但它不同于行政管理,不能單單地靠嚴管嚴罰來解決問題,要靠教育、培訓、引導來實現,來提升職工的思想認識,從而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偏差。只要思想變化了,問題也就解決了。因此,要做好醫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態度問題至關重要,解決態度問題,是做好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傳統的中醫藥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繼承其精髓是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也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習近平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反復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在繼承和弘揚中,用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推進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改進大家的工作效果,否則傳統文化就沒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中醫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