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麗
(太原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以跨文化交際為基準觀察翻譯中的異化及歸化
孫 麗
(太原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翻譯在整個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屬于一種關鍵的文化交際方法,該文站在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上,針對歸化翻譯策略以及異化翻譯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分析了翻譯的動機和目的、翻譯文本類型以及讀者具體反應這三大影響翻譯策略選擇的因素。闡述歸化以及異化的定義,研究兩種翻譯策略在實際翻譯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及相互關系等,指出兩者辯證統一,要促進歸化以及異化的結合,把握好度,促進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翻譯;異化;歸化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文化背景差異較大的人的相互交際過程。跨文化交際是本族語者以及異族語者之間發生的交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在語言以及文化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語言屬于人類溝通交流的一種媒介,文化既包含知識和信仰,又包含藝術以及習俗等,屬于一個復雜的整體。語言以及文化屬于部分和整體的一種關系,文化包含語言,文化發展能促進語言繁榮,文化需依托語言來進行傳遞。翻譯在整個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屬于一種關鍵的文化交際方法,從根本上看,翻譯就是文化轉換以及文化傳播的一種,異化翻譯策略以及歸化翻譯策略是重要的翻譯策略,必須要正確把握兩者的定義,科學選擇翻譯策略,充分發揮兩種翻譯策略的應用價值。
(一)歸化翻譯及其運用效果
站在中西方翻譯的角度上,歸化以及異化屬于兩種不一樣的翻譯策略,一直以來翻譯界對于這兩種策略都存在爭議。歸化翻譯法以尤金·奈達(Eugene A. Nida)作為主要代表人物,主張“功能對等” 。根據尤金·奈達的觀點,譯文通常應與源語信息盡可能區域自然對等,這種翻譯法下,目的語讀者對于譯文信息的接受應盡可能等同于源語讀者對原文的接受[1]。歸化法的應用提倡譯文要真正服務于目的語及其文化或者譯文讀者,成為其最終歸宿,換一種說法,在翻譯過程中,應盡可能尊重目的語文化習慣,盡量促使翻譯符合目的語一般表達方式,通過這種方式避免過多異國成分,幫助目的語讀者更加流暢而方便地理解譯文,防止出現語言文化障礙。歸化翻譯法要求盡可能滿足讀者相關閱讀需求,在該翻譯策略下,其語言形式方面以及其自身文化內涵方面都盡可能與目的語接近。
(二)異化翻譯及其運用效果
異化翻譯策略恰恰與歸化翻譯策略相反。異化指的是語言形式或語言形式下的文化內涵與源語十分接近的一種翻譯方法,該翻譯法主張對源語文化固有的表達方式進行保留,同時,該翻譯法通常將源語及其文化或者原文視為譯文的最終歸宿,在這種翻譯策略下,譯文應在最大程度上與源語文化相接近,應盡量符合原文作者在行文中的一些習慣。異化翻譯策略的目的是為了保留原作者在寫作時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提高文化傳播過程的忠實度,方便目的語讀者對源語中包含的異國文化進行理解和接受[2]。
(一)明確翻譯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必須要綜合分析具體的翻譯動機以及自身的翻譯目的,進而科學選擇翻譯策略,決定使用哪種翻譯方法。如果翻譯動機存在差異,那么所選擇的翻譯方法也會存在較大的區別。舉個例子,《紅樓夢》的兩個翻譯版本,一個是楊憲益版,另一個是David Hawkes版,兩個版本對于作品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翻譯存在一定的差異。楊憲益翻譯結果是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David Hawkes針對該句的翻譯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前者的翻譯主要是為了針對中國文化以及中華文明進行有效的傳播,主張盡可能提高對于原作者的忠實度,后者翻譯選擇歸化翻譯法,其目的是促使譯文盡可能與譯入語言及其文化習慣相適應,方便英美讀者進行理解。
(二)分析具體文本類型
在決定具體翻譯策略的過程中,還應該要具體分析文本所屬類型,文本不同,其呈現出來的文體特征也存在較大差異,譯者需要遵循的翻譯原理及原則也存在一定差異。部分作品主要是為了對源語文化進行介紹,此時應選擇異化翻譯策略,以便更好地對異國文化以及異域語體風格進行全面展現,達到對外傳播文化的效果。此外,部分新聞作品以及廣告作品等非文化類作品,通常是為了發揮信息傳遞的作用,因此可選擇將目的語文化作為最終翻譯歸宿,因而選擇歸化翻譯策略。綜上,譯者在實施翻譯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文本類型進行具體分析,提高翻譯策略選擇的科學性和有效性[3]。
(三)觀察讀者反應以及接受能力
綜合分析美國翻譯家耐達的觀點,深入研究其功能對等理念,譯文對原文讀者發揮的效果應等同于原文對譯文讀者發揮的效果,保證讀者閱讀過后的反應一致。讀者不是一成不變,不同讀者對于原文以及譯文的個人反應會出現不同變化,不管是讀者的受教育程度,還是社會發展等社會因素,均會對讀者反應產生影響。所以,在具體翻譯時,譯者應具體分析讀者反應情況,調查讀者真實需求以及具體接受能力等,針對讀者期望值進行科學預測,綜合分析讀者群在具體需要上的差異,針對翻譯策略進行科學調整,進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適應譯文,獲得共鳴[4]。
在具體實施翻譯工作后,歸化以及異化存在根本上的不同,然而,歸化翻譯以及異化翻譯是一種相互補充的關系,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辯證統一的,同時,在具體的翻譯實踐過程中,歸化以及異化均具備其各自特點,站在整體角度上,歸化翻譯能夠達到更好的順暢效果,其翻譯相對比較簡潔,方便讀者進行理解,呈現出濃厚的本土味,可提高讀者對譯文的接受度。在異化翻譯策略下,可能會存在一些不自然以及不熟悉的問題,有時候讀者會感到拗口,會帶來強烈的異質感,賦予濃厚的異國氣息,這種翻譯策略能夠豐富本土語言,打破單一現狀,有利于推動本土語言的持續發展[5]。所以,譯者在正式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應綜合多種翻譯策略,具體分析文本類型以及譯者文化狀況等,按照最終翻譯目的,根據讀者接受能力來選擇翻譯策略,譯文可根據需要對兩種翻譯策略進行科學結合。針對文學作品,在翻譯過程中通常選擇異化翻譯策略,這主要是因為文學作品一般旨在引導讀者對異國文化以及民族風情等進行深入了解,獲得新的閱讀經驗,促使讀者更好地接受異國文化,了解外語文本語言等,在此過程中還可能運用到規劃翻譯法,站在語言角度上,主要是為了消除語言障礙,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作文化內涵等[6]。因此,針對文學作品,一般以異化翻譯策略為主,同時合理結合規劃翻譯策略,完善翻譯方法,提高文化傳播的真實度,引導讀者正確理解和接受異國外化。然而,從根本角度上看,文化傳達過程中的異化旨在促使讀者在欣賞文化作品的過程中實現歸化,即引導讀者在譯者的翻譯下借助自身文化修養對源語中的異域元素進行過濾以及重新定位等,通過對比,重新認識自身文化,深入了解源語文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規劃[7]。所以,歸化以及異化可結合應用。
所有事情均要把握良好的“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避免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翻譯同樣需要把握好度,假如片面追求規劃,過于自大,譯文很容易失去異域風情,讀者接觸到的譯文都已經受到同化,很難領會到源語中差異較明顯的風格以及文體內涵等。假如一味強調異化,出現崇洋媚外,就會干擾到譯文的流暢程度,不利于讀者進行理解[8-9]。因此,在正式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必須要找準讀者以及作者的良好融合點,科學運用歸化以及異化翻譯策略,該融合點并非居中點,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在接近讀者的情況下,應避免遠離作者,而在接近作者的情況下,應避免遠離讀者。換一種說話,如果實施異化,應保證譯文的通暢性不受到阻礙,方便讀者理解,如果實施歸化,應盡可能保留原文內涵以及味道。此外,翻譯過程中應針對語言形式實施歸化翻譯,而針對文化元素實施異化翻譯,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實現共同發展[10]。
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間發生碰撞以及融合的一種過程,全球文化逐步處于大融合趨勢,在這種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翻譯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不但屬于跨語言交流范疇,也屬于跨文化交流過程,借助以上兩種交流方法,能夠對一種文化內容進行有效的轉換,引出新的文化內容。歸化翻譯策略以及異化翻譯策略屬于翻譯中十分重要的策略,兩種方法均能夠促進跨文化交際,兩者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同時存在于具體的翻譯實際過程中。如果片面強調歸化或者追求異化,均會導致翻譯工作趨于極短,必須要對兩種方法進行科學結合,把握好度,才可以提高翻譯效果。
[1]吳丹.淺析文化背景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科技資訊,2012(2):184-185.
[2]孫藝風.翻譯與跨文化交際策略[J].中國翻譯,2012(1):96-97.
[3]王金平,翁義明.淺析中國英語對跨文化交際的促進作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221-222.
[4]劉玨.民族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影響機制[J].現代交際,2012(1):103-104.
[5]廖七一.《新青年》與現代翻譯敘述[J].外語教學,2011(1):74-75.
[6]丁科家.社會系統理論在現代翻譯研究中的應用[J].英語知識,2012(11):215-216.
[7]王麗娟.后現代翻譯研究——翻譯的互文本和超文本轉換[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8):241-242.
[8]葉朝成,陳春燕.功能派目的論綜述[J].科技信息,2011(1):162-163.
[9]張健.歸化異化,誰主沉浮——芻議我國文學翻譯策略認知的發展狀況[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2-93.
[10]杭宏,范祥濤.隱喻漢英翻譯策略及其文化制約因素[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69-70.
(責任編輯:高 堅)
2016-06-18
G642
A
1673-8535(2016)05-0093-03
孫麗(1980-),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