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人代會首任發言人曾濤向中外記者發布了關于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新聞。從那時起建立的新聞發布會制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而全國人代會發言人也成為了全國人代會的重要角色之一。
目前,先后擔任過全國人代會發言人的有七人,他們是:曾濤、姚廣、周覺、曾建徽、姜恩柱、李肇星、傅瑩。
周覺:基本做到“三滿意”
周覺說,前新華社社長曾濤曾擔任過全國人代會的新聞發言人,七屆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是姚廣,第三任是我。我們三個人都曾經當過大使,而且都是駐法國大使。我當新聞發言人時,曾有人問:為什么三個駐法國的大使后來都做了人大的發言人?我回答說:這恐怕僅僅是一個巧合。
對發言人,當時要求基本上做到“三滿意”。周覺說,一是要讓國內外記者滿意,使他們能夠盡可能多地獲得有關的新聞和信息,該講的話應該講,口不能太緊;處理一些刁難的問題要表現出成熟、智慧和恰到好處。二是國內的廣大聽眾要滿意。包括政策性問題不出紕漏和差錯,發言人形象風度,應答反應適度等。三是領導同志、政府部門和各界人士要滿意。
那一屆的新聞發布會,還有人們稱許的兩個亮點。一個是:1993年周覺主持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總理記者招待會。那一年是換屆大會,李鵬被決定為政府總理。按以往慣例是總理一個人出面會見記者。但是那次記者招待會除李鵬總理外,第一次邀請新任的四位副總理朱镕基、鄒家華、錢其琛和李嵐清一起和記者見面,回答問題。這樣不僅增加招待會的融洽和諧氛圍,而且使會場更加生動、活躍和親切。第二個亮點是西藏代表團第一次對境外記者實行開放。這次開放的嘗試,不但記者們感到滿意,有收獲,全國上下反響都很好,尤其是西藏代表團,人人興高采烈,宣傳了自己,又認為是對他們最高的信任和鼓舞。
曾建徽:主動宣傳也是為大會服務
曾建徽是九屆全國人大的新聞發言人,談起新聞發言人的工作,他說:“新聞發言人在大會開幕前一天舉行預備會議,主席團開會通過副秘書長人選、新聞發言人人選后,馬上舉行新聞發布會。在這個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第二天要開會了,主要介紹大會議程,除此之外還要回答記者的提問。每次大會前,發言人辦公室會做很多準備,記者只問其中一兩個。
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在每年大會中是最受關注的重頭戲。在九屆全國人大期間,曾建徽為朱镕基總理主持了五次記者招待會。朱镕基回答記者的提問的風格,曾經給國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受記者喜愛。“記得有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我看時間已經超出了10分鐘,就提醒他時間差不多了,該準備結束了。這時朱總理風趣地對記者們說,他不讓我說了。而后又宣布:那就最后再回答兩個問題,請外國記者提吧。這一情節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
在九屆全國人大五年中,作為新聞發言人,曾建徽認為不僅要被動地回答記者的提問,還要主動全面宣傳。“首先,對我們的重大決策、重大內政、外交政策以及突發事件,及時組織對外宣傳報道。再一個是主動同國外反華勢力的歪曲宣傳作斗爭。對他們的造謠污蔑如果置之不理,就會被人誤以為我們默認了,因此應擇其要者用確鑿的事實及時加以批駁,以正視聽。”
姜恩柱:要回答意想不到的問題
十屆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姜恩柱講述發生在人代會中的故事,侃侃而談,不用看稿,事件、時間、地點、數字全在腦子里。
姜恩柱說,我們每次新聞發布會之前都進行了周密的準備,但是怎么設想周全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好幾次記者提的問題都事先沒考慮到。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法國記者問,中國最近一個時期進行改革問題的討論,是不是中國領導人現在考慮要改一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這個問題我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我想了一下回答說,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大幅度的提高。這些巨大成就充分說明,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繼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事后回來想想這樣回答還可以。后來,我還遇到過事先沒有準備而被問到的情況,我臨時即席作了回答。我自己對回答并不滿意,但倒也沒有出現什么差錯。我感到平時學習和了解中央精神,盡可能多掌握信息,這非常重要。
李肇星:最重要的工作依據就是憲法
曾被稱為鐵嘴外交官的李肇星連續四年擔任全國人代會發言人。2009年,當李肇星第一次作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大會發言人的身份坐上主席臺時,細心的記者就發現,他在1個小時的發布會上,3次舉起手里的憲法。除了作為回答問題的依據,在翻譯員翻譯的間隙,他也不忘見縫插針地隨手翻上兩頁。那一年,他“像個小學生一樣”,把被稱作中國“根本大法”的憲法讀了十幾遍,以至于有人注意到,那本紅色小冊子的封面已經被磨得發白了。
而后,在李肇星主持的每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總是隨身帶著這部中國的“根本大法”。李肇星坦言,在人大工作的這幾年里,他學得最多、讀得最多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使他談到憲法里的條文如數家珍,在回答記者很多問題時,都會從中“引經據典”。
“人大最重要的工作依據就是憲法。”李肇星說,“我如果遇到什么問題,自己沒想到的,終究可以從憲法里得到答案。”李肇星在一次次的新聞發布會上,以豐富的表情,毫不做作的動作,睿智、詼諧的回應,盡展其幽默風趣的個人風采,更以一位手不離憲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人形象定格為中國人大制度中一幅生動畫面。
傅瑩:人代會發言人史上的第一位女性
笑容親切、語調輕柔、氣質優雅……當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一次會議指定的大會發言人傅瑩出現在公眾面前時,有記者直呼詞窮,因為在經歷了眾多男性發言人后,傅瑩成為全國人代會設立發言人30年來的首位女性發言人。
傅瑩完全可以算得上中國政壇中的女性代表之一。她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英國肯特大學國際關系碩士。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大使,是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駐大國女大使。她曾為鄧小平、江澤民、楊尚昆等領導人作過翻譯,多次陪同領導人出席國際會議。
如何評價傅瑩的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的首秀,傅瑩的丈夫郝時遠稱“發揮得很不錯”。“人大發言人對方方面面的知識都要熟悉。傅瑩經驗是外交為主,這次談中國內政問題,知識儲備要欠缺一些。接觸發言人這一工作十來天,她每天睡得很少,要做大量閱讀。我太太工作上很努力、很敬業,平時經常是工作到很晚的。”
(稿件來源:“西交民巷23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