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摘 要: 作者首先從南京工程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實踐活動出發,分析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接下來以自己2014年度所指導的某個創新項目為例,探討了如何從多方面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過程;最后闡述了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培養的四條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科技創新 創新型人才培養 實踐和探索
一、引言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指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學校的組織引導下,大學生在校內或者校外教師的指導下,主要利用課余時間而自主開展的一種科技學術活動[1]。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是大學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高校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2]。
二、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情況
目前,南京工程學院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主要在校團委領導下開展,由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協會負責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具體工作安排。
1.現狀的分析
2014年度,我校共立項347個科技創新項目,最終有316項順利結題,結題率達91%。2015年度,共收到立項申請556項,經評審,429項被批準立項,立項率達77%。我校的科技創新項目類型分為“挑戰杯”競賽培育項目、“挑戰杯”競賽支撐項目、本科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和研究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創新團隊由學生自發組建,以小型化為主,組員不超過10名,配指導教師1~2名。此外,成立了創新工作實驗室,以滿足各類學生的創新實踐需求。科技創新活動的實施步驟分為立項評審、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三個環節。為了保證了科技創新活動的有序進行,學校還出臺了《南京工程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相關規定。
2.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大二和大三學生群體的走訪和座談,了解他們對科技創新活動的認知程度和態度,得到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學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學生通常是白天正常上課,利用晚上、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做項目。由于正處于專業課學習的關鍵時期,課程緊、組員的時間不統一,遇到困難后,半途放棄項目,導致項目無法結題。
(2)創新課題缺乏專業的指導
部分課題行業背景較強,需要有相關領域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學校缺乏常態化的創新導師制度,沒有從師資配置上、科研資金上保證一些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固定地指導學生創新。
(3)科技創新活動的影響力度不夠
創新活動實際參與程度并不高,創新精神和意識尚未扎根于學生思維中,未形成一種校園文化氛圍,大部分學生對其的認識還僅停留在完成項目的層面。
三、指導具體的科技創新項目
在分析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之后,接下來,以我在2014年所指導的某項目為例,具體說明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
1.項目背景
該項目的名稱是《故障錄波分析軟件的實現與研究》(項目號N20140425),背景是通過設計一種錄波分析軟件,幫助運行維護人員對電力系統故障進行事后詳細分析,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
2.指導項目的實踐過程
(1)立項評審階段
首先,通過推薦和毛遂自薦,確定了成績優秀且有軟件基礎的學生組員。接下來,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向學生講解軟件的原理并演示功能,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對項目的整體性認識,指導他們寫明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等內容,通過不斷討論和修改,完成申報書的撰寫工作,并參加評審答辯,獲得立項批準。
(2)日常研究和中期審查
通過讓學生制定項目進度表,把項目進度劃分為界面設計、代碼設計、代碼測試、功能測試、系統測試和交付測試六個階段。按照要求,每月召開一次項目例會,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對今后的工作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對遇到的困難展開討論,做好項目日志記錄。基于這些記錄,撰寫詳盡的中期報告,順利通過學校的中期審查。
(3)結題驗收階段
結題驗收前,學生認真地檢查程序,加深了對程序整體結構的熟悉和對開發工具的熟練程度,負責軟件測試的同學,從電力行業用戶的使用習慣角度,進行了操作性和功能性測試,確保了程序能夠正常運行。最后,學生從研究過程、研究成效和研究體會三個方面撰寫了結題報告,經過專家評閱和答辯,獲得了科技創新三等獎的好評。
四、探索創新能力培養的四條思路與對策
以上探討了科技創新的現狀和指導一個創新項目的具體實踐過程,在結合和其他指導教師的經驗和教訓之后,探索出了四條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思路與對策,闡述如下:
1.指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很活躍,需要指導教師幫助學生對思路進行梳理。在科技創新活動中,人的思維有局限性,所以可以采用相互討論、集思廣益和頭腦風暴的方法[3]。對科技創新過程中難度較大的技術性問題,指導教師要積極解答學生的疑惑,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前面曾提到學生存在畏難情緒,遇到困難會選擇主動放棄,所以指導教師要加強心理輔導作用,幫助學生總結研究中的經驗教訓,找到失敗的原因,督促學生堅持不懈地完成科技創新項目,避免半途而廢。
2.培養學生知識積累和信息獲取能力
知識積累過程是科技創新項目的準備工作,科技創新活動中采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除了來自于課堂授課知識,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圖書館中的書籍、刊物和電子資源。目前,我校的部分大學生不會充分利用圖書館購買的各類中文和外文數據庫信息資源檢索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科技創新過程中所需要的準備知識和解決方案[4]。因此,指導教師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應加強學生知識積累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科學的檢索策略途徑獲取信息,對收集的文獻信息進行組織、分析和評價,最終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創新的前提和要素。
3.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合作精神建設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較強,缺乏與人團結協作的精神。現代社會不僅需要人才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求人才具有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5]。因此,平時指導教師可以利用召開會議、集體討論和學生群體溝通的機會,主動引導和提示學生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加強團隊建設,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主動貫徹合作精神。
4.培養學生學術表達和溝通的能力
一個科技創新項目做出的結果再完美,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學術表達方式將其呈現給讀者;在答辯陳述時沒有使用合適的學術語言與專家進行詳細溝通,則都會影響到別人對項目內容的理解深度。指導教師不妨在項目不同階段,指導學生獨立自主地撰寫文獻綜述、開題報告、中期報告和結題報告,鍛煉學生嚴謹簡潔、結構合理、層次清晰和邏輯分明的學術表達能力。指導教師也應當利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匯報總結和問題交流機會,培養高效的口頭學術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使用嚴謹科學的語言進行匯報和學術演講,使他們在最后結題答辯陳述的過程中不會怯場,游刃有余。
五、結語
當前,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已經深入我們現實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理應按照如上的要求執行。指導教師只有不斷實踐和不斷探索,才能使得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符合社會和時代的要求,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和思維意識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永軍.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三要素[J].現代大學教育,2000(06):85-86.
[2]張友志,蘇本躍,等.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為平臺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148-149.
[3]楊召全.思想政治課的“頭腦風暴”[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254-255.
[4]李志勤,叢玲.論大學生畢業設計中的信息檢索要點[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5):50-53.
[5]李廣杰,王華.拓展訓練對高校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J].大家,2012(05):139.
基金項目:南京工程學院2014年校級高等教育研究課題(項目號:2014ZC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