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景原
?
“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下智慧交通的發展思考
梁景原
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9
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已經由探索的階段向實際開發和應用的階段邁進。研究主要對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下智慧交通的發展進行了簡要探討。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智慧交通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大數據新技術的迅速崛起,給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不僅需求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變革,而且對智能交通的設計理念和模式也有新的要求。智能交通系統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系統數據、交通檢測數據、交通監控數據、交通服務數據等不同類型的海量數據構成了大數據。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聯網技術,科學的管理、分析、整合智能交通大數據,從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將成為智能交通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智能交通是指在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港口、機場和通信)之上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從而建立一種在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1]。智慧交通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可感知與可交互的特點,促進交通管理精細化、交通運輸一體化、物流服務產業化、出行體驗智慧化,實現“智”于管理,“慧”及民生,人、車、船、路、港與環境的協同發展。智慧交通中融入了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IT技術來匯集交通信息;會大量使用數據模型、數據挖掘等數據處理技術;基于實時交通數據,提供實時交通數據下的交通信息服務;強調的是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主要特征體現在全面的感知互聯、應用與服務更強調以人為本、智能化決策分析。
2.1 交通大數據處理技術
交通大數據是關于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顛覆性革命。智慧交通系統是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集成應用的必然產物[2],數據的采集、存儲和計算是交通大數據處理系統建設的核心內容。我們要從大量交通數據中挖掘潛在的有價值的信息,并且利用交通大數據分析技術來對其進行分析,使其在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其關鍵的作用。
2.2 車聯網技術
車聯網技術主要是利用先進的傳感技術、計算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和控制技術,對道路狀況和交通狀況進行全面的感知,實現多個智能交通系統之間大范圍甚至大容量數據的相互交換,是以保證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為主要目的的網絡技術與應用。車聯網技術的應用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情況、降低了城市交通的污染以及提升了城市交通的安全[3]。現如今,我國的車聯網市場主要集中在車載導航、車載傳感器和車載GPS監控等幾個方面。在車載導航這一方面,車載導航系統一方面可以為車主提供幫助和十分豐富的增值服務。另一方面,對于進行中、長途運輸的載貨車而言,它們也十分需要車載導航系統,而且需求是十分明確的;在車載傳感器這一方面,安全、環保、智能等是汽車傳感器發展的方向,這不僅促進了汽車傳感器的發展,還為車聯網的傳感器技術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會;在車載GPS監控這一方面,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當中重要部分的車聯網,已經率先被應用于對交通運輸和重點營運車輛的監控和管理,推廣了北斗導航系統的應用,并為其推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網絡技術基礎。
2.3 移動互聯網技術
移動互聯網主要包含軟件、終端和應用這三個層面,它能夠促成城市智能交通的管理,并且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的服務,是城市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移動運維、移動指揮、移動執法和移動控制等移動互聯網產品為政府管理部門對交通系統的管理提供了靈活和先進的技術手段。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互聯網的網絡通信數據已經成為了城市道路交通狀態信息采集的重要來源之一,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技術來分析公眾出行的規律,獲取完整的出行鏈信息,對城市交通系統檢測技術以及方法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推動性作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可視化的地圖服務、實時路況信息、導航信息以及基于位置的導航服務,滿足人們對城市交通系統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此外,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終端和交通系統的相關APP得到了快速的進步和發展,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在人們的出行過程中充分發揮其至關重要的作用。移動互聯網對我國城市的整個智能交通行業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我們要將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只有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城市智能交通系統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不斷創造出更加豐富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這對引領和帶動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1 智慧交通系統體系架構圖
智慧交通系統,是指將電子、信息、通訊、控制、車輛以及機械等技術融合于一體應用于交通領域并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提出解決方案,以改善交通狀況,使交通發揮最大效能的系統。
“互聯網+”智慧交通的理想的架構模型需要重點圍繞3類人群:一是政府機構。政府機構關注航空、航運、海事、高速、市內交通、港口、鐵路等各種交通方式的吞吐量,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二是交通管理者,交通管理者更加關注所轄區域交通的通行狀況,如何保證高效的通行,交通設施的運營維護,企業的經營等;三是普通出行者。老百姓關注如何獲得便捷、高效、便宜的出行方式,如何及時獲得對稱的信息。智慧系統是智力體系、知識體系、方法與技能體系、非智力體系、觀念與思想體系、評價體系等多個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參見下圖“互聯網+”智慧交通的理想的架構模型。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將中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產業化的發展和對應的交通特點緊密結合在一起,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結合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戰略,努力建設新型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統,這也是中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目標和發展方向。
[1]李建國.基于大數據架構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J].科技與企業,2015(08):106.
[2]盧政平.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智能交通淺析[J].科技風,2015(19):223-224.
[3]陸由,彭幫斌,高長松.基于大數據的漢十智慧高速管理體系建設與研究[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5(08):110.
F272.92
A
1009-6434(2016)05-00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