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月珍
摘 要: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習作要改變重形式輕內容的做法,把內容作為重點來抓,作為切入口,采取多種形式,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使學生不再“為文而文”,不斷提高表達能力。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現有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系與課程設置,按照由易到難、從簡到繁的漸進性原則,對中年級各個學期的片段訓練項目作了系統安排,方法上給予指導,時間安排上進行調整。
關鍵詞: 中年級作文 片段訓練 訓練方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與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自本人、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針對目前學生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材料危機”,我糾正以往重形式輕內容的做法,把“材料”作為重點來抓,作為切入口,采取多種形式,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使學生不再“為文而文”,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為克服訓練內容的隨意性和模糊性,保證訓練時間,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現有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系和課程設置,按照由易到難、從簡到繁的漸進性原則,我對中年級各個學期的片段訓練項目做了系統安排,方法上給予指導,時間安排上進行調整。下面我就談談在教學中的嘗試。
一、寫作內容序列化
我將片段寫作內容分為兩個序列。
一是以觀察內容為序。首先是狀物片段練習。因為對于寫景、敘事、記人來說,“物”具體可感,易于把握,觀察表達要容易些。其次是寫景片段練習。“景”往往由許多“物”組成,相對于狀物而言,寫景要復雜些。這個序列的訓練體現從單個到組合、從靜態描寫到動態描寫相結合。再次是敘事片段練習。事情有一個發展過程,其中還有人物的活動,敘事要比單個物、景要困難些。最后是寫人片段練習?!扒税傩杖f脾氣”,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份的人,相貌服飾、言談舉止、興趣愛好均不同。人的思想活動更是微妙莫測,難以捕捉,所以放在最后一個階段進行。
二是以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編排體系為序?,F行蘇教版小學語文國標版教材是以單元串起來的,各個單元都有一個相應的主題,有頌揚領袖和名人的,有表現兒童生活的,有記述古代人物的,有體現當代思想觀念的,有贊美動物的可愛的,有刻畫人間親情的,有說明環保重大意義的,有謳歌忠于職守、勇于拼搏的可貴精神的……從體裁看,有記敘文,有詩歌,有說明文,還有童話及獨幕劇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視野。我首先根據這些課文的特點進行“隨堂練筆”,或給某個人物寫信,或抒發讀后感,或組織討論會發表看法,或編寫童話,或創作詩歌……再根據每次習作的要求做分組性的“單項練習”,如進行外貌描寫,神情、對話、動作等的描寫。這樣讀寫結合,隨課文學習相機進行片斷練習,形式多樣,題材不拘,增加了許多練筆的機會。
二、練習形式多樣化
中年級片段寫作是低年級說話訓練的延伸,我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使學生語言表達的潛能得到開發。
1.觀察實物,進行說寫。
片段練習中,無論是寫景、狀物、敘事、記人都離不開觀察??梢哉f,觀察是寫作的第一要素。因此,在每次片段練習之前或之時,我都十分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在觀察訓練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方法,養成習慣,形成能力。具體在以下方面作指導:有序觀察、抓住特征觀察、抓住重點觀察、多種感官協同觀察、邊觀察邊聯想。每個方面的觀察都分幾步進行,首次由老師指導后學生觀察交流,以后提出要求,讓學生回憶交流上次的方法獨立進行觀察,教師閱后評講,學生再作修改,以此培養習慣,習得方法。
2.聯系生活,進行說寫。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使學生寫作時有話可說,充實的生活素材是必不可少的。為充實學生生活素材,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種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欣賞音樂、制作物品、創設情境、開展想象、外出參觀等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學生積極投入這些活動中;加強各學科間的聯系,將自然、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藝術等學科中的實驗、操作、調查、表演、展示等活動作為片段寫作內容。我經常隨學生一同參與各類活動,聽他們上課,然后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介紹活動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將活動過程表達具體。
3.結合閱讀,進行說寫。
寫作練習主要解決解決兩方面問題:言之有物與言之有序。閱讀是消化吸收的過程,作文教學則是從閱讀中吸收養料,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把握好兩者的關系,不僅讓學生在讀中發現規律,掌握規律,而且指導學生在讀中學寫法、悟寫法,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進行局部仿寫練習,提高有序表達能力。
另外,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深入課文,進入角色,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改寫性、插敘性、讀寫性、擴寫性等片段練習。如:學了《誠實和信任》可讓學生給其中的人物寫信談感想,或替其中的“我”給小紅車主人寫留言條;學了《云雀的心愿》后可學寫倡議書,介紹森林的作用,號召大家植樹造林保護綠化;學了《特殊的葬禮》可結合文章內容“替”巴西總統菲格雷特寫演說辭……這樣既讓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了對課文語言的積累,又使理解和表達,積累和表達獲得了雙贏或多贏。
三、時間安排常態化
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時間上的保證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我根據實際需要對課時分配形式進行適當變更,實行三個結合。
一是大小課結合。根據寫作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的用閱讀教學后的部分時間進行練習,有的則可用早自習或寫作課進行。
二是常臨結合。除堅持每周一次的練筆外,根據需要和學生實際,可臨時增加練習。
三是課內外結合。課內教師有指導的說寫訓練與學生獨立寫作結合,教師的指導主要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進行。學生獨立寫作則主要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
總之,這樣的寫作練習,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使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能學到相應的寫作知識,提高表達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