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中欣, 何建榮, 伍玉鵬, 趙 慧, 唐鐵軍, 唐仁華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課程教學改革
譚中欣, 何建榮, 伍玉鵬, 趙 慧, 唐鐵軍, 唐仁華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結合農業院校環境學科的發展歷程,提出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課程建設改進方案,主張通過加強認識實習指導團隊建設、優化認識實習的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的方法手段,建立環境專業的科學思維與面向農業環保應用需求相結合的認識實習體系,形成多元化、引導式、自主型特點的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教學體系,培養優秀的農業院校環保創新人才。
環境科學;認識實習;課程建設改革
認識實習是高等工科院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方式。通過認識實習,學生可以了解社會、工廠、企業,深入了解本專業,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感性認識[1]。因此,環境科學認識實習對于環境專業的學生非常重要。筆者結合農業高校環境學科發展歷程和特點,以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為對象,研究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以期提高環境實習課程質量,培養優秀農業院校環保創新人才。
華中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是從農業大學的農業資源與環境農學專業衍生發展出來的,因此發展歷史不長,基礎薄弱,對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教學尚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因此,在農業院校認識實習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①對環境科學專業現狀和發展認識不深[2-3],參觀實習點的選擇依然停留在10多年認識的基礎上,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廠等,一些新興的高新技術環保裝備實習點,如現代化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及生物質能源企業未能及時補充到環境科學認識參觀點上,限制了學生的環境科學眼界[4-5]。②由于農業院校教師本身的環境專業知識和能力有限,認識實習只是停留在簡單的參觀上,未對參觀實習點的環保工藝裝備進行較為深入講解。③參觀認識實習點的選擇上,具有鮮明農業環境保護特色的幾乎沒有,如秸稈利用的生物質發電廠等,而是簡單趨同于綜合性院校的環境科學認識實習,課程的特色有待加強。④實習時間偏短、實習成本投入較少等客觀因素嚴重影響和制約著認識實習教學工作的深入[2]。
2.1 指導團隊建設 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專業師資較為薄弱,應通過引進認識實習點的高級工程師加入到指導團隊,形成一個教學和學術水平高、實際工程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同時,培養骨干教師每年帶隊,形成穩定的認識實習指導隊伍,不但有利于與實習單位建立聯系、培養感情,從而聘請相關高級工程師加入到指導隊伍中來,而且有助于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知識和教學經驗,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綜合型人才,加深學生的認識水平。
2.2 教學內容體系優化與改進 深化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改變以往每組學生輪流參觀每個廠的模式,減少參觀工廠數量,增加某幾個工廠的實習天數,使學生走進一線,跟班實習,掌握該廠的流程,特別是運行管理操作,提高動手能力,并要求學生查找目前國內外相關行業的技術規范及先進工藝,對比找出現有工藝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思路,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養穩定的認識實習基地。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在企業中辦學校,在車間辦教室,在生產線上做作業,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有目的性、針對性地進行專業實訓,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責任心等一系列非智力因素,不斷地完善教學全過程。同時,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機器設備、管理模式、工程技術人才的專業指導等。校企合作可以起到“一舉三贏”的作用,達到讓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滿意的效果。
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首先,任務的設計就是一個重頭戲,要求教師統籌安排認識實習內容,精細設計每個任務,考慮任務的彈性和開放性;其次,認識實習過程的組織上,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要避免少數學生的混水摸魚;再有,認識參觀的環保基地性質不同,采用任務驅動式實習方法的難度也不同。任務驅動式認識實習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以“能力為本位”的,對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有幫助。
2.3 實踐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2.3.1 認識實習參觀環保項目改革與創新。農業院校環境科學認識實習參觀的基地主要分為兩類,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廠。這兩類基地對于環境科學專業學生認識環保裝備而言遠遠不夠,尤其是現在垃圾處理方面。填埋處理發展比較緩慢,一些高新技術呈井噴式興起,特別是城市垃圾焚燒發電一體化重大環保系統工程,它是囊括了垃圾焚燒發電、大氣污染治理和污水處理的綜合系統工程。因此,增加一些新興的高新環保技術參觀項目尤為迫切,有助于使環境專業學生始終處于行業前端。除此之外,農業院校學生除了要參觀一些綜合型院校的環境專業參觀實習基地以外,還應該參觀實習一些具有農業環境保護特色的認識實習基地,最典型的有生物質發電廠,主要是針對秸稈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這對于農業院校環境專業學生是極為重要的。
2.3.2 認識實習方式改革與創新。現在學生主要參觀一些環保工程,僅僅是增強直觀認識。如果能在原有1周時間基礎上增加一些具體工作實踐認識,使學生具體操作一些典型的環保裝備,無疑能大大加強其對一些環保裝備的深入理解。
2.3.3 認識實習考核方式改革與創新。目前,農業院校認識實習考核主要以考勤、認識實習報告為主,學生的認識實習報告主要停留在表觀認識,沒有深入的機理討論,對實習的認識不夠深刻具體,這種方式無法考察每名學生的真實成績。對此,應該改革實習考核方式,由以下4個方面構成學生的實習成績:①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總體表現打分(30%);②實習期間學生所做的實習日記(20%);③實習報告(30%);④工廠工程師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打分(20%)。
2.4 加強教材與教學資源建設 農業院校的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到現在還沒有一本比較規范和成熟的認識實習指導書,這對于學生的預習和掌握相關的工廠環保裝備知識相當不利,因此需要編寫一本規范的認識實習教材;同時,還需拍攝《認識實習視頻教程》,進一步增強學生直觀認識;其次,應該建設實踐教學資料庫,形成網絡資源、實踐報告等實習實踐資源,為下一級學生提供參考。
針對當前農業院校環境專業認識實習存在問題,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加強師資指導團隊建設,引入實習工廠的工程師參與認識實習指導;②要優化與改進認識內容體系,跟上環境專業時代前進步伐,并適當突出農業院校環境專業認識實習特色;③改革實習考核方式,加強教材與相關教學資源建設,從而增強學生的實際知識收獲。以上改進措施有望提高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的效果,使學生受益。
[1] 張敏樹,肖敏.認識實習的教學改革實踐[J].高教論壇,2006(6):71-72.
[2] 黃菊文,賀文智,徐竟成,等.環境科學專業認識實習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9):165-167.
[3] 辛言君,馬東,崔德杰.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0(11):53-55.
[4] 孫淑英,宋興福,孫澤,等.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4):42-44.
[5] 韓曉芳,張玉敏.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6(1):108-109.
Teaching Reform of Cognition Practice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AN Zhong-xin,HE Jian-rong,WU Yu-peng et al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0)
Comb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w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projects for cognition practic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pecialty.Cognition practice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pplication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pecial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 the mean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gnition practice guidance team,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ognition practice,and reforming practical teaching.Thus,the cognition practice teaching bod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pecialty was form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autonomy and guide type.Excellent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talents were cultivated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ognition practic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reform
華中農業大學精品實踐課程建設課題。
譚中欣(1977- ),男,浙江嘉善人,博士,副教授,從事農業廢棄物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技術。
2016-10-14
S-01
A
0517-6611(2016)34-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