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美 王鑫
?
新形勢下我國民生科技發展的路徑探析
李嘉美王鑫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及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已成為我國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點。而民生科技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科學技術是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撐。以滿足公眾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為基礎,以公眾發展與自我發展為導向,以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為宗旨實現民生科技社會效益最大化,滿足更多人的發展需求已成為新形勢下研究我國民生科技發展路徑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民生科技;公眾需求;社會效益
近年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越來越關注民生問題,紛紛把民生科技作為本國科技發展戰略的重點,用科技來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服務社會。民生科技作為直接惠民和利民的科技,在保障、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既是對科學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支撐和最佳價值選擇,更是現代化建設的新動力和新視角。所以,基于新形勢下國內民生現狀,積極推進科技更好地服務社會,將民生科技納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尤為重要。
1.貼近百姓需求,注重以人為本
民生科技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科技更好地服務和造福百姓生活,所以民生科技與人們的生活需求又是密切聯系的,為百姓提供舒適的衣物、健康的食品、環保的住房、便捷的交通、優質的醫療等都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
不管民生科技的內涵如何變化,都要以人為本。透過日本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其開展的三期“五年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重點以民生和社會發展為主,突出百姓需求,從各個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計劃。例如第一期主要解決環境、食品、能源、資源等世界性問題;第二期著力打造“安心、安全且生活質量最高的國家”;第三期在前兩期的基礎上關注民生的方向更加明確,提出了“促進得到國民支持并將成果還原于社會、民眾的科學技術”的號召,這一系列計劃始終以人為本,以百姓需求為主展開,真正體現了民生科技的強大力量。
2.立足民生問題,實施民生科技工程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推進,各種民生問題不斷涌現,人口健康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公共安全問題、自然災害問題等始終是我國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關鍵問題,所以實施一批有效的民生工程顯得尤為重要。在人口健康方面,針對我國富貴病、地方病、遺傳病、窮病等多病并存的特點加強藥物、醫療器械、殘疾康復、體育保健等方面的技術研究,不斷提高疾病的防控和醫治水平,盡可能地保證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生態環境方面,荒漠化、水資源短缺、城市工業污染、農村環境問題等依然不容忽視,急需加強城市污染工業廢品處理,保證飲用水安全,改善大氣質量等的科技支撐,以保障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居住環境優美。公共安全方面,近年來一些食品違法事件的出現,使食品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有必要加強有關食品生產、食品檢驗、食品供給特定的技術研究工程以保障國民健康。自然災害方面,地震、海嘯、洪澇、滑坡、泥石流等頻繁出現在我國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嚴重威脅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須加快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援技術裝備開發,以科技創新提高重大自然災害的綜合應對能力。
1.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儲備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觀的措施。美國不僅通過一系列優惠的移民政策招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而且更加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這為我國科技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在具體做法上,一方面,啟動“國家教育計劃”來提高教育經費以改善基礎國民教育;另一方面,應更加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設立“技術素養挑戰基金”和實施“技術學習挑戰補助計劃”等來激發應用型人才投身技術行業的積極性進而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此外,在職員工是我們民生科技產業的骨干力量,我國還應繼續加大對在職員工的就業素養和就業技能的培訓,為民生科技產業的發展儲備更多的人才。
2.注重官產學研一體化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正在逐步加強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機制建設,但效果并不很理想,所以有效地審視我國形勢和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很有必要。官產學合作是日本科技立國政策及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主要是在政府、研究機構及企業三者之間展開合作,實現了“強強聯合”?!肮佟奔凑饕峁┓珊唾Y金保障;“學”即研究機構,主要進行綜合性研究;“產”即企業,主要負責聯合研究機構和委托研究,以此形成民生科技發展的合力,有效地促進了民生科技產業的發展。此外,韓國政府還在推動民生科技產學研合作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合作研究開發促進法》和《科學技術革新特別法》等法律來規范產學研合作,對產學研提供優先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民生科技的新發展。
3.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發揮國外人才的作用
一直以來,發達國家在高新技術領域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方面,所以應極大地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快與發達國家在民生科技領域的合作,引進、吸收再創新發達國家在民生科技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根據我國當前民生事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和重點領域開展聯合攻關和重大技術研發,大幅提升我國的民生科技發展水平。此外,國外人才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及科技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制定專項出入境計劃,花重金聘請外籍優秀科技人才進入我國,準許更多的有突出貢獻的杰出科研人員到我國訪問、學習、交流。其中,優秀留學生是人才資源的有效保證,為留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使留學生進入我國科技企業,也是充分利用國外人才資源發展我國科技的有效措施。
4.搭建民生科技展示平臺
2008年,由德國政府發起的“德國水伙伴”計劃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對我國民生科技的發展有很大的啟示。該計劃的組織機構主要由德國研技部、經濟部、發展合作部、環境部和外交部五大聯邦部組成,主要是向全球推廣德國的環保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更多創造者的創新欲望和公眾對科技的了解,使民眾更直接地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識和技術成果,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所以我國有必要搭建有關高科技的展示平臺,成立專門的科技新聞和公眾咨詢機構,時刻向公眾展示我國最新的科技政策導向及最新科研成果,一方面激勵更多的科研人員力爭創新,另一方面,使科技廣泛進入百姓生活,達到真正為人民生活服務的目的。
1.重視民生科技的公眾傳播
民生科技主要解決的是民生問題,公眾就是民生科技的直接受益者,民生科技思想宣傳的力度及公眾對民生科技的認識程度將決定民生科技服務人民的效果。當前,隨著科技界及產業界體系的不斷完善,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但是由于民眾對相關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使得許多有價值的便捷生活的科技成果不能順利進入市場融入百姓生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生科技發展的速度。所以,目前政府應高度重視民生科技的公眾傳播,盡可能地通過公眾媒體例如電視、網絡、廣播、報紙、展覽等開展科技知識宣傳和科技成果的展覽,多開展譬如“農產品科技大賽”及“我愛發明”等系列活動,使科技真正進入公眾生活,著實拉近公眾與產業界及科技界的距離。
2.營造民生科技發展的輿論氛圍
民生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民眾科學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因此,在發展民生科技過程中有必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來推動我國民生科技的良性運行。其中媒體傳播和宣傳載體必不可少,必要的科普宣傳、政策宣講、成果示范等民生科技活動能有效地提升民生科技的社會顯示度及民眾對民生科技的認知度,使民生科技走進基層,在系列的民眾體驗和分享中真正感受科技的力量和對生活的便利,以激勵更多的人相信民生科技,助力民生科技。
1.強化以民生科技為導向的發展戰略
我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民生科技事關我國現在及未來社會發展的全局及長遠,所以從戰略層面強化民生科技勢在必行?!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出臺就民生科技發展的重點做出了重要部署,但是許多措施還有待繼續深入和細化。從國家層面來看,做好頂層規劃設計,明確民生科技發展戰略是引領整個社會民生科技發展的主攻點和落腳點,所以大力推進民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不僅是推動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發展前沿民生科技的關鍵。緊緊圍繞社會公眾需求展開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以實現民生科技的局部躍升和突破,才能不斷推動我國民生科技整體水平向前發展。
2.官企合作解決民生科技投入問題
民生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保障,而經費不足恰恰也是各國民生科技發展的一大瓶頸。從國外發達國家解決民生科技資金問題的措施看,德國是比較成功的,它主要通過政府與企業合作攻關,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建設然后各持相應股份,既解決了資金問題也減少了企業與政府政策之間的沖突,一舉兩得。針對我國目前民生科技的發展狀況,科技部2011年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中就民生科技的經費投入問題做了部署,但是效果甚微。所以,當前政府還需利用其他杠桿措施來發揮自身作用,引導企業、銀行等其他社會資金研究力量共同參與到民生科技事業中來。
3.明確民生科技發展重點,做好節能環保工作
民生科技涉及的領域很多,例如人身健康、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其中備受關注且已成為全球性話題的就是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而且從近年各國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科技的創新逐漸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法寶,這已成為一種國際發展潮流。所以,目前順應國際發展潮流,搶占民生科技領域高新技術的制高點,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技術專項很有必要。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政府在新能源和環境科技方面設立專項資金和項目抵稅政策,有效地促進了新能源的開發研究,這也給我國在節能環保工作方面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周文魁,湯淏.國外民生科技發展借鑒研究[J].商情,2013(4):44-45.
[2]李威.韓國民生科技發展戰略和政策支持體系對中國的啟示[J].發明與創新,2012(01).
[3]魯敏.我國民生科技發展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3.
[4]周元,王海燕,等.民生科技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5]李嘉美.幸福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9.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資助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014921050);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015020);遼寧省高校健康管理協同創新中心資助項目研究成果(編號:xtyjxm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