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贈英
?
智慧政治課堂小組合作探索中教師作用探析
江贈英
摘 要:“五三三”智慧政治課堂是一種新的課改模式,包括課前先學先行環節(先學)、課堂問題反饋環節、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后教)、當堂訓練鞏固環節、課后拓展提升環節等幾個環節;該模式在施行中存在教師課改理念實踐落實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化、教師探究問題設置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成果低效、教師課堂探究引導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市場化、教師探究點撥提升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缺生成等問題;智慧政治課堂小組合作探究教師作用發揮策略主要包括:教師積極主動樹立課堂改革新理念,勇于前行;教師精心設置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高效運行;教師善于走進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心靈,攜手同行;教師及時點撥小組合作探究互動成果,靈動生成。
關鍵詞:課改模式;政治課堂;教師作用;小組合作
“五三三智慧課堂”課改模式恰似春雷橫空在筆者學校亮相,促使全校師生以全新的視野從理論與實踐中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一年來,一路風雨兼程,有許多驚喜,也有不少感慨。根據智慧政治課堂改革的親身體驗,本文就“五三三智慧政治課堂”小組合作探究環節中的教師作用,暢談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反思。
“五三三”智慧政治課堂包括五個環節:課前先學先行環節(先學);課堂問題反饋環節;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后教);當堂訓練鞏固環節;課后拓展提升環節。
小組合作探究(后教)是課程的核心環節,最能顯示教師個性,展示教師課堂智慧的重要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的設置,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通過小組互助,生生互動博采眾長,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等;通過師生互動,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改變學生只聽不說、只接收不思考、不參與的被動依賴習慣,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1.教師課改理念實踐落實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化
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在新理念指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成為老師們的話題,也植根于老師們的心中,同時課堂教學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但是,在五三三智慧課堂“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層面時,“課改浪費時間,智慧課堂不智慧,教學任務總完不成,不如傳統教學好”“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無意義,只是熱鬧罷了”……諸多與教育生命力煥發不和諧的議論出現。教師們甚至發出如此的感嘆:“煩死了,累死了,干嘛要課改?”“績效工資就那么一點,何苦折磨自己?”……把課改當成煎熬,疲乏擠走激情,冷漠取代熱情。一些老師把工作看作沉重負擔,害怕課改,不愿課改,但苦于學校課改的壓力,出現“公開課我應付,常態課走老路”的現象,小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2.教師探究問題設置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成果低效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被動地傳遞知識,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通過預習先學后,走入課堂的學生對課堂內容不是一無所知,而是具備了一定的建構基礎。這些知識基礎與檢測過程中,新情境的偏差產生的認知疑點正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生成性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檢測反饋,疑點、難點設置探究問題。但在課堂改革實踐中,往往使用現成的導學案,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設置的探究問題不到位,甚至有些教師不管什么問題都讓學生探究,既浪費時間,學生也沒有收獲。不僅起不到生成問題資源的作用,反而陷入習題講評的泥坑,影響了小組互動研討的順利進行,使小組合作探究成果低效。
3.教師課堂探究引導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市場化
巴西教育家弗萊雷認為,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小組合作探究”環節營造了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啟發、分享彼此思考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在對話交流中共同發展提升。在課堂改革實踐中,筆者發現“小組合作探究”時,學生踴躍發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一節課下來,學生缺乏深層次思考及辯證的思維,教師點撥歸納不到位,學生接受知識是零散,不系統,也讓人深感憂慮。這種合作重視了形式,忽視了內容的邏輯性。有些教師把整堂課都交給學科長,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辯論,自己卻退到幕后,不參與、不引導,學生得不到明確的知識,更無法實現能力、價值的提升,無疑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忽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4.教師探究點撥提升不到位,小組合作探究缺生成
在智慧課堂改革教學中,尤其在公開課中,教師為體現智慧課堂理念,會非常重視五環模式的探索,拿出相當多時間和精力設計教學方案,并把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作為課的亮點甚至高潮。整個課堂順著教師課前預設的互動一步一步走下來,提問按事先的設計進行,甚至學生的回答也是預先準備好的。課堂似乎很完美,但如一潭死水,沒有碰撞的水花。教師死守著自己的設計思路和預設的互動,對課堂教學中隨時隨處都可能發生的“意外”視而不見、不予理睬。這樣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思維活動無法沖擊,更碰撞不出新思維的火花,是無效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
1.教師積極主動樹立課堂改革新理念,勇于前行
帕克·帕爾默在其《教學的勇氣》中說道:“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將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的完善。”好的教學固然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乃至教學技巧體現出來,但從根本上看,絕不僅僅是指某項教學技藝的“別出心裁”。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善于思考。一個有思想、快樂的教師,會使學生興趣廣泛,內心鮮活,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會有一種把酒臨風,寵辱不驚的曠達和瀟灑,使課堂教學魅力無窮。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社長程光泉教授在教研組長高研班培訓中,談到“政治教師的專業成長”時特別提到,政治教師要學會“講理”,才能讓教育充滿智慧,讓工作充滿樂趣。會“講理”正是有思想師者的重要表現之一。
一個有思想、有快樂的教師,不僅要學會寧靜地思考,執著地追問,從容地生活,還要能潛心地創造。教師不要只像“春蠶”“蠟炬”一樣毀滅自己,獲取心理的滿足;也不要只靠升學率等教育“GDP”顯耀自己的職業成就,而應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教師做到“三步走”,第一步,將自己的教育實踐寫下來;第二步,將自己的教育思考寫下來;第三步,將自己的思想寫下來。形成論文進入學校匯編,或確立課題進行研究。要求教師不僅要立足課堂,還要多讀書,加強理論學習,用扎實的理論功底進行科研。
2.教師精心設置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高效運行
第一,設置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經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小組合作探究”問題的設置要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把握“難度”,如《經濟生活》第一單元“貨幣的本質”哲學“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難度較大,更適合于教師講解。
第二,選用小組合作探究的資源要生活化,富有時代感。小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有賴于對資源的精心選擇。合作探究資源的選擇要生活化。選擇真實的生活化的資源設置小組合作探究問題,使學生回歸現實的生活場景,學生通過生活化時代性的問題進行探討,不僅讓知識點融會貫通,還能為整個課堂增添情趣。猶如點了睛的神龍,使枯燥無味的理論如春風化雨,沁人心脾。比如,在講《生活與哲學》中的“兩點論與重點論”知識時,筆者設置的探究問題:“我們學校工作存在哪些問題?假如你是新上任的上杭一中校長,你準備怎樣做,才能讓我們學校更有生命力?”學生對自身親歷的情境很感興趣,自覺開展探究,組成“校領導班子”,展開熱烈討論。從中悟出哲理:學校工作要把“教學工作”作為中心來抓,又要統籌兼顧,管理好其他工作。學生通過對生活情境的理解、揣摩、品味、運用,將哲理知識和愛校情感相融合,轉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和良好的品行,價值得以提升。
第三,設置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小組合作探究問題的設置應由易到難,既能調動學生融入小組合作探究的積極性,能答敢答,又能隨著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層層深入,積極思考。比如,去年龍巖一中湯道尋老師在我校講《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時,設置了以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五個問題:(1)“時代”與“哲學”誰先誰后?(2)比較“哲學”與“真正的哲學”。(3)你所了解的“真正的哲學”是怎樣的,試舉例說明。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小組間展開熱烈地討論,發言非常踴躍,并展開思維,舉出課外的例子加以佐證,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儒家思想等等,然后教師引導:百家爭鳴、歐洲文藝復興,18世紀法國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并根據小組回答探究情況進行加分;(4)我們今天這個“時代”需要“真正的哲學”嗎?需要,為什么?(5)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有沒有“真正的哲學”?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進一步引導:既然特別需要,那么如何堅持呢?認真學,學好它,勤于思考;自覺運用;反對錯誤思想,反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從而引出下面三個單元的知識。
3.教師善于走進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心靈,攜手同行
在“五三三智慧政治課堂”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親和力,善于應用激勵性語言,讓學生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整個課堂因動而精彩起來。比如,湯老師在小組合作探究五個問題探討中不斷鼓勵,再加以賦分比賽,學生爭先恐后發言;何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競賽,使課堂討論精彩紛呈;江老師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用親自撿拾的紅葉,以“禮輕情意重,片片楓葉情”為禮獎給學生,用親自榨制的紅糖作為激勵載體,用生活勞動美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快樂氛圍中既學到知識,又深悟創意情趣之美。
4.教師及時點撥小組合作探究互動成果,靈動生成
小組合作探究是智慧課堂的一大亮點,實際課改中,有一些教師為了體現“以生為本”理念,對學生的探究往往容易“放”而忽視“點”和“收”。一節課討論下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不僅沒有提高,就連知識點的掌握也陷入支離破碎的境地。筆者認為,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教師要及時點撥,實現課堂靈動生成。一是做個傾聽者,“此時無聲勝有聲”,聽清小組各方觀點,聽清其精華所在,聽清認識的偏差和矛盾所在,思考下一步對策。只有聽得清才能想得深,激得巧;二是作個點撥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合作探究中難免出現一些偏頗或不科學之處,這就需要教師適度發揮主導作用,給予學生有效的價值引導與點撥;三是做一個激發者,“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的合作探究是復雜的,動態多變的,常常會有“意外”發生,教師要因勢利導,機智地捕捉那些能啟迪學生思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適時為學生點贊,激勵學生的成就感。比如,筆者在講《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參與第二框“民主決策”時,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互相點評探究內容過程中,驚喜地發現學生還能善于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加以點評,生成許多意想不到的課堂資源,教師及時給以贊許肯定,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探究效果很好;四是作一個決斷者,“心中自有青山在”。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常常會碰到觀點相異,爭執不下或思想模糊的情況,教師必須為學生明確解答,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給學生以正能量。
總之,五三三智慧課堂“小組合作探究”環節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新天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智慧課堂上學生的靈動與光鮮,無不折射出教師的睿智與才技。政治教師一定要抓住機遇,通過課堂實踐的歷練,借助自身的不斷教學反思和教研活動集體智慧的結晶,創造出“真實、生成、高效”的智慧政治新課堂。
參考文獻
[1]孫杰.請做一根能思想的“葦草”[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1)(2).
[2]張穎.追尋職業的幸福與尊嚴[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9).
[3]吳奇.構建質量課堂提高教學實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9).
(作者單位:福建上杭一中)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