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鵬 景耀強
(成都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西華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杰出典范
岳 鵬 景耀強
(成都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西華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是科學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的重大歷史命題。鄧小平理論是將科學社會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具體的社會時代相結合的典范,既是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邏輯使然,也是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結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發展和創新。鄧小平理論探索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歷史命題,創造性地提出了歷史時代主題論、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階段論、社會主義發展觀、社會主義改革觀等一系列具有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意義的思想和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意義的論斷,彰顯著建構現時代科學理論范式的基本遵循和理論氣質,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從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價值意蘊視角來看,鄧小平理論是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一把鑰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塊基石,是第三世界實現發展進步的一盞明燈。
鄧小平理論;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發展與完善過程中,國內外學者對鄧小平理論相關問題的研究一直熱度不減,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了將該領域的研究向縱深推進,我們有必要對這三十多年來國內學術界和理論界關于鄧小平理論研究的浩瀚論著進行簡要梳理。
三十多年來,以科學社會主義,或者說廣義的馬克思主義為視角研究鄧小平理論相關問題的論著,學界探討的視角可以一般性地概括為兩個基本方面:一是注重從整體上進行內容的把握,其中既有著重就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繼承和發展創新等進行的研究,也有突出就鄧小平理論在科學社會主義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進行的研究;二是在科學社會主義視域下選擇某一獨特角度,或是以一些具體的視角進行深入剖析,或是就鄧小平理論體系中某個具體內容為對象進行深入研究。
在整體的內容把握上,許多知名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比如,在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與發展研究方面,較早研究鄧小平理論的石仲泉在 《論鄧小平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一文中,從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認識層面進行了新理論觀點的建構,將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概括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解放生產力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本質論等幾大基本方面;〔1〕冷溶在《鄧小平理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就鄧小平理論怎樣繼承以及在哪些方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改革發展與生產力、對外開放、和平和發展的兩大問題、一國兩制等幾個基本論域。〔2〕鄧小平理論在科學社會主義中的地位與作用的研究中,學界普遍將鄧小平理論視作科學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比如,高放的 《鄧小平理論的世界歷史意義》一文就指出鄧小平理論是繼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實踐之后使社會主義理論實現了第三次飛躍,并強調了鄧小平理論對推進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意義;〔3〕趙智奎的《鄧小平理論:科學社會主義新的理論形態》一文則以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形態的衍生與發展歷史脈絡為線索,認為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一個全新的理論形態。〔4〕
在科學社會主義視閾下著力于鄧小平理論某個具體的專項論析,既有宏觀的專項研究,也有與之相對更加具體到內容的研究。比如,在宏觀的專項研究上,李崇富的 《鄧小平理論是同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一文,就著力于以國際比較和歷史視野,從理論傳承的角度就鄧小平理論的 “一脈相承”進行了深入的理論闡述;〔5〕辛向陽的 《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則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更加具體的視角展開,分析了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義。〔6〕以鄧小平理論體系中的某個具體內容為研究對象進行具體剖析,也是學界比較熱衷的一個角度。比如,莊福齡的 《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觀——從 〈共產黨宣言〉到鄧小平南方談話》一文就以 《共產黨宣言》和鄧小平南方談話這兩個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為比較研究的對象,通過比較分析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和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性;〔7〕魏禮群的《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豐富內涵及重大貢獻》一文則以鄧小平理論體系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專題探討內容,通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傳承、發展和貢獻。〔8〕
這些已有成果為我們繼續深入開展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借鑒和寶貴的參考思路。沿著這一探討視角的脈絡,筆者發現,專以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為視角進行鄧小平理論研究,目前仍鮮有文著,而以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具體認識視角對此進行分析和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論閾意義和理論價值,有助于人們更加全面、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鄧小平理論。主要體現在:一是關于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時代化傳承方面,以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為研究切入點,有著巨大的繼續探究鄧小平理論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在關系、歷史邏輯和時代傳承的空間;二是關于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貢獻方面,以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為探討的著力點不失為一個全新的探究鄧小平理論的理論氣質、理論本質、理論核心、理論標識、理論品格等更具理論內核和主義特質的諸方面重大貢獻的角度;三是關于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價值意義方面,以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為選題,在學界以其他角度對鄧小平理論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可以更深入地剖析鄧小平理論在科學社會主義視域下全方位、多層次的現實意義。
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發展有其本然的客觀前提,那就是它并非凌駕于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之上,而恰恰相反,它是具體在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之下的,因而區分和把握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在具體時代的具體主題就成為一般的邏輯前提。我們認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在實踐的發展和現實需求下,不斷得到推動和發展的。這種發展有其基本原理的發展性繼承,有其具體實踐的時代性運用,能夠也必然形成一個本質同一而表現多樣的統一理論體系。以歷史的、發展的、系統的眼光去分析科學社會主義在實踐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各種理論以及這些理論成果之間的內在邏輯,辯證地區分和把握這些理論不同層面的內在構成,必將有助于從大歷史的時代格局層面和哲學的深度層面區分作為理論的認識論內核和作為實踐的方法論本質。
馬克思、恩格斯時代,世界經濟政治還未邁向普遍的全球一體化,資本主義還局限在歐洲范圍內,殖民與反殖民是時代的映畫,野蠻血腥的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在各項條件準備上都還不具備進行普遍而系統的科學社會主義實踐。正是在這種時代局限下,馬克思、恩格斯等無產階級先驅在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基礎上,在創立并領導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等歷史實踐中,在同各種偽社會主義分子的歷史斗爭中所開創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只能說為后世奠定了一般框架和基本準則。他們不僅預見到了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也意識到了科學社會主義在發展中必然要面臨具體實踐中的時代化、國別化、具體化的問題。馬克思指出:“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9〕恩格斯也強調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10〕概而言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上述言論的深刻哲理,就是要將科學社會主義一般世界觀與方法論,即一般原理和普遍真理同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相結合而加以具體的把握,并不斷發展和豐富。這就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奠定了基本的認識論前提。
20世紀上半葉,帝國戰爭與民族革命是帝國資本主義階段時代的主題。被殖民和被壓迫民族在戰火和苦難的洗禮中普遍覺醒,熱切需要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深受壓迫和欺凌的第三世界國家大都歷史性地選擇了社會主義。那么,如何通過革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和建構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政權,又如何在這個基礎上探索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則是這一時期開辟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主題。列寧將科學社會主義普遍真理創造性地與俄國實際相結合,領導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構想到具體實踐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實踐不僅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全面實踐,而且還在第三國際的框架內突破民族國家的狹隘局限,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向前發展。這兩個層面的實踐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資本主義時代的大背景下的實踐主流,由此而形成的列寧主義正是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俄國化的創新型理論成果。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黨、建軍、立國和奠定基業,勝利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偉大歷史任務,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造性地進行了社會主義過渡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對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刻的探索,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經驗,為后世留下了一個既有實踐基礎又有理論創新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在這一宏偉壯闊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繼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之后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成果——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又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了豐富而深刻的經驗總結。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11〕這一論斷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命題,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思想,這無疑是對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一般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深刻闡發。
隨著新技術革命和金融資本的發展等諸多原因對經濟社會的巨大推動和變革,二戰以后的數十年以來,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普遍生發出許多社會主義的因素,經濟全球化使得國對國的剝削和壓迫日益深入,這些矛盾的量變積累正是普遍的、更深刻的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前奏。相應地,如何在這個難得的和平時期實現跨越發展是當下科學社會主義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時代課題。時代主題發生的深刻變化,迫切地、內在地需要將科學社會主義歷史性地再一次時代化,科學社會主義百余年的曲折實踐和理論碩果也已經為這一現實的時代化提供了基礎理論和豐富經驗準備,因而實現這一突破和飛躍,既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必然,也是歷史必然。
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數十年的革命、建設、改革經驗,不論是歷史的復雜性還是現實的廣泛性都具有了實現這一飛躍的可能性和現實性。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歷史命題,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意義的思想和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意義的論斷,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以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史的宏觀視閾審視鄧小平理論,將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貫徹于對鄧小平理論歷史地位的認識,我們得出一條基本結論,那就是鄧小平理論不僅真正地、具體地繼承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而且歷史性地、具有中國氣派地汲取了中華文明的智慧,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賦予了科學社會主義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新的生命活力,是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杰出典范。鄧小平理論的一系列觀點和理念主要散見在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的治國理政中,這些理論或是內化為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理的組成部分,或是凝練為時代性、階段性的價值共識,終而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代化的創新成果,奠定了鄧小平理論在科學社會主義中的歷史地位和價值意蘊。
(一)鄧小平理論的歷史時代主題論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從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出發,以歷史和現實兩個脈絡為根基,用政治經濟等多維度的綜合科學思路,分析和總結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史的經驗和教訓,分析和總結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最終得出了新的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他曾說:“當前世界上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和平是有希望的,發展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人們都在講南北問題很突出,我看這個問題就是發展問題。”〔12〕這些科學判斷為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繼續深入,為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歷史命題,為發展中國家的進步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前進,奠定了基礎的時代課題認知和歷史角色定位,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實事求是的、富有豪邁氣魄的運用。在科學社會主義大旗上鮮明地書寫出 “解放思想”,不斷解放思想,以正確的認識思路得出正確的現實判斷,打破條條框框,突破思想的固化和狹隘,在縱橫復雜的交織網中找到立足點、著力點,鄧小平理論以開辟性的歷史時代主題論為我們提供了典范,而這種解放思想的理論氣質,不僅是當下,更是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所必須的理論氣質。
(二)鄧小平理論的社會主義本質論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3〕這個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客體范疇,不僅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概念范疇,更是普遍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概念范疇。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經典作家那里是資本主義高級階段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中間環節,并且認為社會主義有過渡初期的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較發達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如何邁過這一漫長的歷史自行演變,以科學社會主義普遍真理為思想理論武器,在資本主義統治世界的重圍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把科學社會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不斷變化發展著的時代具體結合,在正確的時代認知的前提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建設進行準確的歷史定位。鄧小平理論以宏大的實踐為我們闡明了這一本質論的真理性。只有在實踐中牢牢把握這一本質要求,以共同富裕為基本目標,以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為具體任務,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核心手段,才能在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撥正航向。
(三)鄧小平理論的社會主義階段論
社會主義本質論和社會主義階段論是鄧小平理論的根與干的關系,共同組成了鄧小平理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回答。鄧小平講:“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14〕從經驗借鑒的角度而言,這也是為想要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統治壓迫下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明確了正確的時代任務。換言之,在沒有達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歷史前提下,無產階級專政的發展中國家首先處在一個初級的社會主義階段,因為在政治上已經實現了專政,實現了社會主義民主,具備了很多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具備了成為一般意義的社會主義的潛質。要將這種潛質變為現實,就要將這種優越性應用于建設和發展中,以比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快更好的速度和質量發展本國的社會生產力,增強本國的社會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終實現跨越式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既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具體貫徹,更是對社會主義實踐的重大認識論上的又一次大突破,使社會主義由原理性的理論和艱苦的探索變為具體而現實的、前景光明的認識和實踐。
(四)鄧小平理論的社會主義發展觀
實踐的本質就是發展,就是前進,鄧小平理論始終圍繞著這個基本命題展開,并將之上升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論標識。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無不是對鄧小平理論發展觀的具體貫徹。以發展檢驗實踐,以實踐推動發展,這也就抓住了人類歷史前進的命脈。鄧小平理論發展觀,不僅認為發展是硬道理,而且辯證地認識到發展要有原則和標準的基礎坐標托底。鄧小平先后提出了發展的前提保障是四項基本原則,提出了發展的檢驗標準是 “三個有利于”等一系列觀點,人民群眾從他的精辟論斷中還凝練出了 “十個如果”發展原則作為檢驗和指導發展的基本衡量。歷史潮流不進則退,沒有坐標的發展不能帶來進步,沒有發展的實踐也不能帶來進步,而沒有發展的理論和發展的眼光,沒有解放思想的理論氣質和理論創新的政治魄力,不能與時俱進,不能科學發展,就當然地談不上實踐的發展。即便是將來實現了共產主義社會,發展也是不變的主題和潮流。鄧小平理論發展論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實干精神,實踐的需要就是實干的內容。鄧小平倡導并身體力行,帶頭廢除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存在的領導職務終身制,堅決反對、抵制和批駁個人崇拜與個人專權的扭曲現象,堅決反對、抵制和批駁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與假大空的、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式的黨八股等歪風邪氣,這些都是鄧小平理論實干精神外化的典范體現。
(五)鄧小平理論的社會主義改革觀
鄧小平理論的改革觀與發展觀,集中體現了鄧小平理論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回應。改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自我完善和進步,它與資本主義改良有著本質區別。改良并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是回避、拖延社會的根本性矛盾和問題,而社會主義自我改革則是直面社會現實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問題,進而實現自我凈化和升華式的發展,因為它是在革命基礎上的改革,是使革命的成果在時代的發展變化中保持存量、盤活增量的革命意義上的改革。在這個層面上,改革的精神就是鄧小平理論的理論品格,是實事求是的時代化表述,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精神的具體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依靠的就是不斷的改革,改革就是動力。只有不斷的改革,乃至對已經成為歷史的,不再符合現實的進行改革,才會有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改革觀是理解和把握鄧小平理論的一把鑰匙,是鄧小平理論各論說的方法論代表。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和資本主義市場體制的互補關系問題,從而開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這既是鄧小平理論改革觀在經濟領域的具體貫徹,也是鄧小平理論改革觀的典范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充滿著馬克思主義辯證的、唯物的、實事求是的、揚棄的理性光輝,是鄧小平理論為我所用的豪邁魄力和強大氣場,是對他改革觀的最好詮釋。
鄧小平理論推動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富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從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價值意蘊視角來看,鄧小平理論是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一把鑰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塊基石,是第三世界實現發展進步的一盞明燈。
(一)鄧小平理論是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一把鑰匙
把時代化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中國化、具體化,這就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人要像鄧小平那樣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前進。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探索前進中,建設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業已成為重大而迫切的現實問題,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地提出了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科學回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完成、改革發展不斷深化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隱性矛盾開始逐漸顯現,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歷史課題迫切需要得到答案,中國共產黨求真務實地給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為科學解答。時至今日,建成什么樣的小康社會和怎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這個歷史任務已經成為黨和人民的首要課題,黨和人民正在為解決這一歷史課題而奮斗。由鄧小平理論而衍生成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這樣一個發展著、豐富著、前進著的理論體系,它還將在繼續的實踐過程中指導中國這一歷史階段的社會主義實踐并繼續在實踐中發展自身,不斷凸顯出它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二)鄧小平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塊基石
江澤民曾經指出:“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15〕同樣的,沒有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中國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沒有以鄧小平理論為基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中國也不會有未來的光明。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指日可待。與此同時,改革也已經進入了深水期,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不斷凸顯,改革過程中各種阻力不斷增大,一系列重大的現實問題迫切需要應答和解決。越是在發展和改革的關鍵時期,辨明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就越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必須更加自覺地保持清醒的理論定力,堅持用徹底的、科學的、辯證的、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和運用鄧小平理論,我們才能正確把握真理,辨明航向,馳途而往。只要和平與發展這個時代主題沒有變,鄧小平理論的根本性指導地位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貫徹,否則便要重蹈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史上一個個付出慘重代價的教訓。只有把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和理論氣質認真繼承和創新運用,才能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
(三)鄧小平理論是第三世界實現發展進步的一盞明燈
對于第三世界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鄧小平理論的重大意義就在于它所彰顯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時代性與先進性。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發展意識普遍被喚醒,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市場被迫分工的時代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要使發展中國家作出符合本國國情和本國人民利益的發展決策。在這個層面上,把科學社會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時代的世界大勢相結合、與現時代的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鄧小平理論及其中國范式提供了豐富而深刻的理論遵循和實踐經驗。如果說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指點了方向,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我們奠定了路基,那么鄧小平理論則是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上為我們照亮了前途。毫無疑問,鄧小平理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遺產,同時它也是屬于世界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著重指出:“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就是他帶領黨和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他創立的鄧小平理論。”〔16〕從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的歷史高度把握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坐標和歷史地位,探究鄧小平理論的思想精髓和理論氣質,彰顯鄧小平理論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將鄧小平理論時代化地應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進程中,無疑是我們對鄧小平理論這一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政治遺產的最好的繼承和發展。
〔1〕石仲泉.論鄧小平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J].新長征,1994,(3):4-6.
〔2〕冷溶.鄧小平理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理論學習,2000,(2):7-14.
〔3〕高放.鄧小平理論的世界歷史意義[J].社會科學研究,1997,(3):4-10.
〔4〕趙智奎.鄧小平理論:科學社會主義新的理論形態 [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5):8-14.
〔5〕李崇富.鄧小平理論是同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1):5-14.
〔6〕辛向陽.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J].探索,2010,(1):9-13.
〔7〕莊福齡.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觀——從《共產黨宣言》到鄧小平南方談話[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98,(3):38-41.
〔8〕魏禮群.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豐富內涵及重大貢獻[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5):4-9.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3.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1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2〕〔13〕〔1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1,373,252.
〔15〕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8.
〔16〕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8-21(2).
(責任編輯 肖雪蓮 王麗娟)
A849
A
2096-0921(2016)02-0091-09
2015-10-22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 “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觀研究”(13YJC710061)
岳 鵬 (1982),男,吉林長春人,成都大學學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成都大學政治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景耀強 (1988),男,山西吉縣人,西華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